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5 11:12:06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不止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條)1

時間:公元前1945年~公元前1885年的某天

坐标:東經102.8 北緯35.9,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南部,官亭盆地

這裡是一個三面環水的小盆地,東邊是寺溝峽,西邊是積石峽,北邊是滾滾的黃河。盆地的南部,坐落着一個古老的大型原始聚落。聚落西高東低,黃土高原的風從高處吹下,昏黃的天空,空氣中彌漫着不詳的氣氛。聚落的東南部,有一個方形的祭壇。熱鬧的祭祀活動剛剛結束,村民們陸陸續續回到家中,祭壇上還擺放着肉食、面條、大型的石器、玉器等祭祀用品,以及……剛殺死不久的半歲嬰兒,這是人祭。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不止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條)2

喇家遺址南面就是黃河

許是這血腥的場面刺激到了冥冥中的什麼,似鏡頭晃動一般,祭壇上擺放的祭品抖動了一下,村民們的噩夢轉眼間就來了!仿佛天地傾覆一般,大地劇烈地顫抖了起來,村民們奔走呼号,匆忙地躲入窯洞式的家裡。巨大的裂縫如翻滾的地龍一路延伸,聚落東北部的房屋中,陶器的碎裂聲、跌倒聲、孩子的哭聲混在一起,山洪的隆隆聲不斷逼近。一個女人蜷縮在牆角,右手撐地,左手緊緊抱着年幼的孩子,如末日般的恐怖景象讓她顫抖不已。房子在搖晃中坍塌下來,巨大的泥塊在孩子驚懼的瞳孔中不斷放大、放大……

砰!

4000年後,考古隊員放下手中的鏟子,泥土剝落,明亮的陽光又照了進來。

一、喇家遺址的發現

如今的喇家遺址,位于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的喇家村,這是一個有500多人的土族村落。喇家遺址的發現,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70年代,當地村民在田間地頭發現了零星的文物。但正式開始考古發掘,要等到1999年。而大規模的發掘,是從2000年、2001年開始的,喇家遺址也因這兩次發掘的成果,入選了2001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不止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條)3

喇家遺址考古現場

經過十餘年持續的考古發掘,喇家遺址的全貌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這裡是存在于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存續時間300餘年,屬于齊家文化範圍。整個遺址的面積大概有20萬平米,居住人口超過500人,這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算是相當大規模了。要知道,差不多同期的位于中華文明核心地帶的龍山文化,最大的遺址也就是20萬平米,許多同時期的遺址可能隻有100人左右呢。

從目前發掘的情況來看,這片喇家先民們生活的區域應當是當時的一處中心聚落,除了面積大之外,各種設施也是非常先進的。在遺址的外圍,發現了寬大的壕溝的遺迹,深度有5~6米,寬度達到10多米。整個遺址内的建築有了一定的功能分區,包括居住區域、陶器作坊、殉葬區域等等。在遺址的東南部,還發現了一個小廣場,這裡發現了一座祭壇和一個高等級的墓葬,應該是聚落重要的祭祀區域。

二、“東方的龐貝”:四千年前的災難現場

喇家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并發掘的首個史前時代的自然災害遺址。提到自然災害遺址,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意大利那座被維蘇威火山掩埋的龐貝古城,所以喇家遺址也有“東方的龐貝”的稱呼。實際上,喇家遺址的時間,要比龐貝古城早得多。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不止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條)4

龐貝古城

在2000年的時候,當地考古所對喇家遺址展開大規模考古發掘之初,考古工作者就在整個遺址的東北部發現了四座房屋遺址(編号F1~F4),遺址内的場景可謂是極為震撼。四座房屋遺址中,有三座都有數量不等的人骨遺骸,其中F4更是保留了14具人骨,并且以小孩的遺骨居多。F4的正中,一具扭曲的成年遺骸趴伏在竈面上;在房間一側的牆根下,一位母親右手支撐身體,左手緊緊地抱着懷裡的嬰兒;在另一側的牆角,發現了4個兒童的遺骨,但在他們身前,還有一具成年男性的遺骨擋在那裡。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不止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條)5

喇家遺址F4房屋

所有發現的遺骨,幾乎都呈現出非正常死亡的狀态。4000年前的喇家,到底發生了什麼?專家從地表的沙脈和淤積的紅土上找到了答案。在整個喇家遺址區域内,有上百處古砂土液化的遺迹,主要表現為砂脈、砂坑、噴沙和局部地面塌陷,這些都是這裡曾經發生地震的直接證據。學者們根據古地震遺迹的規模及這處古聚落遭破壞的程度,推斷地震震級在7級以上,烈度為9度。而在已經發掘的喇家遺址表面,大多覆蓋有厚厚的紅土層,據分析,這是古黃河以及山體泥石流過境後留下的泥土沉積。可見,劇烈的地質災難又帶來了山體滑坡以及黃河的洪水,最終共同摧毀了這座人類的大型聚落。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不止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條)6

喇家遺址的地震液化沙脈

地震以及洪水帶來的泥土堆積,固化了災難來臨的那一刻先民們的驚恐和絕望,也将災難面前母護子、大護小的深情留存了下來,至今仍然震撼人心。

三、考古發現:最出名的居然是一碗面條?

