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到底有什麼區别?
提起普洱茶,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但大多數人對普洱茶的了解僅限于這是中國名茶、好茶,對生茶熟茶之分并沒有過多的了解,那麼今天我們來一起看看生茶和熟茶到底有什麼區别。
傳統普洱茶的加工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内容:鮮葉采摘、适度攤涼走水、殺青、揉撚、日曬幹燥之後即可成為生毛茶,也稱之為普洱茶生散茶。生散茶壓制成餅茶、沱茶、茶磚等茶品,即生茶。從毛茶特性來講,生茶茶箐顔色青綠或墨綠色,根據制成工藝,新茶湯色偏綠黃、黃綠為主,從口感特點來講,生茶口感強烈、苦澀為其本味、追求協調度、湯質細膩度、喉韻等。
生茶湯色偏綠黃、黃綠為主
熟茶是在生散茶的基礎之上,通過一定數量的毛茶進行勻堆并灑水,在水分和熱量的作用下,曆經一定的時間周期後,茶葉通過發酵形成茶底紅褐、湯色紅濃透亮的紅湯茶,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熟茶。從毛茶特性來講,熟茶為黑褐或紅褐色,有明顯的渥堆味,湯色栗紅色、黑褐色,以紅濃透亮為優。從口感特點來講,熟茶"香醇甜滑"為主要的評判标準,口感相對生茶刺激性弱,濃稠滑軟。但二者并沒有哪個比哪個好喝之說,全憑個人口味偏好及喜好。
熟茶湯色栗紅色、黑褐色,以紅濃透亮為優
在普洱茶的制作過程中,工藝過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了解了生茶和熟茶的區别,那麼很多人會問到: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哪個工藝更複雜呢?
答案是熟茶。
從工藝的分類來看,生茶主要是茶葉物理形态變化居多,而熟茶是屬于物理加化學共同變化的形式。從加工周期和工藝的難度來看,傳統生毛茶在天氣狀況好的情況下,加工周期差不多兩天之内完成,從技藝的上手程度和制作風險來看,如果是手工制作生茶,主要的制作難點在手工殺青環節,主要會存在殺青過度、鍋溫過高産生糊點,殺青不足生味較重等。從茶葉制作損失風險來看,除了名山的純料古樹,比如冰島、老班章等,一般來說如果殺青出現問題最多也就損失一鍋鮮葉,相對而言成本更低。
殺青
傳統熟茶的制作,除了茶區的基礎要素之外,還講究原料的分級和拼配,為提升茶葉的口感豐富度和層次度,雖然現在有"木桶"和小堆發酵的技術,但熟茶一次性發酵的數量大小對茶葉口感以及未來的存放都會呈現一定的影響,而合适堆子數量的散茶原料一般都在5000-12000公斤之内。整個熟茶的發酵周期還要根據氣候和發酵地環境來看,一般來說周期為35-60天。整個發酵過程是通過灑水開始,在水分左右下,茶葉加速呼吸,呼吸過程當中還會産生熱量來加速發酵,需要随時監控茶葉堆子當中的溫度變化,局部溫度變化和整體的溫度不能超過70度以上,且根據發酵的時間變化需要翻堆開溝降溫。
渥堆
根據時間的演變整個發酵按照層級分為十層,如果發酵不足,非茶之味會影響到正常的茶葉口感品鑒,比如發酸、苦澀較強、品飲茶味不正等。如果發酵過度,茶葉将喪失活性,口感悶鈍、茶底碳化嚴重,湯色烏黑。所以整個熟茶的發酵過程相對于生茶無論是從成本投入、風險性、工藝的駕馭度還是人員配合程度來說都更複雜。
當然,生茶與熟茶是有明顯區别,但二者并沒有孰強孰弱之分,還需諸君多加品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