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湖南的石刻楹聯

湖南的石刻楹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3 05:09:47

蘆山東漢石刻館楹聯賞析

劉興宓

2022年6月22日,筆者與《雅韻》詩社詩友參觀蘆山縣東漢石刻館。館中東漢巴郡太守蘆山人樊敏的碑和阙是國家級重點文物。與之相關的館中楹聯有四副:一副是供奉樊敏像的“長春亭”的楹聯,另三副是“樊府”大門、“樊府”四合院中兩廳堂的楹聯。四副楹聯可以引導、幫助我們了解樊敏其人和“樊敏碑”碑刻的内容。重點是“樊府”大門那副。

一、《長青亭》楹聯

升達永昌傑 青山不老松

湖南的石刻楹聯(蘆山東漢石刻館楹聯賞析)1

此聯是紀念樊敏的。上聯“升逹(達)永昌傑(傑)”,“升達”是樊敏的字,“永昌”是樊敏的任所之一,“傑”指傑出人物;與下聯“青山不老松”相對,褒頌的意旨明顯。但樊敏曾在多地做官,為什麼單稱樊敏為“永昌傑”呢?我們還是從《長青亭說明》中來了解樊敏的生平事迹。“說明”的文字如下:

樊敏生于公元119年,卒于公元203年,葬于今蘆山老城南3公裡(漢嘉郡治東南六裡),終年84歲。他幼年時期聰穎好學,30歲左右已聲譽隆洽,漢夷慕之,受青衣羌國國君禮聘為丞,任期十年之久:40歲左右舉孝廉薦于京都洛陽任三署郎,次年以其才幹出任永昌長史,後遷宕渠令。因母親喪返裡(行漢守孝制)。除去孝服再受朝聘,曆任外台十年之久(常為治中諸部從事)。因平黃巾之亂,功績卓著,将拜司徒未就職,後改任巴郡太守。秋老乞身,以助義校尉養疾闾裡。又授褒義校尉之職。

縱觀樊敏一生,對傳播漢文化,融合邊遠少數民族關系等方面做出重大貢獻,并成為一名傑出的民族工作者。

樊敏舉孝廉進京做過郎官,是有機會成為皇帝的近身侍從的。次年出任永昌(今雲南保山)長史(太守掌兵馬的屬官),算不得什麼大官,在長史任後也隻遷任為“宕渠”縣一個小縣令。他後來擔任統轄十幾個縣的巴郡太守,官大得多。而且樊敏還做過漢中郡(今陝西境内秦嶺南)太守。這一點過去沒聽說過,“說明”中也沒寫。是這次參觀後從查到的“樊敏碑”碑文中看到這樣的文字:“牧伯劉公,二卋(世)欽重,表授巴郡,後漢中。”劉公是誰?查閱史料,樊敏生活的年代,劉焉、劉璋父子倆先後擔任益州(管轄今雲、貴、川、渝、漢中一帶)的行政長官。碑文中說他受到劉氏兩代當官的器重。由于劉焉上表舉薦,他先被朝廷授巴郡太守,後又被授益州漢中郡太守。為确認這一點,我從東漢漢中郡先後任職的郡守中,找到了樊敏的名字。由此可見,樊敏不光是我們常稱說的“巴郡太守”,而應該是“雙郡太守”。至于他未到職的“司徒”,更是位列“三公”,相當于現在的副總理了。

那為什麼聯中要稱他“永昌傑”呢?對照“說明”所說“30歲左右已聲譽隆洽,漢夷慕之,受青衣羌國國君禮聘為丞”,可以這樣推論:因為永昌是古哀牢夷族故地,樊敏任永昌長史期間,對哀牢夷族實施禮樂教化,促進了永昌地區民族關系的安定和發展,聯中特别突出、強調他促進民族融合之功。也有可能是撰聯者覺得用“永昌傑”來對下聯的“不老松”,從字面上看是比較好的選擇。或二者兼而有之。

