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如松起籁,飄似鶴翻空。人欲取法于天地,就要向萬物學習。古琴效法的是宇宙的音律,書法借鑒天地的線條,拳術感悟的萬物的動态。一個門派,必然井然有序,老一輩人注重輩分,在新的時代卻落空了,于是傳承出了問題,東西越丢越多,這是人禍,也是天意。與傳承相比,技藝失傳,愧對的是祖先。當人們不在把技藝當回事兒的時候,道德水準也逐漸頹喪。同門情深,就是異地相隔,見了面,也親如兄弟。各行如是,難得出人才,得個人才,就是如同燒了高香,能撐起一片天。如今,練的身上有範兒的不多,能寫出來就更好了,能為子孫後代留下些字,算是個交代,字活的比人長。
鎖骨,古時俗稱琵琶骨。鎖骨如折扇,意思是,鎖骨要像折扇一樣,能折疊或輪轉,開合靈活,形如折扇。中國武林說廢了一個人的武功,有兩種方法,一是挑腳筋,二是穿鎖骨。腳筋被挑,脖子就耷拉了。以前捕快抓到江洋大盜,怕其反抗,用鐵鍊穿鎖骨,一旦穿透,渾身癱軟。一動就會劇痛,形同廢人。鎖骨真正價值所在是,連接人體最大杠杆,也能協助手臂活動,鎖骨受損,手臂就廢了。鎖骨有力的支持着肩胛骨,沒有它的支持,肩胛骨隻能轉動,但産生不了力量。就是部位,産生了武術架形結構。上肢能夠靈活運動,要靠此處來支持手臂延展。有人胳膊僵硬,是鎖骨沒摘開。
鎖骨也要有開合,要動如折扇,這和含胸拔背分不開。含胸也稱為虛胸,此時為合;拔背就要卸甲,肩胛骨下來,一定要打開鎖骨,此時為開。打開時,兩個骨頭尖,一定要對正,成尖銳三角形。以前老人說的雞胸脯,這種人的鎖骨,會有一個凸起,脊柱拔的高,打的開勁,但不是練成的,是天生的,故而合不住勁。胸肌重要不重要?一句話,通過鎖骨練出的胸肌,就重要。僵硬不靈活的胸肌,價值不高。所以,練拳一定要通過,開合鎖骨,來帶動胸肌。鎖骨下方,有一條筋,叫喙突,非常重要,沒有胸肌可以,喙突練不出來,胸等于沒合住,扛不住大力,一轟就塌。含胸就是合胸,胸軟,難堪大用。柔勁必須有勁做支撐,否則即是犯了軟病。有人站樁,總感覺不得力,就是沒練鎖骨。扣肩,在一定程度上講,也為鎖骨提供支撐力。練好了此處,也可以開合肋骨。最為關鍵的一點,鎖骨受損或功能弱,脊柱作為最大的杠杆,就會失去作用。它的最大作用就是,手臂受力,會通過鎖骨,傳導到脊柱,再延伸到腳下,形成支點,撬動對方。此處沒練好,胸部軟塌無力,鎖不住琵琶骨,就借不到力。
練什麼拳沒關系,拳裡要練鎖骨,此骨一般有三種形,正常人一般都是淺u形;特意練過的人,可以成三角形,也叫虎琵琶,這種形的鎖骨,特别擅長撲擊,因為合力會比一般人大的多,整勁也突出。還有一種,叫鳥琵琶,活動範圍驚人,能突出一個包,也能凹成一個大坑,爆發力相當強悍,殺傷力可怕,形如老鷹。盧氏結構的先行拳法,非常注重訓練鳥琵琶,看着練起來有些笨,用鎖骨催動手臂,快速攻擊,比一般人長了接近一尺,收發自如。鎖骨練出來,等同于解放了手臂。比如通背拳,都是探着出手,這就是練鎖骨。練太極拳也如是,出手别伸手,要學會開合鎖骨,這樣就帶上了肩胛,也貫通了脊柱,都是連帶關系。太極拳倒卷肱練對了路,一條骨開,一條骨合,形如折扇。所以不要小看功架,練架子目的是,組織好結構,運用好結構,它是一門學問,也是最古老的人體運動學。
琵琶如折扇,出拳似彈簧~拳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