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與心愛之人陰陽相隔。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那種思念是痛徹心扉的,那種思念,也是這世間最孤獨的。
沈複:"閑時與你立黃昏,竈前笑問粥可溫。"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這句話的出自《浮生六記》,原文:"閑時與你立黃昏,竈前笑問粥可溫。"《浮生六記》的作者,是清朝著名文學家沈複,這本書主要講述的,便是沈複與妻子陳芸的生活瑣事。
沈複夫妻兩,夢想着過上男耕女織、歸隐田園,夫妻相守的生活。可迫于生活壓力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他們并未過上這種理想狀态的生活。而沈複的妻子陳芸,卻染病而亡,永遠的離開了沈複。
妻子離世之後,沈複形單影隻,孤清冷淡,便寫下了這句著名的話:"閑時與你立黃昏,竈前笑問粥可溫。"後人又将他的這句話,化用成"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日落黃昏很美,但它是凄美的,因為隻有一個人看;桌上佳肴再香,也隻有一個人能吃。沒有陪伴、問候,沒有嬉笑、沒有人能訴說衷腸。有的隻是一個人的獨孤,一個人的寂寞,這個世界已經索然無味。
沈複的孤獨,被這一句話寫盡了。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孤獨。
蘇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
如果要找出,比"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更孤獨的詩詞,我認為隻有蘇東坡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轼的愛妻仙逝,在亡妻墳前東坡"千裡孤墳",寫出了千年孤獨,縱使豁然如東坡,在此時也隻不過是個無處訴說愁苦的老人,這是一種靈魂深處的孤獨。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不僅是孤獨,還"痛"痛徹心扉。"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從字裡行間,就能讀出東坡的悲涼。那種對亡妻的思念之情,也許隻有蘇轼自己知道,但我們卻讀出了他的孤獨,那種人世間最凄涼的孤獨。
其他的孤獨詩詞
同樣是悼念亡妻,同樣是千古絕唱,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從詩來看也是"千年孤獨",肝腸寸斷。
但看看大帥哥元稹,是怎麼做的,就知道元稹是否孤獨了。元稹在妻子仙逝的同年,也就是韋叢去世不久,升任監察禦史,任職地四川。就是在四川,他認識比他大十來歲的薛濤(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
很快就墜入愛河。并寫下了《寄贈薛濤》一首。誇張一點說,這時候"曾經滄海難為水"墨迹還未幹呢。
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嵋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詞客多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
别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元稹這樣的"孤獨",不叫孤獨。是空虛。
再看看李白的孤獨,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看似孤獨,心裡想的是岑夫子、丹丘生。這兩個鬼東西怎麼不來陪老子喝酒。我的小迷弟杜甫呢?這也不是孤獨,這是寂寞。
王摩诘的孤獨,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獨,是一種生活在異地他鄉思念親人的孤獨,這種孤獨不再是空虛,不再是寂寞。是真真切切的孤獨。但這是一種淺層次上的孤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是柳宗元的孤獨,政治主張遭受打壓,被貶永州,雖有官身,并無實權。舉目無親,孤家寡人一個。處處被排擠,受制。
隻有回歸自然,找一個比他還孤獨的地方,千山萬徑人煙鳥獸全無,唯有皚皚白雪為伴。這種孤獨是心靈是的孤獨。比不過東坡的"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但也是孤獨至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