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先驅太陽報》網站截圖)
【澳洲網魏惟7月27日綜合編譯報道】家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麼?故鄉對你而言,又有着怎樣的意義?近日澳洲網友發起了“我在Boxhill長大”活動,回憶童年時光,回憶那些地标性建築,還有他們貫穿人生的中國文化。而這一場“恰同學少年”的追憶,或許可以讓在澳華人重新定義“家”和“故鄉”的關聯,了解什麼是“家”,什麼又是“故鄉”……
“這是個好地方,是我們成長的地方”
對很多華人而言,澳洲已經成為他們的家。而唐人街,更是寄托了他們心中對故鄉的眷戀。那麼在衆多華人心中,他們的唐人街記憶是什麼樣的?對他們來說,唐人街又意味着什麼呢?
BoxHill是墨爾本曆史悠久的華人區,承載了很多人的美好。近日,“我在BoxHill長大”(I grew up in BoxHill)的活動在社交媒體平台臉書(Facebook)上發起,吸引了大量民衆的參與。根據《先驅太陽報》的報道,發起人瑞德(Belinda Read)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BoxHill居民。對她而言,BoxHill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瑞德表示Box Hill現在已經成為繁華的交通和美食中心,但這裡曾經隻是一個小鎮,是馬車之鎮,也是澳洲首輛電動有軌電車落地的地方。
很多網民紛紛在臉書上留言稱,BoxHill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回憶,包括以兒童戲劇表演而出名的牛津劇院、可以扔硬币許願的位于懷特霍斯廣場(Whitehorse Plaza)的噴泉、或是車站前那一棟古老的紅磚建築、甚至是城市裡的第一家保齡球館……對于這個大家成長起來的地方,每個人都有着獨屬于自己的美好記憶。但沒想到的是,幾乎人人都念念不忘的,竟然是位于BoxHill的唐人街。
在BoxHill居民的回憶中,BoxHill唐人街簡直就是美食天堂,這裡有着極其豐富而且美味的亞洲菜肴。比如深受Box Hill居民喜愛的Indochine 和Tien Dat,而後者則是1983年在Box Hill開起的第一家越南餐廳。同樣的,來自中國的珍珠奶茶和芝士奶蓋茶也極受大家的歡迎。還有一家擁有着超過50年曆史的Trawool鮮奶吧,也是很多網民的心頭好,這家鮮奶吧的老闆是一位澳洲華裔,名叫宋林(Lynn Song,音譯)。據悉,這家店是她和丈夫一同經營的,由于他們夫妻二人的友善可親,這裡幾十年來都是很多人購買棒棒糖、報紙和牛奶的好去處。不過最近這家鮮奶吧由于經濟問題被迫關閉,因此也被很多網民發在臉書上懷念,許多人都表達了惋惜之情。
根據Whitehorse市議會的調查研究顯示,在BoxHill居民中,有28.2%的人在中國出生,所以在BoxHill,中國文化十分普及并且深入人心。因此,每年當BoxHill舉行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時,都會有超過10萬人參加,人們一起共度佳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而為了滿足Boxhill居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開發商Golden Age近日也公布了一項價值4.5億元的計劃,決定為BoxHill開發一個新的唐人街。
其實對于很多澳洲民衆而言,唐人街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是超美味的中國美食的聚集地。但對于很多澳洲華人而言,唐人街更是他們“故鄉”的縮影,是可以一展他們思鄉之情的地方,同時也是二代華人們了解故鄉文化的最好的“立體教科書”。
(圖/澳新網截圖)
澳洲華人心中的唐人街,原來是這樣的
根據《澳洲人報》報道,艾伯特胡(Albert Oh,音譯)是一名在澳華人,他自上世紀60年代從馬來西亞移民到澳洲。他說:“于我而言,唐人街是十分重要的地方。”胡先生表示在他移民澳洲的初期,他和妻子根本吃不慣當地的飯菜,那個時候,他們不得不前往城裡的唐人街購買供給華人的蔬菜和大米。盡管現在,胡先生所居住的Hurstville早已成為悉尼知名的華人區,街道兩旁處處都是華人雜貨店、面館和中藥店,但是他依然認為,唐人街帶給他的記憶是獨一無二的。
劉玲(Liu Ling,音譯)是一名太極拳愛好者,她加入了悉尼華人區的太極會館,經常穿着雪白色的練功服前往周圍的公園同華人夥伴們一起在陰涼處練習太極。 劉玲表示,她每年都會在農曆新年之時去往唐人街為大家表演傳統的“太極扇、太極劍”等節目,她說:“這是文化的象征,我們需要與不同的種族交往,并了解彼此的文化。”她也認為,唐人街對她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舞台。
喬安妮·李(Joanne Lee,音譯)是一名華人二代,她出生在澳洲,而她的父母是上世紀70年代移民到澳洲的華人。在家中說英語長大的她表示:“我的中文水平很基礎,但是這不妨礙我把自己當做華人。”喬安妮稱,她很喜歡吃酸辣湯面,在她小時候,父母親也經常帶他去悉尼唐人街玩耍。她說:“我很期待在每年的農曆新年可以去唐人街參加新年活動,收到幸運紅包。盡管我的中文不好,但我是華人,我是在這種文化中長大的。”
“隻要華人存在,唐人街就永遠充滿活力”
澳洲各地的唐人街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但随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唐人街卻遭遇了幾乎滅頂的打擊。不過盡管如此,唐人街的商戶依然抱有信心。
根據澳廣網的報道,華埠商會(Haymarket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陳建青(Simon Chan)以及墨爾本唐人街管理協會副主席林道英紛紛表示:“我們決心要讓唐人街存續下去。”
同樣的,澳華曆史博物館首席執行官王興鄉(Mark Wang)也稱:“雖然唐人街是一條商業街,但它真正的靈魂在于華人社區。”他還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堅持下來的原因。無論是新冠病毒、全球金融危機還是其他任何情況,我們似乎都能夠依靠這種力量生存下去。”王興鄉還表示,唐人街起初的興起是作為同鄉家族聚集地,19世紀時為那些淘金這提供住處和餐食。之後慢慢地教堂建起來了,食堂和雜貨店也紛紛開了起來。他說:“華人社區的深度是建立在唐人街的持久存在之上的,隻要有華人存在,那麼它在澳洲将永遠充滿活力。”
随着時代的發展,唐人街早已經不僅僅是一條“街”這麼簡單,它不僅是家和故鄉交彙的地點,當傳統的中國文化與新潮的元素相互碰撞,唐人街更是迸裂出和諧而耀眼的火花。新生代的華人與來澳留學生們常常熱衷于攜三五好友一起,大吃特吃中國菜,一飽口福。西方民衆也鐘情于在唐人街探索異國文化,感受傳統的中國美食和獨特的中國文化氛圍。
唐人街,其實早已成為所有人心中永不消褪的文化符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