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今日頭條提供的#好書共讀啟新歲# 的活動,能夠有機會在這裡就讀書的内容發布自己的一些看法。比較遺憾的是,本次的規定了相關的書目,無法就自己近期所看的一些書籍來分享自己的感悟。
根據書單,選來選去,選擇了這篇自己讀初中時所學習的一篇課文——《最後一課》。
都德 最後一課
首先,先送給看見标題就準備告訴我這篇短片小說的背景什麼、土地什麼的朋友們,請不要開杠,因為你們想要說的關于阿爾薩斯的德國背景我很清楚,這裡不考究這些,隻考究這篇短片小說給我的個人感悟,提前拜謝。
在當時作為一個十多歲的小孩子,自然是理解不到這篇課文當中較為深刻的含義,也不會明白當時自己能夠坐在課堂上,拿起課本學習漢語,用漢語進行交流的感觸。因為這些是與生俱來、自然而然伴随着我的東西。
輕易而舉就能獲得的,是最不會珍惜的。
而後随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豐富,在某些特定的時候,我的腦海裡時刻浮現出這篇短篇小說的隻言片語。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能夠在繁華的都市裡走在燈火馬龍的大街上,看着流傳了幾千年卻依然存在的文字?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能夠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着古人的智慧結晶?但在這一閃而過的問題裡,我也沒有深究,因為這依然是習以為常的東西。
但直到有一天,我忘記我是從那裡獲取的這段信息。在東三省被日寇占領的期間,日語成為了這些學生的必修課,每日需要背誦的诏書裡包含了“日本人是我們的祖先,現在日本則是我們的親邦。大日本帝國拯救了滿清,還對我們提供持續的幫助,我們要與日本永遠親善,要感恩……”這樣的文字。
日寇在淪陷區進行奴化教育
在這一刻,是的,這一刻,我的腦海裡出現了韓麥爾先生那句“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
是啊,鐵血宰相俾斯麥有一句至理名言“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要消滅這種語言,首先先從他們的學校裡下手。”這篇短篇小說裡所展現出來的和日寇當年占領東三省所做的不就這些嗎?
當年的法國沒有能力保護他們的國民,因此他們出現了《最後一課》;
當年的中華政府積弱,因此出現了現在看起來讓人作嘔的“诏書”;
這一瞬,我似乎想明白了很多,似乎多了很多感悟。幾千年來,中華文明幾乎有三次出現文化阻斷的危機。但總是有人會站起來帶領這個堅韌的民族重新站起來,重新将漢字傳遞下來,而久遠的文化也伴随這些文字得到了傳承,直到今天。
漢字的演化與傳承
但就如我前面所說輕易而舉就能獲得的,是最不會珍惜的。因為從落後發展到現在經曆了70餘年。在近二十年,我們受到了大量的外來文化的沖擊,因為有人說我們自己的東西土,落伍,不夠時髦,開始對我們自己不自信起來。因此我們開始追求各種外來的洋東西——韓國的流行明星,日本的中二,歐美的性開放等等,也造就了社會很多人的扭曲。太多太多的扭曲,比如見到韓國歐巴的跪拜、模仿日本中二症以及大量的easy girl。
我在某乎上看見一句話:假如你向周圍的一個蠻族傳播了教化。那麼等于讓這個民族的男人全都變成了他們原來民族的逆向民族主義,而女人則全部變成了easy girl。
《最後一課》明面上講訴的是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但我認為更深層次的講的是韓麥爾先生為法國文化在被侵略的地方保留的火種。
我們現在也在進步,比之前都要強大。因為我看到了現在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年輕人開始正視自己的文化,開始注意保留、宣傳和傳承我們的文化——從漢服到京劇、從哪吒到孫悟空、從戰狼到長津湖、從國家寶藏到典籍裡的中國等等。我感受到了身邊的大衆的文化觀念的轉變,不再盲目的追求這些國外的文化,而是真正的站起來眼裡有光的擡起了頭,這是真正從骨子裡作為一個中國人自信的表現。
《典籍裡的中國》劇照
為什麼我們在“三個自信”之外還需要“文化自信”?為何國家如此重視文化的作用?對此早已給出了答案。
文化自信
因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曆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内生性演化的結果”;更因為“隻有堅持從曆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