二、仁德堂楹聯

古人所重在大節 君子于學無常師

關于“大節”的論述,較早見于《論語》。《論語•子張》中,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這裡大德、小德,就指的是大節、小節。閑,木欄杆,這裡用比喻義指界限。這段話意思是說:大節不能逾越一定的界限,而小節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論語•泰伯》中有“曾子曰:‘臨大節而不可奪也’”。也提到“大節”二字,是說人在面臨重大問題時,也不會喪失自己的志節。

據碑文記載,樊敏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由于學問好又品行端正,早有聲譽,長大後才被舉為孝廉,從此走上仕進之路。當官後,任用賢良,整饬法度,注重教化。為官多年,無失大節。碑文中說他去世時,很多老百姓無分男女都為他痛哭流淚(“凡百鹹痛,士女涕泠”),看來他是深得老百姓信任和愛戴的。上聯“古人所重在大節”,表面上講古人所看重的是高尚的節操,實際上是在頌揚樊敏立世為人的高尚品德。

“學無常師”語出《論語•子張》:“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衛國的大夫公孫朝問孔子的學生子貢說:“孔夫子(仲尼)的學問是從哪裡學來的?”子貢說:“周朝文王武王的道,并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隻了解它的末節,沒有什麼地方沒有文王武王之道。我們老師什麼地方不能學到,又何必要有一個固定的老師呢?”

湖南的石刻楹聯(蘆山東漢石刻館楹聯賞析)2

後來,這段話就演化為成語“學無常師”,是說善于學習的人不能隻有一個固定的老師,而要向有不同專長的人請教不同的學問。

下聯“君子于學無常師”,表面講人應有的求學态度,實際上是對樊敏治學态度的贊美。碑文中說他“総(總)角(童年)好學,治(研讀)《春秋》嚴氏經”,而且“無文不睹,于是國君備禮招請”,從中可見樊敏勤奮好學的精神。

“仁德堂”的楹聯,是從德行和學養方面來介紹樊敏。

三、正大光明堂楹聯

祿不為己 仕不為人

祿,俸祿,即工資,仕,做官。人,不能理解為“人民大衆”,這裡是指常人或私人。這兩句話用了互文見義的修辭方法,意思是說當官取得俸錢,既不是為了一已的私利,也不是為了個人或私交。哪為了什麼呢?言下之意是要為國家效勞。這表達了樊敏的為政理念和他作為一個為宦者的博大胸懷。

後來查出原來這是“樊敏碑”中的兩句碑文。原文是“君仕不為人,祿不為己。桓桓大度,軆(體)蹈萁首。”意思是說,樊敏不僅保有做官不謀私利的理念和宏大的胸襟,而且對理想能身體力行,對國家大事兢兢業業,恭恭敬敬。

湖南的石刻楹聯(蘆山東漢石刻館楹聯賞析)3

“正大光明”堂的楹聯,是從官德和抱負方面來介紹樊敏。

四、“樊府”大門楹聯

舉直錯枉譚思舊制

彈饕糾貪務鉏民穢

這副對聯是館中最好的一副。理解起來要費一些時間。

首先,絕大部分是繁體字:舉(舉)、錯(錯)、譚(譚)、舊(舊)、彈(彈)、糾(糾)、貪(貪)、務(務)、穢(穢)。

有一個“饕”字沒有簡化,還有“鉏”字是“鋤(鋤)”的異體字。這都給不熟悉繁體字的年青人在識聯上帶來一定困難。

還有一個字——上聯第四字,粗看象是“柱”字,但“柱”字放在聯中講不通。成語有“舉直錯枉”,後來找到“樊敏碑”碑文,從中看到這果然是個“枉”字,可是“枉”字怎麼寫得“王”字出頭象“柱”字呢?原來“枉”的隸書有五種寫法。在東漢書法名碑《夏承碑》中,“枉”字就是這樣寫的。估計“樊敏碑”的拓片中也是這樣寫,隻不過無法看到。

