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

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21 21:20:05

在《金瓶梅》的作者尚未有最終定論之前,從作品中的民俗資料人手進行鈎沉探索,不失為破解作者籍貫之謎的重要方法之一。

筆者拟對《金瓶梅》中的六則民俗内容進行考證,以證明蘭陵笑笑生乃是魯南蘭陵人,而非江蘇的南蘭陵人。

一、埋衣胞

《金瓶梅》第30回曰:“蔡老娘收拾孩子,咬去臍帶,埋畢衣胞,熬了些定心湯,打發李瓶兒吃了。”

衣胞是指母體内包裹嬰兒的胎盤。

魯南人處理衣胞的方式,正是蘭陵笑笑生所寫的“埋”。

據山曼、李萬鵬等先生的《山東民俗·生育禮俗》記載,魯南地區的具體做法是:

“胎衣要找一個僻靜的地方埋掉,不能讓人踐踏,更不能叫狗吃了,否則孩子不長命。臨沂地區男孩的胎衣一般埋在磨盤底下,女孩胎衣埋在欄圈裡。”

胎衣可人藥,中醫稱之為“紫河車”。

同時又是一種美味佳肴。舊時在魯南,人吃胎衣被認為是極不道德的行為。

故第40回王姑子告訴吳月娘“把前頭這孩子的房兒(即胎衣)”吃了,自己就可以懷胎。

吳月娘則不同意地說:“緣何損别人安自己。”

而南方人則多未有這些假斯文、窮講究的禮俗,好吃的佳肴當然不會輕易棄之。

據明代謝肇制的《五雜俎·人部一》記載:

“桂州(今桂林)婦人生子,辄取其衣胞,洗淨切細,五味調和,烹之以享親友。”

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1

(明) 謝肇涮 著

二、四色禮

《金瓶梅》第32回:

“次日,李桂姐買了四色禮,做了一雙女鞋,教保兒挑着盒擔,絕早坐轎子先來,要拜月娘做幹娘。”

後文交待李桂姐送的四色禮是“一盒果餡餅兒、兩隻鴨子、一大副膀蹄、兩瓶酒。”

四色禮,王利器的《金瓶梅詞典》、魏子雲的《金瓶梅詞話注釋》、李申的《金瓶梅方言俗語彙釋》、毛德彪和朱俊亭的《金瓶梅評注》等工具書均未立目注釋。

上述各書的著者也許覺得“四色禮”即泛泛的四種禮品,沒有繁瑣注釋的必要。

實際上,蘭陵笑笑生在這裡是搬用了魯南的民俗。

臨沂人在定親或至親應酬交往中,往往用“規格”較高的“四色禮”。

《沂蒙文化發展研究·沂蒙民俗》曰:“雞、魚、肉、粉皮”稱之為“四色禮”。

臨沂地區《費縣志·婚嫁習俗》曰:

“四色禮即雞、魚各一對,禮一刀(一般橫割豬腰窩或硬肋成長方形,重三至五公斤不等),用紅線捆紮粉條若幹。”

魯南地區地域廣大,各縣的“四色禮”又略有區别。

王乃乙著臨沂地區平邑縣《風俗民情》曰:“過去送酒、送肉、送魚和粉皮”,有時也用“雞或藕代替粉皮”,稱之為“四色禮”。

盡管各縣“四色禮”的内容略有區别,但蘭陵笑笑生靈活地運用“四色禮”的名目,卻反映了他對魯南民俗的稔熟。

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2

《費縣志》

三、破孝

《金瓶梅》第63回:

“爹又使他跟贲四換絹去了。嫌絹不好,要換六錢一匹的破孝。”

李申先生的《金瓶梅方言俗語彙釋》曰:“将布(闊綽的用絲織品)撕開做孝服、孝幔等用叫破孝。”

這個解釋僅注意到了“破孝”中喪主的一面,顯得不夠全面具體。實際上,“破孝”是喪主與親友們共同參與的行為。

在臨沂、郯城、蒼山一帶,至今仍有破孝的習俗。

《沂蒙文化發展研究·沂蒙民俗》曰:“親友接信後,在送喪日攜紙和挽帳、祭品及現金到喪主家吊喪,孝子叩頭謝紙,向親友破孝。”

