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人類最早發現的企鵝,還真不是生長在南極的帝企鵝、阿德利企鵝,而是在好望角活動的黑腳企鵝。
黑腳企鵝學名為斑嘴環企鵝,從名字就能大緻推測出這種企鵝的長相,黑嘴、黑腳、身上有環狀色塊……與身體特征比起來,斑嘴環企鵝闖入人類視野的原因是它們生活在非洲。
時間退回到15世紀末,迪亞士、達伽馬等航海者在探索新航線時,可能就已經在好望角見過了斑嘴環企鵝,畢竟那個時候,生活尚未受到打擾的它們,數量可能有上百萬隻。
而且,斑嘴環企鵝的分布範圍非常廣,涵蓋了從莫桑比克到納米比亞的非洲南部沿海地區。
事實上,關于企鵝和非洲,不少人都存在着誤解。
首先,企鵝不隻生活在南極洲;
第二,非洲并不等于高溫炎熱。
先來說企鵝的栖息地。
如今已知的18種企鵝,其中有16種都不完全生活在南極,比如栖息在南美洲西海岸的洪堡企鵝,居住在赤道附近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加島環企鵝,以及聚居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小藍企鵝等等。
既然生活在不同地區,身體特征自然也存在差異,體型最大的帝企鵝,脂肪和毛發都很厚,為的就是抵禦嚴寒。
而斑嘴環企鵝之所以是體型倒數第二小的家族成員,就是因為它們無需靠厚厚的毛發保暖,所以看起來更加小巧靈便。
再來說非洲的氣候。
非洲有多達五種不同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炎熱主要是指熱帶沙漠氣候,而南非西部海域的本格拉寒流讓這個沿海地帶的溫度并不算太高。
也就是說,斑嘴環企鵝生存區域的氣溫常年維持在15攝氏度到25攝氏度,算得上是比較溫和。
同時斑嘴環企鵝也發展出特殊的适應系統,如果斑嘴環企鵝感覺到熱,随着體溫的上升,其血液會加速流經其眼皮處的腺體,在它們眼皮變成粉紅色的同時降低體溫。
當然,躲進洞穴、躍入水中也是斑嘴環企鵝避暑的有效方法。
由于人們發現斑嘴環企鵝的時間早,它們與人類的交集自然也就更多,尤其是斑嘴環企鵝在求偶時會發出驢一樣的叫聲,也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了。
在一次次的交鋒對陣中,斑嘴環企鵝的警惕性和戰鬥力一直在提升,但是卻對人類奪蛋、搶肥的行為無能為力。
奪蛋。食用斑嘴環企鵝的蛋在南非由來已久,人們認為那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這種蛋的個頭是雞蛋的三倍到四倍,煮熟後蛋白會呈現出透明色,色澤與荔枝肉有幾分相似,因此一度深受大廚們喜愛。
據估計,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每年都會有數萬個斑嘴環企鵝蛋被端上餐桌,不僅如此,食客們還極度追求企鵝蛋的新鮮程度,以至于不少蛋因為成了不新鮮的“殘次品”被廢棄,這無疑對斑嘴環企鵝的種群數量是個巨大打擊。
直到1970年,對斑嘴環企鵝蛋的商業采集才被禁止。
搶肥。對于斑嘴環企鵝來說,便便是它們築巢所必須的材料。每年冬天是斑嘴環企鵝的繁殖季節,它們會在近海島嶼築巢産蛋。由于企鵝蛋在高溫狀态下無法孵化,所以企鵝父母會在便便堆中挖出洞穴,并将蛋掩埋其中,利用便便避免陽光直射蛋殼,保持蛋殼的水分,讓企鵝蛋順利孵化。
對于人類來說,企鵝便便富含氮磷元素,用作肥料再合适不過了,人們鏟掉了厚厚的斑嘴環企鵝便便,使得企鵝無法築巢,它們隻能在沙地上挖洞,或者幹脆将蛋下在地面上,蛋沒有了合适的孵化溫度,孵化成功率也就會大受影響。
而且,大量采集斑嘴環企鵝便便,不僅危害了它們築巢和孵化,連其生存地都受到了破壞。
因此,斑嘴環企鵝的數量一直在下降,更糟糕的是20世60年代到70年代,南非沿岸過度捕撈沙丁魚,令斑嘴環企鵝的食物來源之一銳減。
正常情況下,在斑嘴環企鵝幼崽出生後的前三個月,企鵝父母一早就會潛入海中捕魚 ,随後将捕到的魚帶回巢穴給幼崽食用,但是水中獵物減少和岸上人類過多,使得企鵝父母們回巢的時間越來越向後移動,幼崽因為無法及時獲得足夠的食物供給成活率降低。
除此之外,原油事故以及南非海狗、狐獴、蛇、貓頭鷹的捕食都是斑嘴環企鵝需要應對的生存難題。19世紀初,斑嘴環企鵝的數量大約為400萬隻,20世紀初就減少到了150萬隻。
雖然如今企鵝蛋商業采集和便便采集都已經被禁止,但是長期以來對斑嘴環企鵝的傷害使它們成了易危物種,最簡單的好好活着對它們來說,早已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