到這裡,大門楹聯的内容也就清楚了。

這也是“樊敏碑”中的兩句碑文。先說上聯。“舉直錯枉”,“舉”,推選、任用;“直”,正直的人;“錯”通“措”,意思是“處置、處分”;“枉”,不合正道的、品行作風不正的人。“舉直錯枉”語出《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意思是:“推選任用賢明正直的人,将其置于品行作風不正的人之上,就會使民衆信服;推選任用品行作風不正的人,置于賢明正直的人之上,民衆就不會信服”。“譚思舊制”,“譚”,通“覃”,深、廣的意思;“思”,思考,研究;“舊制”,過去傳習下來的典章制度。對“舊制”不是簡單地“謹遵”、“奉守”,而是在執行的同時還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這一點對古代的官員來說,是很不容易的,了不起的。

湖南的石刻楹聯(蘆山東漢石刻館楹聯賞析)4

再看下聯。“彈饕糾貪”,“彈”,彈劾,檢舉、追究違法失職的官吏;“饕”,也叫饕餮,傳說中一種兇惡而又貪吃的野獸,喻指貪吃者和貪婪兇惡的人;“糾”,督察,糾正;“貪”。貪腐者,重點指貪官。“務鉏民穢”,“務”,務必,一定要;“鉏”即“鋤”,這裡用作動詞,鏟除;穢,污穢,垃圾,這裡指邪惡的行為或人;“民穢”指奸惡妄法、擾亂社會之徒和民間的穢風惡習。

上下聯的意思是說,樊敏能夠舉薦、任用正直賢良的人,棄置和處分品行作風不正的人;遵行并深入研究固有的制度和做法;彈劾追究兇惡貪婪的官員;鏟除社會渣滓,正肅社會風氣。

碑文中說他治理的結果是“州裡佥然,号曰吏師”,意思是從刺史州到鄉村都以他為榜樣,照他這樣做,還送他一個雅号“官員的老師”。這是對樊敏的宦業生涯的極高評價。

“樊府”大門的楹聯,是從政績方面來介紹樊敏。

從楹聯的格律要求看,這四副楹聯各有不足。

這四副楹聯都沒有落款。看來“長青亭”聯是自撰聯,從形式上看,“長春亭”聯,字面對仗欠工。“升達”雖是人名,但與“青山”字面上詞性不同。

“仁德堂”聯在字句、詞性、結構、節律幾方面其實都是不錯的。但在平仄相協方面就比較差了。上聯“重”與下聯“學”仄聲相對,而上聯三仄尾、下聯三平尾,更是楹聯應當避忌的。“正大光明”堂聯上下聯重複兩個“不為”,“祿”與“仕”節點同聲。“樊府”大門聯“彈饕糾貪”四平聲相連,上下聯對應的“直”和“饕”、“思”和“鉏”都是平聲相對。而且上下聯聯尾都是仄聲,這些也都不符合聯律的要求。這三副聯嚴格說是對偶句,不是對仗句。

但是,《聯律通則(修訂稿)》第十二條規定:“巧對、趣對、借對(或借音或借義)、摘句對、集句對等允許不受典型對式的嚴格限制。”

“樊府”的三副楹聯,“仁德堂”聯有典可據,且上下聯已成為格言,多見于書帖,可看作集句聯或集字聯。另外兩副則是摘句聯。根據《聯律通則(修訂稿)》這一規定,對這三副楹聯,可以不用楹聯的典型對式去嚴格要求它們。

總的說來,這四副楹聯,内容都與“樊敏碑”密切相關,有助于參觀者對樊敏和“樊敏碑”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樊府”三聯,作為“集句聯”和“摘句聯”,雖屬引用而非創作且對仗不工,但内涵是很好的。當然,我們主張楹聯作品好的思想内容要與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結合。即使是“摘句聯”,必要時也盡可能突破文字的限制,用局部改寫或整體調整的方式來求得對仗的工整(恕不贅述)。最後,舉集句聯一和摘句聯一和大家一起欣賞:

集句聯:杭州西湖之濱樓外樓酒家的一副對聯(當句對):

看檻曲萦紅,檐牙飛翠

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兩句分别取自南宋姜白石《翠樓吟》、北宋柳永《望海潮》,風光旖旎,匠心獨具。

摘句聯:林則徐自題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聯語摘自林則徐自己的詩《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對仗工穩,大義凜然。

相信随着廣大文化工作者對蘆山縣漢文化的發掘、研究和創作,蘆山将會有更多優秀的楹聯作品問世。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劉興宓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編纂中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