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習俗主要包括宗教習俗和婚禮習俗,宗教習俗是信仰伊斯蘭教,婚禮婚姻方面的習俗也受伊斯蘭教的影響。
回族習俗中的婚姻習俗
回族人們所信奉的伊斯蘭教是一個嚴格的神教,所以婚姻婚禮方面的習俗也與伊斯蘭教有着密切的關聯。
依據伊斯蘭教法規定,成年男女可以自由擇偶。但在廣大農村中,大多數人實際上還是父母作主。未成年先訂婚的現象也很普遍。訂婚須按一定的程序進行。
立主親:“主親”由男方宗族或至親戚友中老成者并與女方相識或往來者組成,從中進行說合。一旦婦方同意,即可進行“納聘”,聘金或以牛、羊、馬、騾,或以金銀、衣物、钗钏、食物等。按規定,自由民可以同時娶2—4名妻子。但實際上,多數還是一夫一妻制。結婚要有同教公證人證明,方符條件。舉行婚禮時,要請阿訇主持儀式。婚禮一般選擇在“主麻日”。
訂新叫吃糧茶,結婚要請阿訇贊聖證婚,“贊聖”就是贊美安拉促成了這一對青年的美滿婚姻,并由阿訇向新郎、新娘講授伊斯蘭教常識,要求男女雙方遵守“依瑪尼”(信德),背誦清真言,問他們各自的“經名”(宗教名字),若無經名便由阿訇為他們命名,部新郎是否已送新娘“邁赫爾”(禮物),因為禮物是夫妻恩愛的象征。最後由阿訇正式含“尼柯哈”是婚禮必行之禮,有了證婚詞,才能說明婚姻得以宗教的正式承認。其後還要舉行扒果活動,由阿訇事先把象征長生不老的長生果、早生貴子的棗子、表示富貴的金屬小錢及花生、水果糧、米花、核桃等吉祥物放置桌上,抓三把執
于新郎事先準備的帕布中,(有的地方撒在新郎内衣内),再交給新娘。待客人走後,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愛,同甘共苦,白頭諧老,也是阿訇對新婚夫婦的良好祝願。
回人一般都很少離婚。但如果實在不能在一起生活,隻要任何一方說三聲“不要你”,便構成離婚條件。離婚如果由女方首先提出,而男方不同意,則不能離婚。若男方表示同意,女方非但不能分享共有财産,還要退還彩禮(或稱“讨休錢”)。如果男方提出離婚,女方不同意離婚,經調解無效時,女方可以不退還聘金,夫妻離婚後,若雙方都後悔,仍可複婚。但婦女離婚後,則須等3個月後再改嫁。
回人一般隻與同教人結婚。“要與信仰相同的人成親,不要與信仰不同的人成親”,若要與外教人結親,則須先使對方改奉伊斯蘭教。在曆史上,凡是回男娶漢女的,女方大都随夫改奉羅斯蘭教。凡是回女嫁漢男的,漢男也多改奉伊斯蘭教。不過漢男娶回女的較少,回男娶漢女的則随處可見。
由于傳統習慣影響,加上統治階級挑撥離間,回、漢隔閡,以緻在有些地區出現不同輩結親或親上加親現象,緻使人口發育和生理素質受到嚴重影響。例如在泉州一帶,就有同胞姊妹嫁後成兄嫂、弟婦的。也有在家是姐妹,嫁後成叔母、侄婦的。
回族其他習俗
回人提倡薄葬,當人病危将死時,便要請阿訇或有威望的人念“讨白”,意謂忏悔詞,以向“安拉”表示“悔罪”。當其咽氣後,則要将“買提”(屍體)置于廳堂中的床上,将原有衣服脫去,用淨水加以洗濯,并用白細布自下而上包裹,然後盛入木匣,送往埋葬。葬時由參加送葬群衆站“正那則”,意謂代亡人拜主。但禁止排列供品敬奉。自病人咽氣之日起至送葬,遺體一般不得過3日。3日内死者家屬不動煙火,吃食俱由親友鄰居贈送,病人死後,親屬不得悲哭,因伊斯蘭教規定,死亡是真主賜福往天堂,俗稱“歸真”。葬後7日、40日、100日、周年、3年,及生、逝之辰,均行紀念之禮。
回族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動物,禁止吃蒸馍和烙餅等時用嘴咬,禁止在所用水井、水塘用手取水,禁止将取水器中水倒回井和水塘,禁止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和蔬菜等等。
回族的風俗習慣不管是婚姻大事還是日常小事,都有很強的宗教意味,處處體現着伊斯蘭教的教義,而且現在回族人大多遍布全國,我們可以看到回族人們融入生活的風俗習慣,如回族人開的面館,大都有不能喝酒之類的标志,成為一種回族民族文化的象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