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戴樂怡畢業學校:廈門外國語學校錄取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保送)學費:7200元去北京考試,在公交車上看到天安門,我好高興,今後,我就可以在這裡讀書了
樂怡的成長記錄,媽媽如數家珍
東南網7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崔曉旭/文陳巧思/圖實習生姚立婷)小學畢業那年,11歲的戴樂怡,生活變了樣。
那年,她的家破碎了,爸爸走出了她的生活,她跟着媽媽;也是那年,她離開家鄉,來到廈門,母女倆相依為命。
一雙鞋子,一穿好幾年,踩爛了也舍不得丢;母女倆買菜,都是晚上去超市買打折菜,便宜;出門能走路到的,絕不坐車,搭公交、坐摩托車對她們來說都是“奢侈”。
但生活的艱辛沒有将她們打倒,媽媽教會她堅強、勇敢地面對生活,努力地向自己的目标前進。
成功屬于堅持者。今年1月,樂怡被保送北京外國語大學。
放學後趴在學校門口寫作業
2012年的初秋,樂怡走進了廈門的中學校園——灌口中學。
傍晚,下課鈴響,同學們走出校門,有結伴回家的,有家人來接的。
無數個這樣的傍晚,樂怡都是背着書包,在校門口停下了腳步。她打開書包,趴在石礅上,開始寫作業。天黑了,就借點路燈的光亮。“我女兒比同齡學生小一歲,不放心她一個人走,有時走不開趕不過去,她就在校門口等我……”樂怡媽媽哽咽了,再也說不下去。
樂怡的老家在廣東江門,她在那裡出生,在那裡上小學。
小學畢業那年,樂怡的爸媽分開了,她跟着媽媽一起生活。“有親戚在泉州,順道來廈門走走,一下子就愛上了這裡。”樂怡媽媽就想帶女兒換個環境生活,“我先來了廈門,女兒寄留在親戚家。”
哪知道,突然有一天,樂怡獨自跑來廈門,說想媽媽了。
當時,樂怡媽媽與人合租,出租房很小,隻能放下一張床,過道也要側着身子走。“女兒來了,沒地方睡,隻好擠在一張床上。床太小了,擠不下三個人,我的腿隻能搭到窗台上。”樂怡媽媽說。
背井離鄉母親擺地攤維持生活
母女倆背井離鄉,用了全部積蓄,安頓下來。
樂怡媽媽在集美租了個20平方米的店面,開了家服裝店,白天開店賣衣服,晚上母女倆就住在店裡。周末樂怡不上學了,也會在店裡幫忙。
可服裝店生意越來越不景氣,微薄的利潤連房租都不夠。百般無奈,服裝店隻好關門,樂怡媽媽出去擺地攤,風裡來雨裡去,賺來的錢剛夠母女倆的生活費。
母女倆租住在一間每月200多元的民房,不到10平方米,悶熱,沒有空調。門口擺着樂怡的鞋,有些破舊,已經穿了好幾年。
樂怡很瘦,也經常生病,看着讓人心疼。“她從來不要我買新衣服,在學校一餐隻吃3元錢,隻有一份米飯、一份蔬菜。”樂怡媽媽泣不成聲,“周末她回家了,我們就晚上去超市買打折菜,賺得多些錢了,才舍得買點水果。”
樂怡媽媽說,這些年,樂怡爸爸從來沒有給女兒寄過生活費,都是靠自己賺錢撫養女兒。
随時随地帶着書,高分保送北外
生活再艱辛,也沒有打倒母女倆。從小,樂怡媽媽就教育女兒,要好好學習,将來才有出路。樂怡很争氣,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學校老師都喜歡她。“她很愛讀書,公交車上讀,逛超市也要帶本書。”樂怡是媽媽的驕傲,“小時候,不寫完作業絕不出門,帶她去參加婚宴,她說要帶上書包去寫作業。”
樂怡學習很好,中考考上了廈門外國語學校,那一刻,她也給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要考上名牌大學。
樂怡英語很好,學校每年有保送生,考語文和英語兩門課,成績超過250分就有資格。
但考試要去北京,對她們來說,這可是一大筆錢。媽媽和親戚、同學借了15000元,帶着女兒赴京趕考。
樂怡沒出過遠門,最遠的就是從江門來廈門,坐大巴車。這次去北京,母女倆坐的飛機,前後待了三天,除了學校考場和酒店,哪都沒去。“坐火車路上太累太折騰,媽媽怕影響我成績。”樂怡說,“考試成績一出來,我們就馬上回了,多待一天就要多一天住宿費。”
最終,樂怡以保送身份被北京外國語大學錄取。
離開北京那天,樂怡坐在公交車上看到了天安門,雖然隻是遠遠地望着,她也很高興,很快,她就可以到北京讀書了。
兼職做家教,賺錢給自己“充電”
保送北外後,别的同學還在緊張備考,樂怡給自己找了一份兼職,在一家培訓機構當助教,一對一給學生補習英語,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一周上五次課,一節課兩個小時,60元錢。”樂怡賺來的錢,又給自己報了補習班,一個日語班、一個書法班,“上大學準備‘二外’修日語,至于書法,從小就喜歡。”
除了上課外,其餘時間,樂怡呆在出租房裡看書、讀英語,準備大學英語四六級。
女兒上進,媽媽說她不能拖後腿,樂觀生活,給女兒正能量。雖已年過四十,她也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報名學了紋繡,努力半年多,已基本學成。她隻想學門手藝找份好工作,讓女兒生活得好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