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址選擇
應選擇僻靜、空氣新鮮,地勢相對較高,背風、向陽、平坦,坡度在5%~35%最适宜養雞,水源充足的地方;遠離主幹道、村鎮(住宅區)、工廠、學校和其他畜禽飼養場,特别是畜禽屠宰場、肉類和畜産品加工廠。森林密度在80%以下為宜,以60%最佳;林地的樹種以落葉闊葉林為宜,夏季可遮陰,冬季落葉後又能保證足夠的陽光。
二、雞舍建造
雞舍走向坐北朝南,雞舍修建可采用彩鋼瓦加泡沫隔熱層(厚度不低于5厘米)、鋼架等材料建設,也可采用水泥瓦加木架及竹竿搭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長15~20米,寬8~10米,高2.5~2.8米,按5隻/平方米,每舍容納成年雞500~1 000隻,雞群以1 000~2 000隻為宜。用木條或竹條搭建栖架,每隻雞占15~20厘米,便于雞群夜晚休息,同時防水、防潮;設置補飼槽或桶,擺放産蛋箱,可以使用條編、木制、磚石堆砌産蛋窩,根據蛋雞的體型大小和特點,一般内部空間為寬30~35厘米、長35~40厘米、高35~40厘米,按每5~6隻産蛋雞配置1個産蛋位,放置在離地30厘米高度以上的安靜避光處,如果雙層或3層擺放,上層産蛋位下部宜設踏闆,以方便産蛋雞進入産蛋位(箱或窩)。安裝燈泡滿足照明,設置固定喂料、飲水等喂養設施,一般使用料槽和水槽時,每隻雞的料位為10厘米,水位為2厘米,也可按照每30隻雞配置1個直徑30厘米的料桶,每50隻雞配置1個直徑20厘米的飲水器。
牆體用磚頭壘砌,也可用土坯、泥墩,牆體内側根基部稍上的地方應留上下兩層産蛋窩,需壘成三七牆供雞隻進窩産蛋,以上部分可壘成二四牆。四面牆上要多留窗戶。注意四周牆根部0.5米高度内最好不要留通風孔,以防鼠或其他小動物鑽入雞舍驚動雞群或偷吃雞蛋。
室内地面為水泥地,便于清洗。在地面上鋪設草粉、稻殼等墊料,厚度控制在5~8厘米。溫度保持在20攝氏度為宜。
雞場周圍設置鐵絲網、塑料網、竹片及木欄等,網眼大小則根據能擋住雞且能有效防止其他食肉動物的侵擾,并且在圍牆周圍種植葡萄等蔓藤植物,設置的網眼大小和網的高度(1.5~2米高為宜),引導在雞舍周圍攀爬,降低夏季雞舍溫度。放養區域内應搭建一些簡易的避雨棚或遮陽棚。 育雛舍一般使用磚木結構建造的平房作為育雛舍,用火爐和白熾燈混合保溫,地面輔以刨花、谷殼、稻草等作為墊料。
育雛舍應設置換氣的窗口,既能保溫、提供新鮮空氣,又能排出舍内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
三、品種選擇
在選擇林下散養蛋雞品種時,宜選用體型小而緊湊、活潑愛動、善于覓食、耐粗飼、抗病力強的品種。最好選擇優質土雞苗或以地方雞開發的雜交雞為宜。
四、飼養管理
1、放養調教
飼養人員邊吹哨或敲盆等引誘邊抛灑飼糧,并避開密草叢,讓雞群跟随哄搶,直到全部雞群進入所要進行的放養區域。如此反複訓練,雞群建立起“吹哨或敲盆/采食”的條件反射。放養初期,每天可放3~4小時,以後逐漸延長時間,初進放養場區時宜用活動圍欄限制在小範圍内,以後逐漸擴大,放養範圍由近向遠,使雞群逐漸熟悉放養區的外界環境。為避免夜間雞群歸舍後相互擠壓,雞群夜間回到舍後,應調教雞群上栖架,如設置坡式上架等,引雞上架,如雞隻不能自動上架,飼養員應在夜間抱雞上架,調教雞隻形成歸舍後盡量全部上架的習慣。
2、放養時間
雛雞脫溫後(5周齡)後再放入林地放牧飼養。但對于農大3号等高産蛋雞,如果從雛雞脫溫後就放至散養地,既不利于飼養管理,體重和均勻度不好控制,也不利于疫苗的免疫與提高育雛和育成的成活率。最好在育雛和育成期按普通蛋雞的雞舍建築模式建雞舍,選用蛋雞育雛育成一體化的籠具,按普通蛋雞的飼養管理技術養至140日齡,等到所有免疫都做完後再散養。
4月底至10月初,氣溫适宜,雜草叢生,昆蟲繁衍旺盛,是最佳放牧時期。外界白天氣溫不低于10攝氏度,一般在每年的4~10月約7~8個月的時間。其他時間宜在氣溫較高的中午或下午可适當控制較短放養時間,主要采用舍内養殖為主、放牧為輔的飼養方式。放養場區下雨、刮風等較為惡劣氣候,宜采用舍内養殖為主,待天氣好轉再進行林下放養。
3、補飼量
