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看法

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看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11:15:44

我們正快速邁向物種大滅絕的臨界點。

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看法(麻省理工教授通過數學模型算出)1

在過去的大概5.4億年裡,地球上出現了五次物種大滅絕。最大的一次發生在2.5億年前,導緻95%的物種消亡。查古知今,科學家們得以從以前的物種大滅絕中洞察現在的情形:生物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這主要是因為人類造成的環境改變。很多科學家認為,地球正在經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之前的每次大滅絕都發生在地球碳循環遭到破壞之時。碳循環是細胞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互相連接的自然過程。如今,人類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向環境中排放二氧化碳。

近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寫到,海洋是地球上大多數動植物的家園,如果人類活動導緻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一定數量,就可能引發與遠古時代同樣的物種大滅絕。該論文認定,這個增量規模為3100億噸。論文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的丹尼爾·羅思曼(Daniel Rothman)說,按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預測,我們将在2100年達到那個數字。之後的世界就是不可知的了。

以前的物種大滅絕過程持續了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而我們現在所處的變動期頂多持續了幾百年,因此難以進行比較。很多專家聲稱,地球正在經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系的地球物理學教授羅思曼說,這仍然是個“科學問題”。

他解釋道,一旦我們的星球跨過他在論文中提出的那個門檻,就會由量變引起質變。這些變化與地球上以前發生過的物種大滅絕有關。

“關于生命和碳循環的曆史,一個引人注目的說法是,每當二者之一發生重大事件,另一個也同樣會發生重大事件,”羅思曼說。雖然每次物種大滅絕的明顯特點都是碳循環遭到破壞,但也有證據顯示,在地球曆史的其他時期,碳循環被破壞,但大多數生物并未走向滅亡。

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看法(麻省理工教授通過數學模型算出)2

丹尼爾·羅思曼(Daniel Rothman)

羅思曼認為,當兩個阈值之一被超過時,就會發生物種大滅絕。如果碳循環長期遭到破壞,随之而來的就是物種大滅絕,但前提是變化的速度超過生态系統适應的速度。對于更加突兀的變化,速度則無關緊要:碳循環的變化幅度決定了發生物種大滅絕的可能性。

羅思曼得出了一個數學公式,将這種臨界速度和幅度與其所發生的時間尺度聯系起來。然後,他考察了過去5.42億年裡碳循環31次遭到破壞的情形,計算出每次向海洋中增加的碳數量。他發現,在以前的31次碳循環破壞中,大多數都低于一個共同的阈值,沒有導緻大災變和生物大規模死亡。

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看法(麻省理工教授通過數學模型算出)3

在五次物種大滅絕中,有四次跨過了那個阈值。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導緻95%的物種消亡)也是越線最遠的一次。我們很容易在2100年甚至更早達到3100億噸的阈值。按照最壞的估計,到2100年,我們向海洋排放的二氧化碳将達到5000億噸。

羅思曼說,一旦越過這個碳阈值,我們将會進入“穩定邊界的另一邊”。這并不是說末日将在2100年的某一天突然降臨,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開始大批死亡。“第二天,人們還是會照常醒來去上班,”他說。真正的災難可能在1萬年的時間裡逐漸發生。

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答。比如,我們現在不知道把碳循環和大滅絕事件聯系起來的機制。羅思曼說,碳循環巨變“可能是一個迹象或者征兆”。那篇論文沒有提到2100年後滅絕率将如何變化,這一切是否不可避免。

我們可能将不得不開展更加冒險的脫碳計劃,比如地球工程。“我認為這些計劃絕對值得關注。”羅思曼說。

我們正快速邁向物種大滅絕的臨界點。如果我們繼續這樣下去,我們将在有生之年達到那個門檻,後果将不堪設想。

翻譯:于波

來源:Motherboard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 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造就特别推薦
  • 冰與火之歌:6億年前原始荒涼的地球上發生過這樣一場世界争霸戰

  • 史蒂芬·霍金:人類必須在100年内離開地球

  • 6500萬年前,太陽曾因小行星撞擊而消失,地球93%動物滅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