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撒馬爾罕的金桃解讀

撒馬爾罕的金桃解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8 18:21:01

《撒馬爾罕的金桃》裡的中西“類同”(二)

不怕火的火浣布(火鼠毛)

  火浣(huan)布,也是石棉布的古稱,指用石棉纖維紡織而成的布。由于其具不燃性,在火中能去污垢,中國早期史書中常稱之為“火浣布”或“火烷布”。

石棉是什麼?石棉,又寫作石綿,是一種天然的纖維狀非金屬礦物質,具有高度的耐火性、電絕緣性和絕熱性,那當然是工業生産中重要的防火、絕緣和保溫材料。

石棉礦也許很多人都未見過,但用它制成的産品卻随處可見,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六七十年代,城市居民生活還使用蜂窩煤,那時的蜂窩煤爐風門很大,爐子需要閉火時,蜂窩煤的十二個孔都得堵上,那塞子就是用石棉做的。早先大街小巷都常見一種殘疾小販,出售的就是桐油石灰、蜂窩煤奏奏。這是曾經最常見的石棉制品。

此外,用于隔熱防火的石棉瓦、石棉磚、石棉布、石棉繩等等都不難看到,消防員的防火衣是石棉做的,若在工礦區,那輸送蒸氣的管道,外面保溫的材料也是石棉做的……石棉制品從生活到工業生産可謂無處不在。

防火衣是傳說中(包括正史中的記載)的一種不怕火燒的衣服,而且如果衣服上染上了污漬,然後把它放在火裡一燒的話,它還會像一般的衣服在水裡清洗過一樣幹淨靓麗。現在一般認為其就是火浣布制成的。

  關于“火浣布”可以投入火中去污垢的說法,很早就有了。

  我國古籍《山海經》上已有相關記載。《列子》:“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锟铻之劍,火浣之布。……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凝乎雪。”

《博物志·卷二》雲:“《周書》曰:西域獻火浣布,昆吾氏獻切玉刀。火浣布污,燒之則潔,刀切玉如脂。”原來西戎與西周毗鄰且交往頻繁,于是他們就把火浣布拿來送給周王以求交好。

到了漢代,也有大量文字對火浣布進行了記載。

《西京雜記》卷一記載,“武帝時,西域獻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時服此裘以聽朝。”這個入水不濕的吉光裘,即是火浣布加工做成。

到了東漢時期,火浣布不僅産自西域,還産自西南夷。

《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國》:“作黃金塗、火浣布……凡外國諸珍異皆出焉。”

《後漢書·西南夷列傳》載:“又其火毣(即火浣布)馴禽封獸之賦,軨積于内府。”

《三國志·三少帝紀第四》:“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诏大将軍、太尉臨試以示百寮。”

《晉書·張軌列傳》記載,“西域諸國獻汗血馬、火浣布、犎牛、孔雀、巨象及諸珍異二百餘品。”

《晉書·苻堅列傳》中載:“鄯善王、車師前部王來朝,大宛獻汗血馬,天竺獻火浣布。”

根據中國古代神話的說法。火浣布也說成是來自于神仙西王母的神異之物。

《列異傳》載,一個叫劉卓的人在病中夢見一人,以白越單衫與之,言曰“汝著衫污,火燒便潔也”,醒來一看果然有火浣布衫在旁,則成了神仙降授火浣布衣衫的故事。

《拾遺記·卷十》記載,“燕昭王坐通雲之台,亦曰通霞台,以龍膏為燈,光耀百裡煙色丹紫,國人望之,鹹言瑞光,世人遙拜之,燈以火浣布為纏。”

還有一種是植物織成的“火浣布”:

《玄中記》雲:“南方有炎火山焉,山從四月而生火,十二月火滅。正月二月三月火不燃,山上但出雲氣,而草木生葉枝條,至四月火燃,草木落葉,如中國寒時草木落葉也。行人以正月二月三月行過此山下,取柴以為薪,燃之無盡時,取其皮績之,以為火浣布。”

《抱樸子》這本書上記載說,“南海之中,蕭丘之中,有自生之火,常以春起而秋滅。丘方千裡,當火起時,此丘上純生一種木,火起正着此木,木雖為火所着,人或以為薪者,如常薪,但不成炭,炊熟則灌滅之。後複更用,如此無窮。夷人取木華績以為火浣布,木皮亦剝,以灰煮為布,但不及華細好耳。”這種說法,則是說有火浣布乃是取自于植物。

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取自動物毛皮即“火鼠毛”織的,也有人說是火山上的樹木皮織成的。

《海内十洲記》、《異物志》、《傅子》、《神異經》等均有記載。火鼠,中國傳說中住在南海盡頭的火山裡的一種奇鼠。

《神異經》雲:南方有火山,長四十裡,生不盡之木,晝夜火然。……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長二尺餘,……取其毛,織以作布,用之如垢污,以火燒之,即清潔也。此鼠又名火光獸,其毛為布又曰火烷布……

《神異經》上說:“南方有火山,生不燼之木,晝夜火燃,得烈風不猛,暴雨不滅。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長二尺餘,細如絲,恒居火中,時時出外,而色白,以水逐沃之即死。績其毛,織以作布,用之若污,以火燒之,則清潔也。”

據此書記載,火鼠生于南方火山,恒居火中,白毛細如絲,長二尺餘,績其毛織布,髒污則火浣。

昆侖山共有九重,在它的周圍又環繞着炎火的大山,大火中生長着一種比牛還大的老鼠,千斤重,兩尺長,毛細的像蠶絲。這老鼠住在火種便渾身通紅,一出到外面就變成雪白,等它一離開火,趕緊拿水潑。一潑水就死,把它的毛織布做成衣服,永遠不用洗滌,若是髒了,在火裡面燒一燒,就跟新的一樣潔白,人們就叫它火浣布 。

