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讀bo,二聲。
亳是古都邑名,商湯時都城,共有三處:一是在今河南商丘城東南,相傳湯曾居住于此,又名南亳。二是在今河南商丘城北,相傳諸侯擁戴湯為盟主于此,又名北亳。三是在今河南偃師城西,相傳湯攻克夏時所居,又名西亳,滅夏後又還都北亳。共和國成立後,在偃師二裡頭發現商代宮殿基址。
過去的亳州在北周末改為南充州,秦治所在谯縣(今亳縣)。唐代轄境相當今安徽亳縣、渦陽、蒙城及河南鹿邑、永城等地域。明時轄地縮小,清就不轄縣了,1912年改為縣。值得一提的是,元未劉福通起義,立韓林兒為帝,曾建都城于此,可沒多久廢棄。
現今渦河上遊的安徽亳縣,有花戲樓、楚靈王墓、華佗廟等多處古迹。
“毫”讀hao,二聲,主要指很細的毛。
《孟子.梁惠王上》中雲:“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李群玉在《七月十五日夜看月》月中詩曰:“下射長鲸眼,遙分玉兔毫。”這個形容太厲害了。
也有揮毫之意。如陸機在《文賦》
裡講:“或含毫而邈然。”
另外,它是我們自古以來的重量和長度單位。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一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
常用的單位有:“毫克”、“毫米”、“毫安”、“毫伏”、“毫秒”、“毫升”、“毫亨利”等。
在過去老秤杆上有“頭毫”、“二毫”……。
許多人可能不太清楚“毫巴”,這是至今氣象部門還在用的壓強單位,一千毫個毫個巴約等于七百五十托。
老子在研究天象後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晉書.律曆志下》雲:“累日為月,累月為歲。以新故相涉,不得不有毫末之差。”可見,古人的細微。
在舊時廣東、廣西,毫洋是通行的本位币,雙毫為二角銀币,五枚雙毫為毫洋一元。
大概把這兩個字介紹一下,前些年我在亳縣的一篇文章中,把“亳”亳寫成了“毫”,被當地人看到後糾正。
前段時間,看到我們電視台主持人向觀衆道歉,就因為這兩個字說錯,把“亳州市”說成“毫州市”。所以,我就查找資料,想和朋友們一起學習了解一下這兩個字的區别,還有它們的用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