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靈隐寺有副楹聯,禅機妙語點醒世人: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
是啊,人人都希望萬事如意,可是人這一生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哪能事事稱心呢?
“凡事隻求半稱心”,“半”字用得巧妙,隻求一半的稱心,如此知足,方得常樂。
中國人的“半”字哲學,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恰到好處,餘韻無窮。
生活不必太完滿,一半就好,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色處見繁花,半半之間,方得圓滿。
《菜根譚》裡說:“人生太閑,則别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見。”
人不能太閑,太閑,則無所事事,易生雜念;也不能太忙,太忙,則身心疲憊,易失真性。
生活最好的狀态,是半忙半閑之間。
宋代文壇宗主歐陽修最得半忙半閑之趣。忙時,勤于政務,換得一方富庶安甯;閑時,與詩酒山水相伴,把日子過得月白風清。
在滁州做太守時,歐陽修忙完公務,愛到琅琊山溜達,有時興起,便在山中大宴百姓,喝得酣暢淋漓,醉醺醺地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忙就忙得井井有條,閑就閑得自在逍遙,半忙半閑之間,才是生活。
飲食不宜太過,太過則傷身。酒飲半醉,飯吃半飽,是古人的養生之道。
白居易一生坎坷卻長壽,皆因他有節有度的飲食之道。他主張素食淡味,飯吃半飽即止;雖愛喝酒,但絕不貪杯,酒至微醺便停。
“先進酒一杯,次舉粥一瓯。半酣半飽時,四體春悠悠”,先喝一杯酒,再吃一碗粥,半醉半飽之時,四肢百骸悠悠然如春暖花開,神氣舒暢。
病多從口入。大魚大肉,肥甘厚味,好酒貪杯,無節制的飲食習慣最傷身。
酒喝半醉,飯吃半飽,才得人間真味,才是養生之道。
美學家宗白華說:“在生命中并不一定人人都要做詩人,但人人心中的詩意卻是不可少的。”
一個人如果活得隻有煙火氣,容易俗氣。僅有詩意而不關心當下的日常,又顯得太飄。
陶淵明可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也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耕田勞作是一半煙火以謀生,采菊見山是一半詩意以謀愛。
還有可愛的蘇東坡,一邊吃着自制東坡肉不亦樂乎,一邊歎着“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一半是口腹之欲,一半是清歡之雅,皆是心中所愛。
面對人生的起伏,他放得下過往,踏實生活,走到哪吃到哪,煙火氣滿滿。但自始至終,是因為心中的詩意不滅。一花一草,一飯一蔬,皆有風景,皆能入詩。
年少時,以為自己能仗劍天涯,忽略這人間的桎梏。半生之後,才明白眼前不是隻有苟且,遠方也不全是詩與理想。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是身在樊籠裡,心能見南山。
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無高低之分,皆是人生。
“人生在世,總要有一點高于柴米油鹽的品相。”一半煙火,一半詩意,才是人生的真谛。
三毛說: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人生,就在這一半一半之中。看破浮生過半,半字受用無邊。
未來世事茫茫,願你我一半追求,一半随緣。一半忙碌,一半清歡。一半還之天地,一半讓将人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