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登高》[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①渚:水中小塊陸地。②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③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④蕭蕭:模拟草木搖落的聲音。⑤萬裡:指遠離故鄉。⑥百年:這裡借指晚年。⑦新停:剛剛停止。
【譯文】天高風急,猿嘯聲聲,仿佛蘊含着無限的悲哀,水中的小洲上,沙鷗在天空不停地盤旋。無邊的落葉紛紛飄墜,奔騰不息的長江滾滾東流。每到悲秋時節,總免不了為自己長期在萬裡之外的客居飄零身世而慨歎,如今拖着年老多病的孱弱身體,獨自登上高台。紛繁複雜的煩心恨事已使兩鬓霜染,在這窮困潦倒之時,卻又不得不放下往日消愁的酒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愚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從細微之處着眼,描繪了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覺到的具體景物。在這兩句詩中詩人排列了“風”、“天”、“猿”、“渚”、“沙”、“鳥”六種自然事物,每種事物後邊都用一個字或詞巧妙恰當地加以形容,“風疾”、“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兩句詩雖然沒有一句寫登高,也沒有一個字點名秋天這一季節,但句句不離登高,字字飽蘊秋意。沒有秋,便不會有“風疾”、“天高”和“猿嘯哀”的所感;不登高,便不會有“渚清”、“沙白”和“鳥飛回”的所見。詩人将這多種物象組合起來,構成一幅立體的空間畫面,一幅萦繞着悲涼蕭瑟氣氲的畫面,流露了詩人心中無限凄涼。
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是全詩中景物最密,寫景最純粹的一聯。如果說風急,天高,渚清,沙白還算平常,隻是一般的形容,杜甫不過是組合在一起而已,那麼“猿嘯哀”,“鳥飛回”就是詩人自己的感受了:猿的叫聲想必一年四季都是那樣的,為何隻到詩人筆下就哀了呢;天地也本是鳥兒的宿命,日日飛來飛去,誰能分得清眼前所見這一程是去還是回呢?詩人這樣寫,無非是拿自己做參照,“哀”和“回”也都是自己印在景物上的感受。當這個景物也引發了你同樣的感受時,這個景物就上升為意象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兩個千古名句,使作品的意境在前兩句所描繪的凄清氛圍的基礎上變得悲壯、變得蒼茫、變得壯闊起來。在這兩個詩句中,“無邊落木蕭蕭下”,寫山景,“無邊”寫落葉之多,“蕭蕭”寫落葉之聲。在秋風中紛紛飄落的黃葉,不能不讓人聯想到人生的短暫,而身心交瘁的詩人更不能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當詩人想到,在這動蕩不安的社會中,自己也将要象這随風飄零的黃葉一樣,結束這短暫的一生,這樣的聯想是多麼的悲涼啊。在下一句中,詩人由寫山景,又轉為寫江景,“不盡長江滾滾來”,“不盡”呼應前面的“無邊”,寫出了江水的源遠流長,“滾滾”呼應前面的“蕭蕭”,寫出了江水的滔滔氣勢。而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讓人既聯想到時光的易逝,又聯想到時間的永恒。
時光就像長江中的水滴浪花,很快就會消失,而永遠流淌不止的整個長江,又多麼像永恒的時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短暫的人生,在永恒的時間面前越發顯得短暫,兩相比較,就更讓人感慨萬端了。
這兩個詩句,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因為這兩個詩句悲涼而不哀怨,感傷而不消沉,很好地表現了杜甫的詩歌風格,那就是蒼涼、雄渾、沉郁、悲壯。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全詩的脊梁骨,其中的“悲”字又成為“詩眼”觀照全篇,意蘊極為豐富。有人分析,這兩句詩十四個字,就包含了九層“悲”的含義:“作客”即在外漂泊,不能安居,此其一;“常”即經常如此,此其二;時值深“秋”,一片蕭瑟,此其三;地則偏遠,離家“萬裡”,此其四;人生不過“百年”,吾今老矣,此其五;又有“病”,此其六;而且“多”病,此其七;今日重陽登高,尤覺凄涼,此其八;何況又是一人“獨”登,豈不更加傷悲,此其九也!區區十四個字,用字極簡,組合極佳,堪稱修辭之典範!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說明】圖片及部分文字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隻是普通的詩詞愛好者,請寬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