除了大型的災難現場,在喇家遺址的考古過程中,自然也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這其中,名氣最大的文物,很令人意外的,可能是一碗面條。

時間回到2002年的冬天,考古學家在對小廣場南部編号為F20的房屋遺址進行發掘的時候,無意間在一堆破碎的陶器中,發現了一隻紅色的陶碗。這本也沒什麼稀奇的,作為大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陶器的出土本是應有之意。不過,當專家把陶碗翻過來的時候,卻意外的發現了了不得的東西!碗裡除了泥土之外,居然在底部還有一坨面條狀的遺物。當時,這坨遺物在四千年時光的沖刷下,已經隻剩下薄如蟬翼的一層表皮。專家趕緊将碗連同殘餘物包好送回考古所進行分析。2005年的時候,分析結果終于出來,這碗裡的竟然是世界上最早的面條的實物,其主要的材料是粟(小米),還有少量的黍,以及其它調料。這一發現可謂是震驚世界了。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不止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條)7

喇家遺址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面條

那麼,這碗面條是做什麼用的呢?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祭祀用的祭品。因為整個F20房間,離我們前面說過的祭壇很近,房間的前面還有一個儲物窖,而房間隔壁的F21,推測也是一個祭祀用的明堂一類的建築。所以,這碗面條可能是備用的祭品,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倒扣在了地上,被淤泥密封起來,意外的保存到了今天。

當然,除了這碗著名的面條,作為齊家文化的大型聚落,喇家遺址還有很多重要的文物出土,包括各種陶器、石器、玉器,等等。這裡再跟大家介紹兩個大家夥。

第一個大家夥是2002年考古發掘的時候,從當地村民手中征集上來的。這是一件大型的石磬,整體是長方形的,長96厘米,寬61厘米,厚5厘米。石磬的中間有一個孔,可以懸挂,敲起來還能發出類似金屬的聲音。磬是一種樂器,在古代的時候也作為祭祀用的禮器。咱們一般熟悉的磬,都是商周時期以後的青銅器,而這件石磬的出土,也說明喇家遺址的先民,已經有了一定形式的禮樂制度,這是開始進入文明社會的表現。這件石磬也因其巨大,被譽為“黃河磬王”。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不止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條)8

喇家遺址出土的石磬

第二個大家夥也是2002年考古的時候,在祭祀區的砂礫裡面發現的,這是一件玉刀。估計複原之後,玉刀的長度大概67厘米,寬度16厘米,厚度卻隻有0.4厘米,可見當時的制玉工藝之精湛!

世界上最早的老面(不止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條)9

喇家遺址出土的玉刀(殘)

這件玉刀,和前面的石磬,很明顯都是祭祀用的禮器,有學者把它們稱作是“王者之器”。能用王者之器的,自然就是王者之人了,這也說明在當時的喇家聚落裡面,已經有了很明顯的社會分層,也有了身份非常尊貴的統治者。

文史君說

喇家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并發掘的最早的史前時代大型災難遺址,在天崩地裂的自然災害面前,先民們的孤苦無助和血緣親情間的無畏救助都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讓人睹之動容。這次大型的自然災害,為我們了解遠古時期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了直接的證據。也有學者認為,這次大型的地震和洪水,可能是大禹治水傳說中,大洪水的曆史原型。

喇家遺址是齊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遺址功能的分區再現了當時先民們具體的生活場景。出土的包括石器、玉器、陶器在内的大量文物,在向我們展示當時人們的工藝水平的同時,也體現了4000年前黃河上遊地區人類聚落中,日趨複雜的社會結構。文明前夜,曙光已經不遠。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縣喇家遺址2000年發掘簡報》,《考古》2002年第12期。

2、張雪蓮等:《民和喇家遺址碳十四測年及初步分析》,《考古》2014年第11期。

3、李洋:《古災難遺址發掘的現實意義——以青海民和喇家遺址為例》,《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

4、于孟洲等:《喇家遺址齊家文化聚落的考古發現與思考》,《青海社會科學》2017年第3期。

5、張信寶:《青海民和喇家遺址的古地震與古潰決洪水質疑》,《山地學報》2017年第3期。

6、呂厚遠等:《青海喇家遺址出土 4000 年前面條的成分分析與複制》,《科學通報》2015年第8期。

7、王明輝:《青海民和喇家遺址出土人骨研究》,《北方文物》2017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鳴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