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吵架是最愚蠢的溝通方式

吵架是最愚蠢的溝通方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1:53:56

《人物》雜志,曾發起過一次關于“不好好說話”主題的征集。

其中,有一個回答這樣說:“明明說話可以溫和講述,卻總是反問;明明是關心,說出來卻是責備。不好好說話,仿佛成了許多家庭的日常頑疾。”

語言也是有暴力的,不好好說話,會讓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隔膜、甚至是敵視。

說話,看似傷的是感情,毀掉的卻是一個家。

别讓“不好好說話”破壞了一個家的風水。

要想家和事業興,先從戒掉這四種說話的語氣開始。

1

反問的語氣

網上曾有這麼一個讨論:“說話時,最容易讓人反感的語氣是什麼?”

排在第一位的是反問語氣。

有人說:“每一個不好好說話的人,都是反問句的小能手。”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攻擊性非常強,很容易傷害、得罪人的,也是反問句。

你還記得兩年前“拋夫棄女”的蘇敏嗎?

她就是因為丈夫的家暴、語言暴力、經濟AA等一些冷漠的行為,選擇了自駕遊的“出逃”。

兩年後,出于對女兒的思念,她在中秋節回了趟家。

進門後,丈夫第一句話竟是:“你還有臉回來?”

“你在外面不是很有能耐嗎?”

“你混不下去了,是不是啊?”

兩年沒有見面,丈夫沒有問候,沒有關心。一句句反問,滿是指責、輕蔑與嘲諷。

蘇敏說,準備和丈夫離婚。

一句話,可以暖心,更能傷心。有多少家庭矛盾,都源于說話時的反問語氣。

@李女士說:

人到中年,夫妻間的話語越來越少,關系日漸冷漠。有時,為了活躍氣氛,她就會在丈夫看電視時,問一兩個簡單的問題。

丈夫要麼沉默不語,要麼就說:“眼睛瞎了嗎,不會自己看?”

嗆得自己心堵、難受。

反問語氣傳達的不是友善的态度,而是蔑視和嘲諷。

它表達的是謝絕溝通的冷漠,極度的蔑視,莫名的敵意;也可能是強烈的控制。

結果,引起一方心理極度的不舒服,防禦更加堅實,發抗更加強烈。

有句格言說的好:“溫和的語言,是善良家庭中絕不可缺少的。”

把心中的不滿和委屈,用溫和的語氣說出來,家人之間就能相互理解,關系融洽,家庭的風水就會越來越好。

吵架是最愚蠢的溝通方式(一個家越過越好)1

2

責備的語氣

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獵人一起上山打獵,都打到一隻兔子回家。

獵人甲的妻子看到丈夫拎了一隻兔子回來,瞪着眼睛說:“就一隻兔子啊,這一天都幹什麼了?”

獵人甲生氣地回答:“那你自己去打回來看看。”

相反,獵人乙的妻子看到丈夫打了一隻兔子回家,喜笑顔開地說:“收獲不小啊,才一會功夫!”

獵人乙興奮地說:“一隻算什麼,下次我再打更多的回來!”

同樣一件事,語氣不同,效果截然不同。

不好好說話,是破壞夫妻關系的元兇;好好說話,是幸福婚姻的秘訣。

責備的語言會打擊人的積極性,而鼓勵的語言給與人的是動力。

生活中還有一類人,明明是關心,但是因為說話的語氣,說出來卻變成了指責。

網友@車厘子說:

她有一天心情不好,沒有食欲,一回家就對媽媽說不吃飯了。

飯做好了,媽媽喊她吃飯,喊了好幾遍,她沒應答。

她媽就開始吼叫:“餓出胃病又要我花錢!你到底是吃還是不吃?”

