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VF過程中,體外培育胚胎發育良好後需要移回母體宮腔内,讓胚胎在子宮内繼續發育成長為胎兒。是否能繼續成長發育,胚胎是否能安全與母體結合,即胚胎能否成功着床也預示着本次試管移植是否成功。
胚胎着床是指一個發育着的胚泡通過與母體子宮内膜的相互作用而侵入子宮内膜的過程。着床是胚胎發育早期階段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着床之前,胚泡在宮腔内遊離,它是新個體,有遭排斥脫落危險。經過附着、穿入内膜之後,則母子兩方面緊密結合,胚胎繼續生長發育。
胚胎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受精卵的形成是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就意味胚胎是帶有父系遺傳基因和帶有母系遺傳基因的一個新的個體,它對于母體來說,是作為半自己和半非己的器官種植在母體的宮腔中,并生長、發育直到出生。這些新個體含有父系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各種抗原,這些抗原對母體來說無疑是外源性的。所以,可将其看為母體宮腔内的一個同種異基因移植物。
人體有一個能維持内環境穩定的一種生理性防禦機制,就是免疫系統,它能夠識别自己、排出異己。胚胎對于母體來說也屬于外來物種,母體本身會對胚胎有排他性,但事實上在妊娠過程中,并不會表現出排斥反應。這是因為,在妊娠過程中,母體與胎兒之間的免疫學對抗已經達到了平衡,也隻有達到了這種平衡,妊娠才有可能成功。
在妊娠過程中,胚胎着床的過程包括定位、黏附和侵入三個階段。其子宮内膜是胚胎正常着床的唯一場所,着床僅發生在一個極其有限的時間内,即所謂的“種植窗”,需要子宮内膜和胚胎準确的同步化、相互作用和配合。在這個時期内子宮内膜局部發生了複雜的免疫調節,構成精細的免疫微環境,這種變化在防止病原體感染的同時令子宮内膜的接受性達到最大并與胚胎發育同步,以利于胚胎着床。
子宮内膜雖然沒有典型的黏膜免疫系統,但有一定數量的免疫職能細胞,如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和T淋巴細胞。還有免疫潛能細胞,如内膜上皮細胞和間質細胞,在黃體期和孕期類固醇激素的影響下,免疫職能細胞在數量上和(或)功能上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通過分泌各種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IL)、細胞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長因子,而内膜免疫細胞與細胞因子構成了這種免疫微環境的主要物質基礎。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
着床前期子宮内膜中含有豐富的巨噬細胞,它與其他子宮内膜的細胞均可産生一系列細胞因子如IL、TNF等使子宮内膜出現類炎症反應而有助于着床。
輔助性T細胞在妊娠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Th細胞根據其分泌的細胞因子不同可分為Th1和Th2兩個亞群。Th1/Th2平衡在調節妊娠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Th1/Th2型細胞因子相互制約,它們之間的協調将決定着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之間的平衡。一旦這種動态的平衡被打破,将導緻或促進疾病的發生。
NK細胞是機體天然屏障的第一道防線,在體内對自體和異體的異常細胞具有自發的細胞毒作用,是母胎界面最重要的免疫識别系統,其活性異常可造成胚胎着床障礙導緻不孕。
胚胎着床是一個母胎相互識别、相互融合的複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形成母胎界面獨特的免疫微環境,有利于胚胎着床。着床期母胎免疫調節的任一環節失常都可能導緻種植失敗。
尤其是反複種植失敗者,建議檢查子宮内膜免疫細胞,在根據反複種植失敗的免疫因素類型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反複種植失敗的妊娠結局。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