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的命運,可能早已注定
作者 | 張凱旌
編輯丨蔡真
來源 | 野馬财經
8月23日,達達集團宣布,董事會已确認蒯佳祺榮休并辭任首席執行官和公司董事會主席,自2022年8月31日起生效。與此同時,京東零售CEO辛利軍作為新任董事會主席上任,原達達集團副總裁何輝劍則升任達達集團總裁,全面主持公司日常工作。
除了人事方面,變化的還有達達的業績構成。同日,達達集團發布二季報,報告期内達達快送與京東到家兩大主營業務為公司帶來的營收占比約為34%對66%。而在2017年,這個數據是71%對26%。
為何達達對京東的依賴會不斷加深?京東所看中的即時配送市場,背後蘊藏着怎樣的潛力?
京東與達達,六年前擦出的火花2016年春節前夕,達達集團(DADA.O)剛剛拿到紅杉和DST的3億美元融資,創始人蒯佳祺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劉強東的辦公室,将自己對達達的期許娓娓道來。據說劉強東聽得入神,并當即拍闆:“咱們一塊幹。”
幾個月後,京東(9618.HK)從一衆競争者中脫穎而出,拿到了投資達達的下一個機會。而打動蒯佳祺的則是京東的誠意——願意将大部分控制權交給團隊,甚至還将京東到家的業務交給達達來做。
蒯佳祺可能沒有想到,六年後,自己成了首先離開達達的人。
蒯佳祺是正經的物流專業科班出身,其擁有同濟大學物流工程學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物流工程碩士學位。
在許多次采訪中,蒯佳祺都将自己的職業經曆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在麻省理工以及麥肯錫、甲骨文等公司學習并從事物流供應鍊行業;第二段是回國後在互聯網領域先後參與了易傳媒和安居客的創立;而達達,是蒯佳祺的第三次創業。
盡管有着兩次相對成功的創業經曆,但蒯佳祺仍極為低調,以至于有媒體用“偷偷”來形容其創辦達達時的過程,一直到達達日訂單過百萬時,蒯佳祺都未向外界發聲。
但就是如此低調的達達,卻為市場開了“衆包物流概念”之先河。“我們通過衆包方式做‘最後三公裡’配送,當時全世界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嘗試——搭建一個雙邊市場,一頭是商家,一頭是運力。”蒯佳祺稱。
在蒯佳祺看來,自營和衆包之争的本質比的是成本和效率。随着訂單的波動,資源分配可能會産生不足或浪費,而以兼職為主的衆包彈性更強,可以把浪費的部分消解掉。
來源:達達官網
恰逢外賣行業迅速崛起,達達斡旋在餓了麼、美團(3690.HK)、百度(BIDU.O)、口碑外賣的大戰中,以即時物流提供者的身份悶聲發大财,很快進化為了O2O領域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不過,這無法改變衆包物流對于訂單的依賴。在以美團、餓了麼為首的外賣企業們迅速發展自有運力,并且還聯合“抵制”了達達上線的自家外賣品牌“派樂趣”後,公司訂單量已觸達瓶頸。此時,蒯佳祺接到了京東抛來的橄榄枝。
2016年,京東負責戰略投資的副總裁常斌專程從北京飛到上海考察達達,并表達了可以将京東商城的訂單交給達達配送的誠意,再加之不久後與劉強東的會面,蒯佳祺被打動了。
當年4月,京東将整個京東到家的資産和業務團隊注入了達達,并在達達占股47.4%。新達達仍保持獨立運營,主業由衆包物流和超市生鮮O2O兩大闆塊構成,兩個月後的“618”,達達騎士已經開始接京東的訂單了。
站在當時的視角,這确實是一筆雙赢的交易。
京東到家是一項備受劉強東重視的業務,其甚至将京東到家之于京東的戰略意義,比作微信之于騰訊。但面對外賣巨頭們的夾擊,後發的京東到家追趕難度可想而知。
2015年底,京東到家日訂單量為10萬,是達達的十分之一。平台用戶體驗不盡如人意,每單還要承受10元左右的虧損。在此背景下,交易完成後市場一度有分析認為京東到家運營不力,影響整體報表,所以被京東變相賣掉了。
此外,京東到家還承載着京東在物流體系方面的突破。京東B2C行業老大的地位,很大程度來源于自建物流帶來的用戶體驗優勢,而京東到家自成立就以社會化衆包物流為主,吸納達達更是進一步擴大了衆包物流的隊伍。
