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們多半都有這樣的經驗,我們要教寶寶一件事情,有時候非常難、有時候又非常容易,很難的那個、過一段時間說不定就變得容易了,因為這時寶寶準備好了。如果我們從生物發育的角度來看這種現象,那就是,每一種能力的掌握—包括生理方面的如視力、聽力,以及認知方面的如智力、語言等等—往往有一個「關鍵期」,在這個時期裡學習,事半功倍,不在這個時期裡,則事倍功半。那麼,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多了解一些關于「關鍵期」的知識,是不是就能在适當的時間做适當的事情了?
什麼是「關鍵期」?
「關鍵期」是具有複雜神經系統的生物 (如某些鳥、某些哺乳動物、當然還有人) 在發育過程中的一些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裡,生物對于同某種技能相關的外界刺激特别敏感,這些刺激會顯着影響它的大腦對此項技能的儲存與連接回路,而過了這個時期,它想要再學習這項技能就變得十分困難甚至完全不可能。
我們舉個例子,一個盡人皆知的現象。小鴨子出生以後,它睜開眼睛時看到的第一個移動物體,它會當成媽媽,跟着它到處跑;而過了這個時刻,你對它照顧得再多,它也不會把你當成媽。我們用神經生物學的語言來講,就是孵出來後的幾個小時,是小鴨子認媽媽的「關鍵期」,它必須要在這個時段裡找到自己的媽媽,過了這個時段,它将無法形成這種「母親的認知」。
人有沒有這種對「母親的認知」? 有的,研究發現,嬰兒出生一兩天後 (盡管此時他的視力仍未發育完全),他已經可以辨認自己的媽媽,但是,人要形成與母親的紐帶,這個「關鍵期」在 0~18 個月,也就是說,這段時間裡,寶寶必須有一個長期穩定照護他的人,他會在大腦中将這個人當成「媽媽」,是小鴨子那種跟着跑、有事會求援的最基本生物學意義的「媽媽」,而不是社會文化下的「母親」的概念。如果他在這個關鍵期裡面沒有一個穩定照護他的人,那麼在他的大腦裡,最基本生物學意義上的「媽媽」的角色是空缺的,即使他生活中的确是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的。
所以,「關鍵期」是大腦發育過程中的重要時期,不過仍有幾個概念需要厘清:
已知的發育關鍵期
視力
視力的發育是神經生物學中研究得最充分的一個發育過程。嬰兒的視力自出生起就開始發育,而這個過程主要不是眼睛結構的變化,而是大腦的視覺皮層學習如何處理眼睛看到的影像的過程,當大腦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影像時,我們才能真正「看見」東西。這個發育過程的關鍵期是0~7、8歲,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時期裡因為某種特殊原因,一個人的眼睛被蒙住了,7、8歲以後才揭開,那麼即使他的眼睛構造完全沒有問題,他也會變成盲人,因為他的大腦已經沒法再學習如何處理影像訊息。當然這種情況是極特殊的,一般人自出生後就會正常的進行視力發育,但這個關鍵期的概念告訴我們,如果寶寶因為某種原因出現視力問題,比如弱視、斜視等等,一定要在關鍵期内進行治療,才有可能發育出正常視力。所以别以為孩子還小,就不用看眼科醫生,幼兒期每年檢查一次眼睛也是必要的。
聽力
最基本的聽力神經通路,在 0~1 歲的時候就發育完成了,而一些複雜的聽力功能,會有更長的關鍵期,可以持續到青春期的開始。同視力發育類似,正常情況下,寶寶都會發育出來良好的聽力,但如果有任何聽力受損的情況在,都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特别是先天性的聽力損傷通常要在 1 歲前治療才有好的效果。
而與聽力直接相關的發育關鍵期,是音樂。一個人對音樂的掌握是否有一個關鍵的發育期? 或者說,有沒有一個最佳的開始學音樂/樂器的時期? 這個問題大概也是很多父母相當關心的。隻不過,音樂的學習是一個比聽力發育要複雜許多倍的過程,它是更高層面的、統合了很多種神經過程的大腦活動,要為它定義一個關鍵期,實際是很困難的,在神經生物學領域裡,也是充滿争議的。
不過,音樂學習雖然是一個很複雜的大腦活動,目前也無法回答是否有關鍵期的存在,但它的一些基本面向,比如對音準的掌握、對節奏的感知,一般神經學家是認為存在一個關鍵期的。研究比較多的是「絕對音準」,這個能力的發育關鍵期是 6 歲以前,也就是說,如果爸媽想讓寶寶掌握絕對音準,需要在 6 歲以前開始學音樂,否則會十分困難。當然啦,音樂不是隻有絕對音準一個面向的,錯過這個關鍵期,不代表不能學好音樂。
母嬰紐帶
如前所述,0~18 個月是一個人能否建立最基本生物學「媽媽」紐帶的關鍵期。
運動
運動其實包含很多層面,觸摸、大肌肉、精細運動、平衡感、協調能力等等,每個層面的關鍵期都有所不同。負責我們平衡和協調能力的前庭系統在出生後的 2~3 周内就發育完成,這個過程是先天決定的,如果有損傷,多半是基因導緻的,後天隻能靠訓練來矯正。而寶寶肢體的運動能力通常在 6 歲以前都是發育關鍵期,爸媽需要做的,是從兩個月開始,就鼓勵寶寶做力所能及的動作,比如給他東西讓他觸摸、趴、坐、爬、站立、跑跑跳跳等等,而不是讓寶寶僅僅躺在那裡而已。
記憶
記憶力是一個終身都在變化的大腦活動過程,而且我們往往可以靠努力來彌補記憶的欠缺。大腦當中與記憶有關的腦神經系統發育,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也非常複雜,不過有研究發現,一個人出生後的 3 周之内,他的腦神經細胞會有一個初級的分化,這個分化過程奠定了日後記憶力發育的藍圖。換言之,一個人記憶力好壞的發育關鍵期,是 0~3 周,而這麼短的窗口,實在是讓我們無能為力,除了盡力照顧好寶寶之外,他日後記憶力的好壞,我們是愛莫能助了。
語言
語言的掌握可以帶動大腦發育的許多層次,所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發育過程。母語的發育關鍵期是 1~5 歲,外語的發育關鍵期更長,可以到青春期即将結束的時候。換言之,如果一個人 5 歲以前沒有接受到語言方面的良好刺激,那麼他的語言能力很可能終身都會很弱;而如果爸媽想要寶寶把一門外語掌握得像母語那樣好,最好是 5 歲以前就開始學。
當然啦,爸媽們也必須要了解,母語發育的關鍵期一般來說沒有什麼争議,而學習外語是否一定有一個關鍵期其實是充滿争議的。外語學得好不好,實際和許多因素有關系,如果我們不糾結外語是否要和母語一樣好,隻是希望孩子能學一門外語的話,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學,都不晚。
以上是以詳實科學研究為基礎的發育關鍵期,即使有這些研究,你也會發現,有些結論并非百分百确定。而如果你聽過坊間流傳的所謂學數學、學舞蹈、學禮貌、學踢球……的關鍵期,其實這些都更像宣傳口号,不能說它完全錯,但并非本文所解釋的發育神經學的關鍵期的概念。就像前面講過的那樣,不是所有的技能都有關鍵期,特别是那些主要源于大腦高級活動的認知類技能,人的大腦終身都有學習能力,所以什麼時候開始學,可以根據實際可操作性及孩子的興趣與能力來決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