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9:41:25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寺廟是個什麼地方?在世人心中,或許是香客鼎盛,跑馬點燈的宗教聖地,也或許是青山古佛,幾位僧人清修的山林小廟,總而言之,都有着不同于普通建築的神秘感。

但遼甯省海城市的道源寺不僅清貧,看起來外表也與普通的平常的紅磚房沒有區别。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

在這裡生活的,是一群潛心修行的比丘尼。她們遵守着極為嚴格的戒律,衣食住行,誦經打坐,都嚴格按照寺廟的戒律進行。

不許接受捐款,每日僅食一餐,睡覺的時間僅有四個小時,甚至每日打坐時間都要五個小時以上。

這不禁讓來往的過客産生困惑,這座寺廟為什麼如此與衆不同?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2

起源

道源寺位于遼甯省海城市接文鎮三家堡村,為尼衆寺院,是大悲寺妙祥僧團下院。

寺廟地處遼甯省原始森林保護地區,山水秀美,山泉甘冽。這座寺院成立于2001年秋季,當年僅有2位比丘尼師父,剩下的都是一些帶發修行的居士。

一直到2002年的月,寺廟才正式剃度了17位比丘尼,成功地組建起了屬于自己的僧團。

而道源寺的上院大悲寺,則比道源寺在遼甯省境内更為出名,是數一數二的大寺廟了。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3

據現存碑文及史料記載,大悲寺曾于曆史上經過多次修葺,其衆甚多,香火鼎盛,是一家大寺廟。

可惜的是,遭遇了戰火洗禮,大悲寺逐漸沒落下來。

1993年,為落實宗教政策,滿足當地信衆需要,以及開采唐王山矽砂礦資源,經鞍山市宗教處(現為宗教局)批複,将大悲寺整體遷移至海城市毛祁鎮曹家堡村一山坳中(慈溝)重建。

最初的時候,道源寺的成立是為了緩解大悲寺日漸居多的僧人,也為了将男女僧人進行分流。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4

大悲寺 圖源網絡

大悲寺選擇了開辟這間下院,并把寺廟所需的一應經書等都傳承給了道源寺。

大悲寺對禅、淨、密、律、教五宗平等弘揚,沒有門戶之見,僧衆隻要遵守本寺戒律,維護寺中安甯。

因此作為下院的道源寺,也同樣對修持的法門沒有太多要求,隻要遵守戒律,認真學習即可。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這個寺廟從僅有17位比丘尼的規模,一直擴充到現在的二百多位比丘尼。但即便人丁漸盛,她們也依然恪守最初的戒律,一直活得十分貧苦。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5

這裡的每一位比丘尼,每一位居士,都有着屬于自己的過去與故事。她們或是因為情感原因,最終選擇剃度出家成為比丘尼,亦或是因為家庭不幸,來到寺院尋求心靈上的甯靜。

衆生芸芸,煩惱萬千,最終有緣的人組成了這個小小的寺廟,就這樣在這個遙遠的村落裡留存下來。

在這裡,比丘尼們一切靠自己生活,不像在俗世當中,有交易買賣,有漂亮的衣衫和舒适的床鋪。

她們要靠自己打水、種菜、種糧食。衣物也隻有極為樸素,灰撲撲的僧袍,不管參加什麼活動,也都依舊維持着這樣樸素的着裝,甚至有些人的僧袍破舊的都滿是補丁,依然在繼續使用。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6

大悲寺 圖源網絡

這是由于道源寺作為大悲寺的下院,一直遵循大悲寺中“恪守”的法門。

這是一種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都嚴格要求的修行之法。不僅是持戒修行的比丘尼們,連同這裡居住着的每一位居士,也同樣要嚴格遵守這八條規定:

  • 持不捉金錢戒。
  • 日中一食。
  • 行腳、乞食。
  • 不接客僧禮。
  • 一切供養歸常住。
  • 三衣缽不離身。
  • 不化緣,不求人。
  • 依教奉行。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7

以上的八條規定,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對比其他寺廟中修行的僧人們來說,是有些嚴苛的。

按照這八條戒律,在道源寺修行的比丘尼們不得與人有金錢往來,不得在寺廟中設立功德箱一類的東西,不接受挂單的禮物。

她們每日過午不食,也不得在外化緣,凡事不得求人,在外隻能托缽乞食,不能要其他财物一類。

也就是說,她們将保證一生清貧,放棄自己的全部社會關系與地位,潛心禮佛,将全部的信念與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佛法,感受佛法當中去。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8

在道源寺的八條戒律中,最為神奇的一條就是行腳。

行腳即為行頭陀的意思,道源寺的比丘尼們,需要徒步在外行走,感悟佛法,放下凡俗的思緒,讓自己的心靈與肉體在苦行當中獲得更進一步的升華。

每年的八月十五以後,尼衆會集體活動舉行外出,跟随大悲寺僧人隊伍開始二時頭陀乞食。

這些比丘尼們,背着行囊,僅僅帶一些行李與行頭陀時的必要用具,踏上修行的旅途。這不是一場旅程,而是一場漫長又艱難的求道之旅。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9