另一邊的達達也處于一個較為尴尬的境地。巨頭競争下,外賣市場空間被急速擠壓,公司還面臨持續虧損的風險,亟需找到新的配送領域和依附平台。
在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看來,即時物流行業就好像是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沒有商流大動脈的支撐難以壯大。
“即時物流以人力衆包模式,挖掘同城配送市場的長尾需求,有不穩定性。目前,即時物流平立發展的如閃送、UU跑腿等,普遍立足區域市場;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蜂鳥配送,立足于外賣訂餐的高頻剛需;而被菜鳥收購的即時物流點我達就沒有取得進一步發展。”楊達卿表示。
獨立發展,事與願違?不過,京東也并非達達的唯一選擇。蒯佳祺在與京東接洽前,已經收獲了來自紅杉、DST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多輪融資。
對此,蒯佳祺曾在2019年對《中國企業家》透露,當初拒絕其他大廠,選擇京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達達能獨立發展。”
蒯佳祺表示,美團是一家很強勢的公司,一路走來什麼事情都自己幹。而阿裡給的offer雖然非常慷慨,但如果并入阿裡,大概會成為菜鳥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京東到家是合并給達達,而不是反過來;且管理團隊仍可以操盤,保留獨立上市計劃,京東後續還會追加投資、開放各種入口和流量資源。
蒯佳祺的判斷不可謂不正确。牽手京東後,達達很快獲得了沃爾瑪、永輝超市(601933.SH)等利益關聯方的青睐,其中沃爾瑪還進行了多次戰略融資。達達也借此實現了訂單、營收的暴漲。
2019年時,達達已覆蓋超450個城市,服務超120萬個商家用戶、超7000萬個人用戶,年交付8.22億訂單,日均220萬單;京東到家則覆蓋了超100個主要城市,注冊用戶7400多萬,月活躍用戶超3000萬。
次年,達達集團在美股上市。财報顯示,2017-2020年,公司營收分别達到12.18億元、19.22億元、30.99億元、57.39億元,後三年的同比增長率為57.81%、61.27%、85.18%。
但與此同時,達達似乎也正在與“社會化的物流平台”漸行漸遠。
2017-2021年,京東到家業務在達達集團總營收中的占比已從26.07%升至58.9%,2022年一季度更是進一步增至70%。
來源:達達集團财報
同期,達達集團5年累計淨虧損達91.74億元,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成本支出劇增。2021年,公司銷售和營銷支出同比增長85%,達達給出了兩大原因:一是向京東到家消費者提供的激勵增加;二是與公司業務增長相關的人員成本增加。
還有一些迹象表明,京東會把控達達的發展方向。如據“地歌網”報道,2017年達達投入數億元重推的“急速達”自營項目(類似前置倉業務),在全國多個城市落地,擁有數十家店面後,曾被京東方面叫停。
在此背景下,今年年初京東增持達達也被一些分析人士視作是蒯佳祺離職的初始信号。《中國企業家》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卸任董事會主席和CEO是蒯佳祺本人主動提出的,此後蒯佳祺可能從事投資工作,尋找種子項目,提供創業指導。“(蒯佳祺的離開)跟錢沒有關系,還是想成就另一番天地。”
在蒯佳祺卸任前,達達集團旗下的兩大主營業務已經更換負責人。其中,京東到家由曾經負責過京喜拼拼、“物競天擇”的李昌明擔任總經理,達達快送由原京東物流首席戰略官的傅兵負責。新上任集團總裁的何輝劍,則是8年前就加入京東到家的“老兵”,也是今年京東新成立的同城購業務部負責人。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面表示,目前沒有增資/私有化計劃。“達達的業務跟京東集團的業務闆塊是協同的關系,有明确的同城零售和物流服務場景和業務分工。達達保持獨立的上市公司身份,更加有利于激發團隊的企業家精神,更加透明的公開披露子公司信息也可以最大化京東集團及達達的股東價值。這與我們持續分拆子公司上市的邏輯是一緻的。”
