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吉·說
和媽媽們聊天時,經常會談起孩子們的玩耍問題。
有的孩子特别需要有人陪着,哪怕媽媽隻是離開兩三分鐘上個廁所,孩子也要追着趕着像牛皮糖一樣黏上來;而有的寶寶卻能自己玩上好一會兒,給爸爸媽媽一點時間去忙别的事情。
到底差别在哪裡呢?是安全感不夠強、不具備獨立性?還是天生性格因素所緻?到底這是陪伴太多導緻的依賴,還是陪伴太少内心的杯子不滿呢?
前幾天針對這個問題,在我的21天打卡群裡,辣媽們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原來針對這個問題,大家都各有妙招呀,安全感和獨立玩耍,可以兼得!特地整理了這篇文,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足夠的愛與接納,是獨立玩耍的基礎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是孩子自信勇敢的基本條件。在這個基礎上,孩子才會敢于獨立、勇于探索。爸媽們都是這樣做的:
1、營造良好的家庭關系,給孩子底氣與自信。
家庭關系包含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甚至婆媳關系、與原生家庭的關系等等。這一切關系可能都不完美,但我們需要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彼此尊重和接納。在融洽和睦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有較少的情緒糾結,也更能夠把精力專注在自我成長上。
2、進行高質量陪伴,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寶寶還處于0-1歲,這時候寶寶正在全身心感受自己周圍的環境,這也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時期,這時候有黏人的表現是正常的。這個階段要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多多回應,讓他感受到滿滿的愛,才能為以後的獨立做好準備。
如果寶寶已經超過一歲,可以和寶寶解釋一下媽媽要去做什麼事情,寶寶可以一邊玩玩具一邊等待。這時給孩子一個清晰的說明會讓他更容易理解,比如“你聽兩首歌,媽媽就能回來哦!”或者“你來搭積木,媽媽洗衣服,我們一起加油哦!”
3、接納孩子獨一無二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最關鍵的是我們大人如何引導,孩子如何去發揮自己的優勢。有的孩子更喜歡大人陪同玩耍,更喜歡在熱鬧互動的氛圍中感受快樂,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個過程慢慢過渡。
營造良好的玩耍氛圍
1、不打擾孩子玩耍。
即使是剛滿月的小孩也是能夠自己玩耍的,他們可能會看看自己的小手,或者醒來後不着急找爸爸媽媽而是自己咿咿呀呀發出一串音節。如果孩子沉浸在自我玩耍的愉快中,這時我們最好不要打擾。可以先觀察,等他自己開始呼喚我們時再及時出現。小小孩也是能夠發現自我玩耍的樂趣的,這一條同樣适用于大孩子。
2、爸爸媽媽的職責是“陪玩”,而不是“我教你玩”。
孩子日常玩耍時,盡量不要打斷他或者以我們為主導,不評判孩子的玩耍方式。我們是陪玩的大玩具,要放手看孩子怎麼玩,怎麼操作,少插話。
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探索能力,又保護了孩子的專注力。如果總是我們在主導或者我們來提供玩法,孩子就會很依賴很被動,難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
3、環境布置要自由舒适。
設定一個孩子喜歡且自由的遊戲區(不要在太角落的地方,盡量光線充足,視野開闊),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玩具,決定怎麼玩耍,我們可以坐在他身後或是稍遠一些的地方做自己的事情,同時關注着孩子。這樣孩子能夠安心玩耍,在需要的時候也知道尋求幫助。
培養豐富的興趣愛好
1、仔細觀察孩子,了解他的認知,并及時提供“有準備的環境”。
“有準備的環境”是說能夠激發孩子活動動機的預備環境,可以與孩子的敏感期結合起來,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提供一些小物件讓孩子擺弄,在手的敏感期,可以多提供可以抓握的玩具等等;還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活動,在體驗中慢慢培養獨立性。
2、發展多種興趣愛好。
多和孩子參加豐富的活動,讓孩子見識多樣的玩耍方式,能夠激發孩子大腦發育和思維發展。在衆多有趣的生活中,孩子才能夠逐漸展現出自己的偏好和興趣。這時他不再依賴大人,是因為他已經從他所喜歡的事物裡得到了安全感和滿足感,得到了一種發自内心的喜悅。
心态平和地面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都會面臨的情況,需要我們循序漸進地來引導和嘗試。
1、通過分離遊戲感受短暫的分離。
比如從最簡單的遮手遊戲開始,然後躲在椅背上,或隔壁房間裡,時間從短到長,讓孩子理解,媽媽消失會重新出現的。孩子要上百上千次玩才能證實這個道理。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玩躲貓貓,或者媽媽在原地等待寶寶去拿一件東西。一開始如果寶寶不習慣,可以媽媽陪同玩,慢慢的進行短暫的分離。
2、通過繪本降低分離焦慮。
《媽媽不見了》《親愛的小魚》等都可以幫助寶寶降低分離焦慮感。
3、分離和相見時的儀式感。
每一次爸爸媽媽離開,都要真誠地和寶寶道别,并解釋什麼時候可以回來,回來時也要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甜甜的吻,讓孩子心裡得到滿足。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講解分離這個概念,幫孩子理解離開的理由。離開時不要偷偷摸摸地跑掉,而是微笑着面對,與孩子揮手道别。
實踐之後的觀察反思
蝦米爸爸是打卡群裡名副其實的“别人家的爸爸”,結合大家的讨論,他在日常互動中通過觀察自己的孩子,有了很多實際的思考和驗證。下面是蝦米爸爸的分享:
1、我和蝦米一起玩積木時,他經常要我幫他拼起來,經常把手裡的積木遞給我,說“爸爸壘”。而在此之前的遊戲過程中我曾占據主動的地位,他已經習慣于“爸爸先玩、他再玩”的模式。就像大家讨論的,要讓孩子在遊戲中占據主動,我們家長的任務就是陪着。所以最近我都在嘗試讓他自己多主動一些,我就在默默觀察,他依賴我的情況就有所改善。
2.在遊樂場玩滑梯時,蝦米有時會停下來看着我,或者沖着我喊“爸爸”,希望得到我的回應,得到回應後才會繼續玩。這個現象我也在繼續觀察,我現在帶他出去玩的時候都是盡可能保持一點距離,類似于《遊戲力2》中的輕推吧,讓他獨立玩耍,當他需要我的時候我再出現,而不是在孩子面前刷存在感,或者打亂孩子玩耍的節奏。
3.讀繪本的時候,21個月的蝦米目前很少自己獨立看書,更多的時候要拉着我陪他一起讀,坐在我懷裡。昨晚我倆一起看青蛙弗洛格的故事,我故意放滿了速度,看他一直盯着書的某一頁目不轉睛的時候,我就停在那裡等他,等他需要翻頁的時候我再去讀下一頁。現在我知道他有了自己的節奏,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前這點做得不好,更多的是蝦米在配合我讀書的節奏,每本書他跟着我匆匆讀完,這樣就越來越依賴我的領讀。現在改變了方式,跟着孩子的節奏去讀,我發現他自己更自主更獨立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