她把耳機音量已經調到了最大,但還是一聲比一聲刺耳。

她就不明白,媽媽明明是關心自己,為什麼要用這種責備的語氣呢?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無禮的非議和責備,這種譏諷是使誰都會感受到不安的。”

這種責備的語言,是一種疏離生命的語言,會讓人陷入充滿評判的對與錯的世界中。

這樣的語言,隻能引來另一方的防衛、回避與抗拒。即便是遵從,也隻會是出于恐懼、内疚或羞愧,而非發自内心,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選擇非暴力的語言進行溝通,就能改善夫妻關系與親子關系,家裡的風水越來越好。

吵架是最愚蠢的溝通方式(一個家越過越好)2

3

命令的語氣

網絡上有一個流行語“行動杠精”,反映了生活中很普遍的一個現象:

本來在做或正打算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忽然被人命令,就不想做了。

看到自己房間亂了,正打算收拾。媽媽走過來喊道:“趕緊把房間打掃了!都亂成什麼樣子了?”好心情瞬間沒有了。

出門時,正準備順手把垃圾帶上。爸爸說:“順便把垃圾扔了!”反抗心理一下就上來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自我決定理論”,是說對一件事情做與不做,控制權在自己手上。

但這種命令的語氣,态度生硬。感覺自己的控制權被剝奪,受制于人,從而産生“逆反心理”。

說話語氣生硬,輕則讓人心生不滿,重則可能生出怨憤。  

說話語氣柔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請求,方能心遂人願。

朋友說,老公曬被單,喊她搭把手:“過來晾被單!”

她聽了感到不舒服,就假裝沒聽到。

老公意識到自己說話的語氣,笑着說:“老婆,搭把手,一起晾一下被單。”

她高興地過去搭手。

雖然晾被單不是老公一個人的事,但是這種命令的口氣,會讓她覺得那不是她的事。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誰想要被支配、控制。

愛命令的人,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用命令的語氣說話,讓人覺得被控制、被否定,不被尊重和信任。

于是,聽者便會充耳不聞默默反抗,或者産生逆反心理對着幹,家庭關系也就變得緊張對立。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由衷地給予在你我之間流動。”

如果能以同理心,溫柔地說出期許,坦誠告知自己的請求,聽話的人就很樂意,發自内心地相互給予。

當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被理解與尊重時,愛就會流動,家裡的風水越來越好。

吵架是最愚蠢的溝通方式(一個家越過越好)3

4

不耐煩的語氣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坐在樹下,父親指着樹上一隻鳥問:“兒子,那是什麼?”

“一隻烏鴉。”

“是什麼?”父親沒有聽清楚。

“一隻烏鴉。”兒子回答的聲音比第一次大。

當父親再一次問時,兒子已經變得不耐煩了:“爸爸,那是隻烏鴉!聽到沒有,是隻烏———鴉!”

父親聽到了,沒有說一句話,起身慢吞吞走進屋裡。出來時,手裡多了一個發黃的筆記本。

父親翻到25年前的一頁,輕輕讀着:

“今天,我和兒子坐在樹下。他看見樹上停着一隻鳥,問我:‘爸爸,那是什麼呀?’我告訴他,那是隻烏鴉。過了一會兒,兒子又問,我說那是隻烏鴉……

兒子反複地問那隻鳥的名字,一共問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回答一遍,希望他能記住那隻鳥的名字。”

父親讀完日記,兒子已是淚流滿面。

不耐煩的語氣也是一種非常有攻擊性的表達方式。它好像在說,真麻煩,我想把這個包袱甩掉。

仔細想想:

當父母關心我們時,你有沒有說:“這是我的事,你别管!”

當我們教父母做事時,因為他們學得慢,你會不會不耐煩地說:“算了算了,不學了!”

兒女的不耐煩,讓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做事漸漸變得欲言又止、小心翼翼。

真正的孝順,是對父母有耐心,好好說話,安撫他們的焦慮與不安。

曾經,父母不厭其煩地回答我們兒時提出的各種幼稚的問題;現在,我們需要變換角色,“加倍奉還”。

從今天起,耐下心來,對家人和顔悅色,說溫暖的話,粘合一家人的情感,家裡的風水越來越好。

吵架是最愚蠢的溝通方式(一個家越過越好)4

5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的好風水

《姜齋文集》中說:“和睦之道,勿以言語之失、禮節之失,心生芥蒂。”

一家人好好說話,和睦相處,就是最大的幸福。

好好說話,是親子關系的粘合劑;好好說話,是婚姻最好的保鮮劑;好好說話,是子女最大的孝心。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會讓家裡的運勢越來越好。

願你我學會好好說話,尊重家人的感受與需要,将家築成溫暖的巢,讓心有可依,夢有可栖。

點亮【在看】,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