當然,每次出行并非全寺廟的僧人和沙彌都要前往,道源寺的行腳修行,大都是有三四十人組成一個團隊進行,其他的僧人還需留在廟裡,繼續看守寺廟,進行日常的活動。

這群真正的苦行僧隊伍,能夠吸引衆多信徒的跟随。在這些僧人們身邊,仿佛能夠找到一種心靈的甯靜。

道源寺的比丘尼們也會在路途上繼續宣揚佛法,教化衆生,若是在修行路上遇到逝去的生命,不限于昆蟲、動物,她們也會誦經超度,讓這些生命重歸于大地。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0

每一次外出,都是很大的考驗,長達十五天的修行中,她們沿途不住旅館、不住人家,不住寺院,所以幾乎全部時間都要睡在野外。

能夠容納這些比丘尼的,就隻有一個薄薄的睡袋。

東北的天氣總是冷的很早,八月十五過後,白天的時候還好,晚上則氣溫驟降,即使大家都擠在一起,也免不了被凍的瑟瑟發抖。

别說能夠睡得舒服,連基本的保暖也有些困難。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1

她們的修行也沒有固定的路線或者目的地,隻是順其自然地邊走邊看。

二十年間,她們與大悲寺的其他僧侶一樣從不停下腳步,走過了遼甯省的大部分地方,甚至去過河北、山西、内蒙等省份。

一路上的風景、信徒、動物植物,都能讓參與修行的比丘尼們體會到更多打坐時候不能得到的感悟與思考。

有人不能理解這種修行方式,修行、禮佛,難道就不能在寺廟裡好好待着,每天讀書誦經,學習佛法就好?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2

但對于道源寺的比丘尼們來說,這樣的磨砺,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讓自己投入到佛法的研習裡去,完全放下自己對于世俗與物質的念想。

放棄對于任何物質上的享受,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完全契合于這場苦修當中。

在整個修行途中,大悲寺的僧侶和道源寺的比丘尼們,也不僅僅是在單純地行走苦修。

他們也向修行途中的信衆講經,還有一些年紀小的沙彌或者僧人,會在葉子上、石頭上,寫一些佛教的經意,畫一些可愛漫畫,當一種修行,也當做一種放松的方式。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3

平日裡,比丘尼們也不被允許随意外出,整個寺廟内的氛圍也極為靜谧。

你在道源寺聽不到任何歡笑或嬉鬧的聲音,這裡有且隻有比丘尼們的誦經聲與勞作聲,仿佛一片世外桃源。

而這些加入道源寺的比丘尼也并不容易。每一位比丘尼都是經過了2-3年的考驗,确定能夠潛心禮佛,不問世事,才能夠在道源寺剃度出家,成為這裡的一員。

所以這些嚴苛的戒律,貧苦的生活,對于這裡的比丘尼們來說,甘之如饴,或許她們在這裡才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甯靜與安詳,找到了屬于自己心靈的歸宿。

不取一文錢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4

大悲寺與道源寺裡,還有不少年紀不大就剃度出家的孩子,這些孩子接受過一些基礎教育,在寺廟裡也會安排有專門的師父給孩子們授課、講經。

一些孩子來自于僧人們出家前的兒女,也有一部分是貧苦家庭的孩子,在到訪過廟裡後,留在了這裡。

寺廟裡的僧人們對孩子們都比較照顧,雖然孩子們也需要修持戒律、參與勞動,但對于這些年齡不大的小沙彌,僧人們也會格外的寬容些。

吃飯的時候會多加一些給孩子,孩子們做不好、不太會的東西,也有人悉心教導與照顧。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5

在每年二時頭陀乞食的路上,都能看到年長的比丘尼給弟子縫補衣裳,也能常常看到這些年輕的孩子們,幫長輩擡起背包,完成修行。

對于有着嚴苛戒律的道源寺來說,她們從來不會接受任何金錢交易,所有在道源寺舉辦的活動,都是完全免費的。

其實道源寺也并非毫無香客,作為大悲寺的下屬寺院,也有不少人慕名來到道源寺禮佛。

但寺廟僅僅為香客們提供禮佛的地方,幫助舉辦法會等活動,并不從中牟利,一應需要,也幾乎都是香客們自行準備。

除此之外,廟裡僅會為前來的香客準備經書閱讀。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6

這讓道源寺與其他對外開放的寺廟完全不同,沒有錢,寺廟就難以翻修維護,甚至擴建。

大多寺廟全部的擴建工作,基本都是由人捐贈的磚瓦材料,再請工匠加以施工。

而這裡的比丘尼們為了省錢,還學會開工程機械,親自動手完成寺廟的翻修與維護的相關工程。

在她們看來,這也算得上是一種苦修。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7

如果普通人想要在道源寺生活,即使不信佛法,也必須遵守道源寺的戒律與起居方式。

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畢竟在道源寺中,比丘尼們每日僅休息4個小時,晚上十點準時入睡,半夜兩點鐘就要起床。