喪主在接受親友們吊唁的同時,把白布或白絹縫制好的孝帽、孝絹分送給親友,以便在出殡時披戴。

《金瓶梅》中的“破孝”正是此意。

西門慶為李瓶兒大出殡,嫌白絹質量不好,如制成孝帽和孝絹送給親友們,自己面子上不好看,所以打發人換好一些的白絹。

當然,也有些财迷心竅的人,吊孝的目的隻是為了那一塊白布或白絹。

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禮制》曰:

“大家複有破孝送帛之事。破孝毋論何人,但人吊者,即贈以布或絹。有生平不一識面,聞名為布而吊者矣。”

《金瓶梅》第80回,西門慶死後,應伯爵等七人商量每人出一錢銀子買祭品去吊孝,認為這樣還能占小便宜:“衆人祭奠了,咱還便益,又讨了他值七分銀一條孝絹,拿到家中作裙腰子。”

親友們來祭奠,不管是否帶來錢物,喪主都要送上一頂孝帽或一條孝絹,正是“破孝”的全部内涵。

臨沂舊有此俗。時至今日,辦喪事土洋結合者,在殡儀館舉行遺體告别儀式,不管是否認識,凡來參加吊唁者均“破孝”發給一頂孝帽。

有時孝帽準備不足,晚來者常常得不到。

故今臨沂有俗語罵大路上的搶道者為“搶孝帽子去。”

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3

《沂蒙文化研究》

四、打瓜子

《金瓶梅》第24回:

“宋蕙蓮正和玉箫、小玉在後邊院子裡撾子兒,賭打瓜子,頑成一塊。那小玉把玉箫騎在底下,笑罵道:‘賊淫婦,輸了瓜子,不教我打’。”

打瓜子,魏子雲《金瓶梅詞話注釋》曰:

“打瓜,即‘大子瓜’之俗稱。今人仍愛食之瓜子,即此種‘大子瓜’所出。中原人俗稱之為‘打瓜’。”

魏說誤。

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語彙釋》曰:

“今徐州話謂雙手合掌(中間留有空隙)擊人頭頂(這樣打法不甚疼痛而響聲清脆)為打響瓜兒,又稱以手作刀砍人胳膊為打瓜子(打刮子)。”

李說亦誤。

魯南民俗,舉凡兒童有輸赢的嬉戲、奕棋等活動,常以打瓜子“懲罰”輸者。

具體實施程序:赢者一手拉過輸者的手,摸其四指,僅露出手掌和手心,然後赢者用另一隻手拍打輸者的手掌,此稱之為“打瓜子”,又稱之為“打瓜兒”。

鄭重其事者還要打出一些花樣:赢者往自己手心吐點唾沫再打,稱之為“蘸香油”。

吐了唾沫後再往地上蘸點泥沙,稱之為“蘸芝麻鹽”。這都是為了将對方打得更疼一些。

當然,也有馬馬虎虎者:輸者自動伸出手掌向上,赢者伸手向下象征性地胡亂拍打幾下,甚至是輕輕撫摸幾下即可了事。

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4

《聊齋俚曲集》 (清)蒲松齡 編著

蒲松齡《聊齋俚曲集·禳妒咒二》中的材料可以印證筆者的解釋是正确的:

“(江城說)你才學會了,就教你包嘴。這一回你打交,我先翻;翻錯了的打十個瓜子。(長命說)就是這等。

你犯着我手裡,我使上些唾沫打你。(江城說)你翻錯了,我下這四指面條子打你。”

文中的“使上些唾沫”即所謂的“蘸香油”。“四指面條子”即将拇指并于掌心,單用四指敲打。

又:“(長命大笑說)妙哇,妙哇!你可翻錯了,這可說不的了,來來!(吐指頭就拉胳膊,江城說)打不的,是你從頭裡竈的我。”

文中的“吐指頭就拉胳膊”正是要打手心的,決不是象李申先生所說的“雙手合掌擊人頭頂”或“以手作刀砍人胳膊。”

實際上,“打瓜子”并不僅僅是兒童玩耍賭輸赢時處罰輸者的一種方式。

在魯南地區,家長逗引嬰兒時常說:“寶貝,打個瓜兒”,嬰兒常常便會把兩隻小手互相拍打幾下。

魯南地區将鼓掌稱為“拍瓜兒”正是由“打瓜子”引申而來的。

五、靠山桌面兒

《金瓶梅》第80回,西門慶死後,應伯爵等七人湊七錢銀子擺祭禮,除了得到二尺孝絹之外,“到明出殡山頭,饒飽食一頓,每人還得半張靠山桌面兒來家,與老婆孩子吃着兩三日,省了買燒餅錢。”

