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蠟炬成灰淚始幹這首詩解析

蠟炬成灰淚始幹這首詩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2 22:35:48

#千古風流句# 如果問我最崇拜的人物,我會毫不猶豫的說出一個名字:“諸葛亮”,如果問我崇拜他的原因,我會說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今還記得自己在看《三國演義》五丈原片段的時候,當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永遠閉上了眼睛,當他手裡的羽扇落到地上的那一刻,我的淚水就不自覺的奪眶而出。

蠟炬成灰淚始幹這首詩解析(跟随詩聖腳步去感受)1

昏暗的背景下,那一縷縷狼煙,那随風飄逸的旗幟,那赫然在目的“克複中原”四個大字,和坐在旗下一動不動的大漢丞相,勾勒出了永恒的畫面,永遠留存在記憶深處。諸葛亮克複中原的努力落空了,盡管功業未成,但他激勵着無數後來人,這其中就有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詩聖杜甫。

在經曆了長達四年的颠沛流離生活後,杜甫最後在朋友的資助下,終于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他定居在了成都浣花溪畔,這讓他有了探訪武侯祠的機會。

探尋:眼前的景色,心中的希望。

第二年的時候,杜甫探訪了武侯祠,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詩篇《蜀相》,杜甫在緬懷這位才智、品德均高人一等的偉大政治家的同時,也感歎自己的懷才不遇和理想難成的深沉感歎。

蠟炬成灰淚始幹這首詩解析(跟随詩聖腳步去感受)2

因為心中迫切想瞻仰諸葛武侯祠,因此杜甫到處找人打聽武侯祠的位置,這裡用了一個“尋”字,不僅說明了杜甫的迫切心情,也體現了杜甫想尋找諸葛亮當年的英雄事迹的願望,借以撫平自己心中的英雄情節。正因心中思念其人,才要尋訪其生前所居之地,正所謂“睹物思人”。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每一個心中都有自己所認同的人,在杜甫的心裡,曾經的蜀漢丞相諸葛亮,正是他的目标和學習的榜樣。武侯祠的位置就在柏樹環繞之中,柏樹的偉岸、蒼勁、蔥郁和質樸的特點,和諸葛亮的高大、正直形象極其相配,它們仿佛有了靈性,多少年來一直在默默的守候武侯祠,就像諸葛亮一直用心輔佐劉備、劉禅兩代蜀漢之君一樣。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蠟炬成灰淚始幹這首詩解析(跟随詩聖腳步去感受)3

由遠及近,武侯祠在杜甫的眼裡變得越來越清晰,春季是萬物複蘇的季節,生命的意義在于奮進,那眼前的一抹綠色,為這個孕育生命的季節做了最好的注腳。耳邊傳來了黃莺的鳴叫之聲,聽起來悅耳動聽,為這靜谧的環境帶來了生氣。自然的和諧和不偏不倚,恰恰體現出了人的薄情,正是因為被人所遺忘,缺少了人的維護,才有了武侯祠這草色青青。黃莺動聽的聲音,也不能吸引更多的遊人駐足,因為在人們的心裡已經忘記了這位蜀漢丞相,忘記了這位可敬之人。

詠志:昔日的蜀相,今日的杜甫。

在哪個三國亂世,諸葛亮為天下計,為蒼生謀,結束紛亂無序的亂世,建立震古爍今的大業。這就是為了匡扶漢室、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忠心耿耿、死而後已的偉大情操。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蜀相》

蠟炬成灰淚始幹這首詩解析(跟随詩聖腳步去感受)4

諸葛亮如此,杜甫又何嘗不希望如此,隻不過諸葛亮遇到了劉備,而杜甫的知音又在何方?“開”輔佐劉備開創蜀漢基業,“濟”輔佐劉禅繼位保境安民,這就是我們記憶中的哪個諸葛亮,那個做到了善始善終的人,在杜甫的眼裡,他的形象高大而偉岸,是自己仰慕的目标,也是對自己的期許和要求。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蠟炬成灰淚始幹這首詩解析(跟随詩聖腳步去感受)5

為了自己所堅守的原則,為了自己的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這個人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為了兌現自己“克複中原”的誓言,是為了不辜負劉備的重托,是為了蜀漢的謀存,是為了完成統一的事業。但諸葛亮沒有等到最後的勝利,在耗盡了自己最後的一點精力之後,他懷着無限的眷戀和不舍,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事業。相信此刻的杜甫眼角上一定挂着淚,諸葛亮是壯志未酬身先死,自己則是壯志難酬空留憾。

一個人的曆史,一家之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