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詩之報得三春晖

唐詩之報得三春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2 08:25:10

我一直堅持認為“大道至簡”,越是深厚的道理,往往蘊含在淺顯的事情之中,很深的感情,也都蘊含在日常小事之中。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因此,感動人的詩句,往往不是極盡鋪陳和雕飾的。比如中唐詩人孟郊,寫了一輩子詩,被元好問譽為“詩囚”,文章寫到被歐陽修認為與韓愈可以“韓孟于文詞,兩雄力相當。”,蘇轼與把他與賈島并稱,認為“郊寒島瘦”,是數得上名姓的大詩人,是願意把寫詩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來做的人,是願意為了某句詩中的某一個字不停“推敲”的人。但是如果我們翻看孟郊留下的500多首詩之後,那些精雕細刻的詩早就不記得了,留在腦子裡的卻隻有這一首《遊子吟》:

唐詩之報得三春晖(唐詩閑讀誰言寸草心)1

(詩意圖)

(孟郊像)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唐天寶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寡言,很少與人往來。青年時代隐居于河南嵩山,這一段時間可能是他讀書學習的時間段,後來,孟郊開始了他全國遊學的階段,由中原而江南,行蹤飄忽不定,完全憑借興趣所至,除去寫詩以外,并沒有其他什麼事業可以記述。

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湖州舉鄉貢進士,于是往京應進士試。這是孟郊正式開始他的求仕生涯,這一年,他落榜了。

第二年,他又奉母命又去趕考,又落榜,次年又去趕考,孟郊終于上榜了。這時,孟郊已經四十六歲了,他興奮之極,寫了一首快詩,就是“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孟郊一生的最高點。

唐詩之報得三春晖(唐詩閑讀誰言寸草心)2

(詩意圖)

中進士榜,并不見得就可以當官,還需要漫長的等待,大概到他五十多歲的時候,他才謀到了一個溧陽尉的小官,他身份卑微,不得志,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關起門來寫詩,做不出來詩,就不出門,甚至因為寫詩荒廢了公務,被罰了俸祿。這大概是他“詩囚”稱号的來曆了。

孟郊的結發妻子很早就亡故了,孩子也夭折了,大概在六十歲的時候,他在《遊子吟》中寫到的母親也亡故了。此後,孟郊為母守孝辭官,不久抑郁而終,連後事都是朋友們給操辦的,孟郊是真的“苦”。

《遊子吟》之所以打動人,在于他以平白的語言寫出了人之常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其實是兩件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這跟《春江花月夜》五個名詞組句是一樣的巧妙,也像“枯藤老樹昏鴉”一樣雖名詞并列,但卻意境頓出,含蓄隽永。“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主角轉換成了母親,孩子要出發了,母親把孩子出行的衣服認真縫好,行李認真打好,整理清爽,雖是送行,卻異常認真,害怕的卻是孩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也用典,就是萱草的典故,跟西方人的康乃馨不一樣,萱草是中國的母親花,最早出自《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谖草,言樹之背”,這裡的谖草也始忘憂草,也就是萱草,而背指的是北堂,就是母親居住的屋子,在古代,遊子出行,就會在母親的房前種植萱草,希望能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關于萱草,孟郊另一首詩曾經反複提及:“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遊子》)可見,孟郊這裡的寸草,當然是指的萱草。遊子心腸與對母親的思念,貫穿了孟郊的一生。

唐詩之報得三春晖(唐詩閑讀誰言寸草心)3

(詩意圖)

《遊子吟》寫作的場景是這樣的:孟郊終于在50多歲的時候,貧寒已過中年的他終于謀到了一個微小的官職,他終于有了微薄的俸祿,他立刻想到了要把在老家年邁的母親接來享幾天福,在那年的春天,在溧水河邊,孟郊眼望着遠處駛來的小船,望着船頭母親消瘦的身影漸漸清晰,寫了一輩子苦吟詩的孟郊,感情再也無法抑制,他再也不需要苦吟,不需要雕琢,他沖口而出寫出了這首平白質樸的詩作。遊子即将遠行,母親燈下縫補深情而又專注的神情,是溫暖孩子一生的光芒,那“密密縫”的針線裡縫進的是無限的親切母愛。但凡有過出行經曆的人,應當都有這樣的記憶。詩人孟郊剪取了這樣一個最簡單而又最經典的片刻,凝固在這首傳誦千年的詩篇裡,深情無絕期。

(【唐詩閑讀】之46,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