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手機用的放大顯微鏡

手機用的放大顯微鏡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11 08:18:14

原來手機

既能變成顯微鏡

還能成為智能望遠鏡?

你信嗎?

小科本來是不信的華中科技大學

“原創光學成像”項目團隊

正是借此斬獲

“互聯網 ”大賽

湖北省賽高教主賽道冠軍

今天,就讓小科帶大家

走近這個讓評委折服的

冠軍項目吧

手機顯微鏡是一個U盤大小的設備,貼在手機攝像頭上,手機就變成了一個顯微鏡。智能望遠鏡形似小型投影儀,攝影頭裝置在上半部位,下方是一個雲台,手機無線連接後就變成了一個望遠鏡。

項目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胡慶磊博士介紹,照相設備的小型化數字化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顯微和望遠設備還停留在專業儀器或者純光學儀器階段。團隊緻力于通過技術創新和産品創意,在消費影像和醫學檢測領域普及顯微和望遠産品。

手機用的放大顯微鏡(讓手機秒變顯微鏡)1

光學博士顯微望遠“玩”出大獎

手機顯微鏡,大小和U盤差不多。使用時,将顯微鏡覆蓋在手機攝像頭上即可。打開手機攝影功能,手機就變成了一台顯微鏡。

拿着手機,對準衣物,白色纖維條狀清晰可見,胡慶磊笑着說:“每個體驗手機顯微鏡的人都會很驚喜。微觀世界豐富多彩,我們想讓更多人看到微觀世界。”

手機用的放大顯微鏡(讓手機秒變顯微鏡)2

2019年,團隊研發出第一款微型顯微設備手機顯微鏡,随即在電商平台推出。初代産品大受追捧,曾一個月收到6000多個訂單,這更加堅定了團隊前進的信心。“我們專業就是生命光電子領域,對光學成像研究很多。傳統的顯微設備離公衆太遠,所以想做微型化數字化設備,讓更多人可用。”胡慶磊介紹。

手機用的放大顯微鏡(讓手機秒變顯微鏡)3

新産品智能望遠鏡形狀似小型投影儀,長寬不過20厘米,上半身是攝像頭裝置,下半身是雲台。将其放置于大樓窗台前,通過APP,手機上兩公裡外的喻家湖盡入眼底。再用手機APP扭轉鏡頭,樓下校門上的“華中科技大學”字迹清楚可見。

手機用的放大顯微鏡(讓手機秒變顯微鏡)4

智能望遠鏡

手機用的放大顯微鏡(讓手機秒變顯微鏡)5

智能望遠鏡拍攝内容

智能望遠鏡是團隊在2020年發現的新市場。傳統的望遠鏡隻能用于望遠,不具備攝影攝像功能,團隊萌生制作智能望遠鏡的想法。想到就動手做,從産品設計到設備制備,他們用三個月的時間就研制出樣機。這其中最難的是望遠鏡的鏡片和調焦結構的設計,“我們想做的這個之前沒有的,我們要采購原材料自己制備,這是很難的,原材料不好買,裝備也有要求。”胡慶磊說。

樣機制作完成後,團隊将信息傳到國際網站上進行衆籌,“一般科技類新産品很多團隊都會這樣做,放在網上衆籌認購,我們設想籌集到幾十萬人民币就開制作。”團隊成員李甯介紹。然而令團隊喜悅的是,團隊衆籌到了600多萬。

衆籌成功後,他們趕緊上線制作産品,今年5月首批産品已經發貨。“第一批貨品主要是銷往海外,海外的攝影發燒友更多。我們收到很多反饋,紛紛說我們圓了他們的夢。”胡慶磊說。

在互聯網 大賽湖北賽區現場,胡慶磊演示了手機進行微觀和望遠拍照。彙報結束後,評委紛紛點贊,給出高分。團隊也獲得了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北省複賽高教主賽道金獎排位賽冠軍。

手機用的放大顯微鏡(讓手機秒變顯微鏡)6

研究成果未來将用于醫學領域

“消費領域是我們團隊關注的一個方向,醫療領域是我們更關注的一個方向。”胡慶磊介紹。2018年起,胡慶磊和創業團隊成員就達成了共識:生物醫學、光學成像、人工智能一定會碰撞出火花,未來更多醫療設備可以走進百姓家中,實現居家健康自檢。2018年起,團隊在學校的幫助下,不斷在這條路上探索。據介紹,目前團隊投入的研發經費已達2000萬元。

談到顯微醫學檢測,胡慶磊有更多說不完的話,他介紹到常規大小的高速自動成像顯微鏡,使用者可以不用伏在目鏡上觀看,将檢測切片放置在設備上,一旁的電腦設備上就讀取出了内容。畫面既可以放大縮小,也可以随意拖動,自由查看,文件有1個G大小,包含1000多張圖片。

手機用的放大顯微鏡(讓手機秒變顯微鏡)7

高速自動成像的顯微鏡

字典大小的微型顯微鏡,其具備常規顯微鏡的功能,但體積和重量卻不及三分之一,拆卸組裝方便,輕巧易攜。據胡慶磊介紹,微型顯微鏡還在進一步研究中,但正常大小高速自動成像的顯微鏡已提供給科研領域使用,目前正在申請醫療器械注冊證。

在實驗房間,胡慶磊還介紹了團隊正在研發的血液檢測儀,該血液檢測儀大小比醫院常規的設備儀器小了幾倍,放置在桌上就可以使用。“在醫學檢測方向,我們運用團隊的技術可以把設備做到更小更數字化,血液檢測儀研制成功後,市民在家裡就可以實做血檢,這是一個大進步。”醫學檢測方面,目前團隊研發的便攜式宮頸癌檢測和血液檢測設備進展順利,團隊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将樣機研制出來。

“他們很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用所學知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後如果能像他們所暢想那樣,将原本專業的儀器做成小型、智能的設備,這些設備走進普通人家裡,将給大家帶來很多便利。”團隊指導老師朱盈盈說。

轉自 /極目新聞

來源: 華中科技大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