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冬你吃餃子了嗎?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慶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今天立冬你吃餃子了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慶玲
北風往複幾寒涼,
疏木搖空半綠黃。
遍野修堤防旱澇,
萬家曬物作冬藏。
——《立冬》·左河水
逢每年公曆11月7日至8日,當太陽到達黃經225度,迎來“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和立春、立夏、立秋一樣,立冬之“立”,意味着“自此開始”,象征着冬季來臨。
雖已立冬,但大街小巷滿目還是深秋的風光,在沒有驟降的氣溫作用下,深秋的餘韻似乎格外悠長。
我想在這個時節,你一定見到過這樣的畫面:有樹的地方,一陣風不經意地吹過,葉子從枝頭飄飄降落,若是站遠一些看,像目睹一場優雅至極的樹葉雨。這陣風,還席卷起早就落下的葉子,在地面上輕輕盤旋。夕陽下,亮晶晶的,像舞者旋動的裙擺,畫出幾圈輕盈而激昂的弧線。
這樣一場場優雅的傾盆落葉,大概就是深秋的落幕謝禮吧,去鄭重感謝逝去的春天、夏天,迎接肅清的冬天。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中說:“時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将老,徐緩漸近,每日變化細微,殊難确察,日日累疊,終成嚴冬。因此,要具體地說出哪一天是冬天來臨之日,并非易事。”
是的,想從某一個點去清晰地分辨冬天到底是什麼時候來的,似乎有點困難,但飽含煙火氣的生活給了我們一些提示和答案。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冬前後,萬物之“藏”就開始了。
冬天要來了,人“藏”什麼?毫無疑問,是菜。囤一缸酸菜,足矣。
北方的冬天,秘密搭乘一輛輛滿載大白菜、大蔥的貨車,進入了尋常人家。
菜市場、小區門口,人們排着隊,把幾百斤大白菜和成捆的大蔥,碼進自己的小推車裡,滿載而歸。
腌酸菜之前,通常要先曬一曬新鮮的大白菜。這個時候,院子裡、陽台上、窗戶邊……凡是家裡有空閑且能見着太陽的地方,到處都曬着白菜,廚房裡用了幾十年的大缸也洗幹淨了,蓄勢待命。
晾曬過的白菜,洗幹淨切平菜根,整整齊齊碼在祖傳的酸菜缸裡,每碼好一層還要撒一層粗鹽,最頂上再壓上用了幾十年的壓缸石,讓它在寒冷中靜靜發酵。
不到一個月,餐桌上就能看到各種令人口齒生津的酸菜大餐:酸菜餃子、酸菜炖粉條、酸菜炖肉……一頓又一頓,陪伴全家人度過漫長的冬天。
汪曾祺先生曾寫道:“鹹菜可以算是一種中國文化……中國不出鹹菜的地方大概不多。”而最好吃的酸菜,永遠都是自己家腌的。
立冬前後腌酸菜,而立冬之日要吃餃子。
立冬過後,通常是一年中氣溫下降速度最快、最容易出現斷崖式暴跌的時段。俗語說“立冬節氣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交子之時”吃餃子,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餃子不能不吃。
餃子,中國人餐桌上最常出現的食物,團圓之時吃餃子、喜慶之日吃餃子,幾乎所有重要的日子,一頓餃子勝過任何大餐。在餃子裡,藏着中國人共通的情感密碼。
冬日裡,天氣越是寒冷,便越是想吃熱乎的。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上桌,你一筷子我一筷子“搶”着吃,筷功不好的人夾不起來,還直接把裝着蘸料的碗搭到碟子邊上撈過來……腦海裡想象這熱鬧的場景,便一下子從心底裡溫暖起來,“好吃不如餃子”。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後,氣溫不斷下降,水面逐漸開始凝結成冰,等到天更寒一些,土地也開始凍結。水始冰和地始凍,是立冬後氣候變化最直觀的表現。立冬之後,古人發現野雞一類的大鳥很少見了,而海中開始出現大的蛤蜊,它的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顔色很相似,因此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變成了大蛤了。
雖說節氣上的冬天已經來了,但人們還是期待着一場能夠真正代表冬天到來的事物——雪。
在氣溫一天比一天降下去的時間裡,我們掰着手指頭念叨着,眼巴巴地向窗外望着,心裡忍不住地催促着:來吧,下一場初冬的雪!
稿件來源:青海觀察客戶端 聲明:以上内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台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