連續加碼即時零售,京東的野望“回收”達達,也體現了京東對即時零售領域的重視程度。
來源:罐頭圖庫
通常來講,即時零售可大緻分為餐飲外賣、生鮮水果、商超到家等類型。目前的即時零售電商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在平台下單後,由配送員在30分鐘至1小時内将商品送至消費者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即時零售的戰場可能注定要打上“巨頭限定”的烙印。
一方面,其本地化的屬性意味着供應鍊難以通用,運營難度較高,無法短時間大批量複制。大部分即時零售品類隻能憑借高頻需求為其他高利潤業務導流;另一方面,以外賣行業的經驗來看,美團餓了麼日訂單量相差3500萬,但每單的騎手成本相差無幾。在此情況下,即時配送很難通過規模效益壓低騎手成本。
這也是包括達達集團在内的多家即時零售巨頭,連年虧損的原因之一。
不過,賽道的火熱還是吸引了大批玩家入場。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在疫情等因素的催化下,線上消費人群增長迅速。2021年中國即時零售平台交易規模達2275.8億元,同比增長50.9%,預計2025年有望達到11936億元。
據東吳證券,即時零售主要可分為三種模式:平台型、自營前置倉模式及自營店倉一體模式。其中的代表企業,分别是京東到家、叮咚買菜和盒馬。
與其他兩個模式不同的是,京東到家的平台型模式資産較輕,其主要對接線下商家和消費者,并提供即時配送能力,品質則由商家自己把控。與京東到家同屬平台型賽道的頭部玩家,還包括美團閃購、餓了麼、淘鮮達等。
事實上,京東早就盯上了即時零售這塊蛋糕。去年,京東曾聯合達達發布“小時購”品牌,并在App開辟“附近”這一一級入口;至今年618,“小時購”已經覆蓋了2.7萬個品牌和3.4萬家實體門店。
此外,科技自媒體龔進輝認為,達達完全依附于京東後,産生的協同效應也是京東在即時零售領域的重要優勢。
楊達卿亦指出,達達可以完善京東即時零售等新零售下的微循環供應鍊體系。其去年推出的倉揀配一體化服務,就成為了京東到家、京東小時購的底層支撐,有效解決了即時零售面臨的末端服務人力保障不足的問題。
但客觀來講,京東到家與其他競争對手相比,在交易量級上還有一定差距。數據顯示,美團閃購2021年GMV達到842億元,而京東到家截至今年3月底的12個月GMV為491億元。
來源:達達官網
龔進輝表示,現在用戶已經形成了“送餐到送萬物”的思維慣性,習慣于從外賣平台購買應急商品;達達130萬的衆包運力,對比520萬運力的美團還有一定距離。
不過在龔進輝看來,一個好的迹象是,達達Q2淨虧損有所收窄,京東到家的利潤率也已經轉正。“即時零售早已過了冷啟動階段,用戶消費習慣已經培養起來,不會像早期外賣大戰那樣瘋狂燒錢補貼;達達虧損屬于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的必要開支,我覺得不算燒錢。未來,達達想要實現盈利,還得仰仗與京東的高效協同。”
而對于外界關心的京東進軍外賣領域的問題,龔進輝認為,京東外賣上線隻是時間問題,因為外賣可以補足京東在用戶心智上的缺口,而且在增強對達達的控制權後,達達的短鍊物流也可以更好地為京東所用。
另據申萬宏源預計,到2030年,即時配送行業的場景中,餐飲外賣占比将為25.2%,生鮮水果占比為37.5%,商超到家占比為28.2%,其他類型占比為9.1%。
按照這個比例,餐飲外賣之外,市場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而屆時京東到家在市場中的地位,也将左右這場“回收”達達“陽謀”的終局。
你對京東到家和達達有着怎樣的使用體驗?未來又會選擇哪家即時零售巨頭呢?評論區聊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