《十洲記》載:(炎洲)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裡許,晦夜即見此山林,乃是此獸光火照人,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毛,以緝為布,名曰火浣布,此是也。國人衣服用兵一時污,以灰汁浣之,終無潔淨。唯火燒此衣服,布盤飯間,振擺,其垢自落,潔白如雪。

元人陶宗儀在《南村辍耕錄·卷二十三》記載,“回纥野馬川有木曰鎖鎖,燒之,其火經年不滅,且不作灰。彼處婦女取根制帽,入火不焚,如火鼠布雲。”  

相比火樹皮和火鼠毛兩種說法的火浣布,一般認為火鼠毛所織之布柔軟平順,質地更勝于樹皮所織。

在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降臨人間的女仙經常攜帶火浣布。陶弘景《真诰·卷一》記載了一則仙女贈送火浣布手巾的一個故事,“愕綠華者……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顔色絕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權。自此往來一月之中,辄六過來耳。雲本姓楊,贈權詩一篇,并火浣布手巾一牧。”

兩漢魏晉至隋唐,火浣布還有一層神秘文化色彩。

《鐵圍山叢談》詳細記載,“國朝西北有二敵,南有交趾,故八夷九蠻,罕有通道。太宗時,靈武受圍,因如西域若大食諸使,是後可繇海道來。及哲宗朝,始得火浣布七寸,大以為異。政和初,進火浣布者已将半仞矣。其後盈筐而至,大抵若今之木棉者,投之火中則潔白,非鼠毛也。禦府使人自紡績,為巾褥裙袍之屬,多至不足貴。”這記載的是,大宋元祐七年(西元1092年),大食國進獻火浣布的事情。僅僅20年後的政和年間,火浣布已經到處都是,而且已經不是特别珍貴了。

  

  說明這不僅僅是唐朝才有的說法,東漢中後期西域所獻火浣布,相傳曾為專權的外戚大将軍梁冀所得。

《傅子》曰:“長老說漢桓時,梁冀作火浣布單衣,會賓客,行酒公卿朝臣前,佯争酒失杯而污之,冀僞怒,解衣而燒之,布得火,烨然如熾,如燒凡布,垢盡火滅,粲然潔白,如水澣。”也就是梁冀在宴會上故意表演火燒單衣的把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多年以後仍在長老中間傳說。

據說在漢桓帝時,中國發生這樣的事情,有人故意将自己的火浣袍擲進火裡,結果拿出來鮮亮如初。内容如下:

  相傳在漢桓帝的時候,梁冀大将軍用石棉盛産的火浣布縫制了一件獨特的衣服。梁冀為了在人前炫耀他的這件寶衣,以此顯示他是一個有着神秘特異功能和不平凡的人,于是在家中大擺宴席,宴請滿朝的文武百官。

  宴會上,所有的文武百官酒興正酣時,梁冀大将軍穿着他的“寶衣”行走于來賓之間,并且滿面春風地頻頻向來賓敬酒。當所有客人都喝得半醉半醒的時候,梁冀大将軍借敬酒的間隙,故作不小心地将酒灑在了自己的“寶衣”上。

  這時的梁冀将軍,故裝很惱怒的樣子,并且當着衆人的面索性脫下衣服,毫無顧忌地扔進了火坑。衆人為梁冀的舉動感到驚奇,并且委婉地說,這麼一件完好的衣服就那樣被火燒了,實在是太可惜。話語之間,火燃燒過後,衆人發現火坑裡的衣服卻完好無損,并且先前的酒迹也不見了,衣服像重新被水洗過一般。滿座的來賓為之驚歎不已。此後,梁冀因“寶衣”事件名聲在外,外界都傳言大将軍梁冀是一個非凡的人物。

  但是,這個故事也出現在“羅馬”,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就用石棉當成桌布,在一次在宴會後,也故意将桌布扔進火爐中燒,令衆人稱奇。還說“羅馬”非常熟悉石棉這種物質。

阿波羅紐斯·底斯科路斯對石棉餐布描述如下:

  當這些餐布被弄髒時,清楚污垢的辦法不是放進水中洗滌,而是點燃樹枝,将髒餐布放在火上,這樣餐布上的污垢就會被清除,而從火裡取出的餐巾布就會變得鮮亮而純淨。

——摘自《撒馬爾罕的金桃》

  【隻不過在《撒馬爾罕的金桃》裡的描述,倒顯得中國抄襲“羅馬”似的,因為看起來發生類似的故事嘛!所以,到底誰抄襲誰,顯而易見的事情!

  這個故事,應該不少人都知道才對啊,記得《犬夜叉》裡,犬夜叉穿的就是火鼠皮制作的衣服哦,就是這種火浣布呢!

  圖 《犬夜叉》穿火鼠裘的犬夜叉

撒馬爾罕的金桃解讀(撒馬爾罕的金桃裡的中西)1

圖 《犬夜叉》裡桔梗也披過的辟火的神器“火鼠皮”

撒馬爾罕的金桃解讀(撒馬爾罕的金桃裡的中西)2

  火鼠裘:犬夜叉的衣服,火紅色,胳膊和手臂的連接口曾被奈落射傷(他變成了桔梗)防禦能力比一般的盔甲要高很多,犬夜叉也曾經說過:“這火鼠裘比一般的爛盔甲要強得多了!”并且能夠防禦火,同時有自我恢複能力!

要是不懂點文化,連動畫片也要看不懂了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