起床後,她們要先做幾個小時的課程,誦讀經書,修身養性,撫平自己内心的雜念。

且根據戒律,僧衆每日坐香五支,每次坐香時間約一小時,也就是每天至少要打坐5個小時左右。

這樣的修行是苦澀的,但對于道源寺的比丘尼們來說,她們早已習以為常了。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8

肉體的困苦帶來的是精神上的升華。她們雖然徹底與世俗分離,沒有社交,沒有任何稱得上舒适的地方,但她們卻在這樣的痛苦中不斷地警醒自我,不斷的将心靈向更高的地方攀升。

除開下半年會舉行的二時頭陀乞食,每年四月十六日到七月十五日這三個月裡,道源寺還會舉辦“結夏安居”的活動。這是佛教中,教徒們安居于寺廟内不外出行走的傳統活動。

這個傳統活動的因為是佛教發源地印度在四到七月雨水太多,不宜外出所設立的。傳承至今,便成為了一場寺廟内僧人們交流佛法的盛會。

道源寺的這個習慣,與二時頭陀乞食一樣,也同樣傳承自大悲寺。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19

尼衆安居期間以學習戒律為主。而對于道源寺的比丘尼們來說,這更像是一場能夠抒發情緒,把自己對于佛經的理解同大家一起分享的日子。

雖然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苦修依然是她們的主旋律,但大家聚在一起學習,是一種心靈上的互相扶持,也是一種克制自身情緒,讓心緒穩定下來的方式。

而在每年為期三個月安居結束後,道源寺也需要“求請見聞疑三事自恣”,主要内容就是受教育,來傾聽自己的罪過與不足之處。

除了這個特殊的儀式外,作為大悲寺的下院,道源寺與大悲寺也時常會有聯系,每半個月的時候,道源寺的僧衆要前往大悲寺,在大悲寺進行修行、學習,傾聽大悲寺中佛法大師的教誨與指導。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20

隻不過在安居期間,兩座寺廟會暫時停下這樣的交流,主要在寺内進行内部的學習和讨論。

大悲寺與道源寺均沒有門票,不搞旅遊,僧人不搞經忏(僧人念經拜忏,祈福超生的儀式),流通處的經書佛像等法寶可以免費結緣。

但有些比較重要的講經,大悲寺也會邀請人來進行錄制,寺廟的僧人們也會對講經的内容進行整理批注,整理制作的"溯源"系列書籍、音像等出版物皆免費流通結緣。

這些東西會在平時的活動中進行免費發放,也會贈送給前來禮佛的香客。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21

如今距離大悲寺的建立已經過去了27年,道源寺也已經有了21年的曆史。這樣長的時間裡,寺廟也并非完全沒有改變。

由于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的弘揚佛法,道源寺也開始嘗試着接受采訪,拓展一些新的渠道進行宣傳。

傳統寺廟會對重要講經進行錄像,有些還在網上建設了佛教網站,來宣傳佛教,有專門的居士對網站進行設計維護。但道源寺在這方面顯得更為保守些。

或許都是女性的緣故,道源寺幾乎很少出現在公衆視野當中,隻不過在某些法會、或者剃度的時候會接受拍照和一些宣傳。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22

也得益于時代的變遷,道源寺現在的條件遠比剛剛成立時那個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小院子要好得多了。

至少道源寺已經享受到了便捷的照明,有了屬于自己的,能聚集幾百人的禮堂。來到這裡的也不再單純的都是周邊的居民,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香客專門造訪道源寺。

高強度的學習經文,以及清貧的生活,讓道源寺的比丘尼們徹底看淡了俗世欲望。道源寺的比丘尼們在談吐與行事方面,都顯得極為溫和敦厚。

慕名而來的香客們都十分樂意來此,不求回報、不需捐錢的道源寺,成為了不少香客平複心情,短暫躲避紅塵俗世的避風港。

遼甯省可以免費修煉的寺廟(遼甯一清貧寺廟)23

直到今日,道源寺的體量已然不亞于大悲寺,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清修之地。當然對于廟裡的比丘尼們來說,她們的生活從來都沒有變過,隻不過是多了一些同修在身邊罷了。

對于外人而言,道源寺的生活枯燥、乏味,吃喝休息,一應都沒法保證,要不是還能看到電燈、圓珠筆這類現代化的東西,都要懷疑自己是否回到了古代了。

但對于想要修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能夠徹底抛開心中雜念,讓人完全靜下心來的環境。在道源寺裡的生活,或許是貧苦的,艱難的,但在心靈上一定是滿足的。

尋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道路,屬于自己的心境,這對于她們來說,是最要緊的事情。

堅守自己的本心,不為外物與欲望所動搖,能堅持自己所思所想,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溫柔下來,或許就是這些比丘尼們在無數個日夜的修行中,所能告訴我們的真谛。

對于道源寺的比丘尼們不受外财,日食一餐,每天隻睡四小時的生活,各位讀者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