靠山桌面兒,王利器的《金瓶梅詞典》、魏子雲的《金瓶梅詞話注釋》、毛德彪和朱俊亭的《金瓶梅評注》、李申的《金瓶梅方言俗語彙釋》等,均避而不釋。

實際上,靠山桌面即魯南人喜愛的面食—鍋餅。

在臨沂、鄭城、蒼山一帶,鍋餅有着固定的規格和份量。一般五斤白面做一個,直徑一尺二寸,厚一寸二分。一個鍋餅要烤半個多小時。

據《山東民俗·飲食民俗》載:

“制餅之家的門面,大多臨街一小屋,裡面設案設爐制作,外面放一小桌,豎餅其上,遠遠可見,無須再挂招牌。”

“靠山桌面”則是因制餅之家将小桌靠在門口的山牆上,将鍋餅豎于桌面倚在山牆上當招牌而得名。

魯南地區至今仍有此俗。

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5

魯南鍋餅

鍋餅外硬内軟,有筋不粘,十分耐饑,且便于保存,最為勞動人民喜愛。

除了日常食用外,鍋餅還有特殊的用途。

魯南民俗,喪家出殡時,要由死者的女婿抱鍋餅去墓地,在新墳頭上把鍋餅摔開後分給衆人。

因此,應伯爵等人希望在西門慶出殡後,“每人還得半張靠山桌面兒來家。”

據老人們講,吃了這種鍋餅大吉大利,尤其是小孩吃了之後壯膽子,晚上睡覺也不再咬牙。

魯南民俗,賀喜他人喬遷新居時亦可用鍋餅。臨沂至今仍有抱一個鍋餅與人“溫鍋”的習俗。

給人“溫鍋”時,忌諱用一個完整的鍋餅,買來之後要先掰開一個小豁口,以便與喪事上用完整的鍋餅相區别

六、鼈棋兒

《金瓶梅》第83回:

“一日,八月中秋時分,金蓮夜間暗約敬濟賞月飲酒,和春梅同下鼈棋兒。”

鼈棋兒,即憋棋兒。

王利器《金瓶梅詞典》未予立目。

魏子雲《金瓶梅詞話注釋》曰:“不知何種棋式。得非今之暗扣名色,相互猜名而翻開定輸赢乎!”猜測錯誤。

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語彙釋》曰:“棋類的一種,以擠壓對方的棋子進退不得、無路可走為勝。”解釋過于粗疏籠統。

毛德彪、朱俊亭《金瓶梅評注》曰:“簡單棋藝。方法是兩人對奕,在牛角形棋路上走棋子,誰被憋住無路可走,誰輸。”此說亦誤。

毛、朱先生說的這種棋藝實際上稱為“趕牛角。”“趕牛角”和“憋棋兒”這兩種棋藝,均簡單易學,廣泛地流行于魯南一帶。

筆者下鄉插隊時,常常于田間地頭劃上棋盤,以小石子和坷垃頭為棋子,同社員們下“趕牛角”和“憋棋兒”

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6

繪畫 · 憋棋兒

憋棋兒,又叫“憋死牛”或“憋死驢”。

棋盤為“區”字形,“區”字右邊兩個銳角之間有一個圓圈,稱之為“井”。

被憋得無路可走的“牛”或“驢”隻得跳井,稱之為“老牛(驢)跳井。”

《山東民俗·民間體育與遊戲》具體介紹了走法:

“‘憋死牛’,又名‘老虎吃食’。畫棋盤為區形。二人各于橫邊布二子,由一人由近豎邊處先行子,每人一步,缺豎邊的兩點不得跳過。走至對方無路可走時為勝。”

限于篇幅,筆者不再一一贅舉。

即此足以證明蘭陵笑笑生是非常熟悉魯南地區的民風習俗的,他應該是魯南蘭陵人,而不是江蘇的南蘭陵人。

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金瓶梅魯南民俗考證六題)7

文章作者單位:臨沂大學

本文選自《2014(蘭陵)國際<金瓶梅>研讨會論文集》,轉發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