根據不同季節、散養地的植被情況、蟲草的多少和雞的覓食情況确定每日的補飼次數和補飼量。一般每天補飼2次,在早晨開始開燈補光時加料飼喂1次,晚上用口哨叫雞回來後再補飼1次,而不要在每日産蛋集中的時間補料。每次補料量最好按籠養雞采食量的80%~90%補給,剩餘的10%~20%讓雞自己在環境中去采食蟲草彌補。每天給雞定時飲水3~4次。
4、飼養密度
歐盟對放牧雞飼養量的要求,一般為每公頃1 000隻以下或67隻/畝(1畝=667平方米)。國内林下放養實踐證明,飼養量以50~60隻/畝為宜,有的飼養農大3号等小型蛋雞,100~200隻/畝,具體數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可作适當調整。
5、補充光照
開産前約16~17周齡開始,稍早于普通籠養蛋雞,從10~11小時開始補起,每日固定在早上天亮之前2~3小時和傍晚将放養蛋雞收回雞舍,早晚2次補光。一般每周增加光照0.5小時,直到産蛋率達到較高位時光照時間達到每日16小時,并恒定下來。産蛋5~6個月後,将光照時間調至每日17小時。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在放養地安裝一套發電設備,以備急用。
6、産蛋調教
剛開始産蛋時,需誘導與訓練其在産蛋位(箱或窩)中産蛋。可采取在産蛋位内預先放置松軟的麥稭或幹草等墊料,并放入1~2枚空殼雞蛋或乒乓球等蛋狀物,誘使其進入産蛋。
産蛋位内的墊料要定期添加和翻動,及時去除其中的糞塊、雞毛、異物、受潮與結塊的墊料等,保證産蛋位内墊料的幹燥和清潔。 産蛋雞一般每日的産蛋高峰時間大多集中在上午8:00~11:00時,因此,蛋雞進入産蛋期每日的放養時間應避開上午的産蛋高峰期,減少雞四處亂産蛋,便于雞蛋的收集,降低勞動強度。
開産前可将産蛋箱(窩)直接放在地面上,雞隻較易熟悉産蛋環境,需及時避免阻止産蛋雞在産蛋箱外的陰暗處築巢産蛋的現象。随着雞隻對産蛋環境的逐步适應,可将産蛋箱逐步移動到合适的位置(光線較弱處、離地面20~30厘米處等),便于舍内飼養管理和安穩産蛋。
7、集蛋管理
一般情況下産蛋雞主要集中在上午進行高峰産蛋,待上午産蛋高峰期結束即将蛋雞趕出放養雞舍進行林下放養,在雞群晚上歸舍前的1~2小時内将蛋集中收集,做到當日産蛋不留在産蛋位内過夜,并關閉産蛋位,待次日早上開始補充光照時,及時将産蛋位打開,以便蛋雞産蛋。
8、輪牧方式
放養場地應根據放養數量和放養時間的長短及放養季節劃分成多片區域,一般2~4畝為一個放養區,用圍欄隔開,實行分區輪牧。一般一個放養區放養1~2周或3~4周左右,輪到另一個放養區,對輪空放養場地需進行松土、清掃、消毒和種草,采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形式,如白三葉單播每畝用種量為150克,混播每畝用種量100克;多年生黑麥草單播每畝用種量為1 000克,混播每畝用種量500克等。
9、進雛時間的選擇
高産蛋雞的放養技術采取育雛育成一體化籠養和産蛋期散養的方式。應按産蛋雞開始散養的季節來确定進雛時間,一般最好在頭年的9月初至11月初開始育雛,到翌年的3月底或4月初放養。
五、疾病防治
林下養雞同樣要注重預防,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痘等的預防接種工作。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如球蟲病、蛔蟲病、組織滴蟲病等)的防控和治療,還要防止中毒及滅鼠防害,以保障林下生态雞健壯成長。
六、注意事項
1、 平時應對雞舍勤清理,做好環境衛生消毒工作。
2、按“全進全出”的原則進行飼養,每批雞放養結束後應對雞舍内嚴格徹底清掃、熏蒸消毒,雞舍外散養地用犁深翻,灌水、種草,便于來年再養下一批雞。
3、放養時每天應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遇到惡劣天氣或天氣不好時,不要往外散養,應采取舍飼。如下暴雨、冰雹、刮大風時應及時将雞群趕回雞舍内,以防發生意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