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9:00:37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隻淺黃[1]”

  一代詩宗楊萬裡寫下了許多清新自然、意趣盎然的田園風光詩篇,映日荷葉壯美闊大“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2]”,雨打荷葉靈活靈現“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3]”,自然萬物和諧融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4]”。

  他身在朝野心在漢,力主抗金,反對議和,矢志報國,但面對南宋國土淪喪,江山空在,英雄不留,人事百般,隻能抒發“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5]”的感慨和憂慮,寫下“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隻餘鷗鹭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6]”表達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對國家統一人民自由往來的願望與向往。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1

-拓展:詩詞賞析-

1.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隻淺黃。

出自宋代楊萬裡的《新柳》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隻淺黃。

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清澈明淨的池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隻是淺淺的黃。

銀塘:指清澈明淨的池塘。且:尚,還。

未必柳條能蘸(zhàn)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柳條未必垂到了水中,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長了。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2

  楊萬裡的《新柳》一詩描摹細膩,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開,頗能代表其“誠齋體”的詩風。

  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隻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早春時節是淺黃的柳條,暮春時節柳條是深青的,這裡還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應篇首,說明柳條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繪出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的優美畫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沖破江西詩派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

  這首小詩畫面清新,節奏明快,讀來仿佛身臨其境,仿佛沐浴着融融的陽光,吹拂着和煦的春風。字字句句無不流露着詩人愛惜新柳,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深情。

  “柳條百尺拂銀塘”。作品開篇首先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初春時節柳樹池塘兩情依依的整體畫面。“百尺”寫了柳的婀娜與茂盛,“拂”寫出了柳的輕揉,像手少女的纖纖玉手輕拂着銀光閃耀的池塘。如此一來,一幅清新、煦暖、鮮亮、靈動的春樹春水圖畫就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且莫深青隻淺黃”。在這一句理,詩人以濃重的筆墨寫柳葉的顔色。“且莫”即“切莫”,有“千萬不要”的意思,但在這裡應該理解為“一點兒都沒有”,就是“一點兒深清的綠色都沒有”;“隻”限制了柳葉顔色的單一和純粹,沒有其他顔色,隻有鵝黃嫩綠,“且莫”和“隻”這兩個限制性的詞語不但傳神有效地寫出了初春時節柳樹的特點,同時還流露了詩人愛惜新柳的深情。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3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

出自宋代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大不相同。

畢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裡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同:相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bì),映(yìng)日荷花别樣紅。

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像與天相接,陽光下的荷花分外鮮豔嬌紅。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無窮:無邊無際。

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映日:指陽光。映照着日光。

别樣:宋代俗語,特别,不一樣。

别樣紅:紅得特别出色。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4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作品。

  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風光不與其他季節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更加說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與衆不同。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畢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豔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随着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塗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麼嬌豔、那麼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别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隻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詩人的中心立意不在暢叙友誼,或者糾纏于離愁别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從藝術上來說,除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隻是泛說,為虛;後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剛柔相濟。後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一。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5

3.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出自宋代楊萬裡的《昭君怨·詠荷上雨》

午夢扁(piān)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夏日午眠,夢見蕩舟西湖荷花間,滿湖煙水迷茫、荷花清香撲鼻。突然如篩豆般的陣雨敲擊船篷,發出“撲”、“撲”的聲音,把我從西湖賞荷的夢境中驚醒。

扁舟:小船。

煙水:霧霭迷蒙的水面。

打篷聲:雨落船篷之聲。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瀉清波 一作:泛清波)

以為是在西湖賞荷,卻原來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擊池中荷葉把我驚醒,夢醒後觀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葉,雨珠跳上跳下,晶瑩的雨點忽聚忽散,散了如斷線的珍珠,四處迸射,使人眼花缭亂,最後聚在葉心,像一窩泛波的水銀,亮晶晶的。

真珠:即珍珠。形圓如豆,乳白色,有光澤,是某些軟體動物(如蚌)殼内所産。為珍貴的裝飾品,并可入藥。

水銀:喻水珠。

清波:清澈的水流。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6

  這首小令用輕松活潑的筆調寫自己夢中泛舟西湖和被雨驚醒後的情景。

  上片寫夢中泛舟西湖花底,驟雨打篷,從夢中驚醒。“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詞人午睡,夢中駕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遊,煙霧缭繞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這兩句寫的雖是夢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絕妙的水墨畫,淡筆素描,勾勒出湖面勝景的一個輪廓,呈現在讀者面前。“急雨打篷聲,夢初驚。”突然,一陣暴雨擊打船篷的聲音,把他從夢中驚醒,一瞬間,先前的扁舟、荷花、煙水頓時消失,可以想見,詞人此時對夢境還有些留戀,對雨聲打斷他的美夢不無遺憾。

  下片寫醒來所見景物,與先前的夢境相映成趣。“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卻是”二字,承上啟下,把夢境和現實串在一起。原來,先前夢中聽到的“急雨打篷聲”,睜眼一看,是雨點落在門前池塘中的荷葉發出的聲音。“跳”字說明雨下得很急,與上片的“打”字相呼應。雨珠在荷葉上活蹦亂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點擊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說“散了……還聚”,若不是觀察仔細,是很難提煉出這樣的佳句來的。“聚作水銀窩,瀉清波。”“水銀”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寫出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聚合的狀貌。這兩句是說,雨點聚多了,聚成水銀般的一窩,此時葉面無法承受它的重量,葉上的積水便瀉入池中。“跳”、“散”、“聚”、“瀉”,四個動詞連用,把雨打荷葉,荷葉面上水珠滾動,周而複始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

  詞構思巧妙,意境新穎,夢境與現實對照寫來,曲折而有層次,極富變化,細細品味,似乎看到晶瑩璀燦的珍珠在碧綠的“盤”中滾動;似乎嗅到荷花的陣陣幽香,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7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出自宋代楊萬裡的《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陰 一作:蔭)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映在水裡的樹陰喜歡這晴天裡柔和的風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裡。

晴柔:晴天裡柔和的風光。

小荷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qīng)蜓(tíng)立上頭。

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8

  此詩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詩。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珑剔透,生機盎然。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點兒。于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裡,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幹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初夏風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一個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且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豔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9

鑒賞二

  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将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楊萬裡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美術家朱宣鹹以楊萬裡《小池》詩意而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與生動地反映了這一詩情畫意。▲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10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裡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将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着眼,生動、細緻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态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麼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11

5.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

出自宋代楊萬裡的《過揚子江二首·其一》

隻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

空中的飛霜使寒氣仍在,風平荻靜,江水無波。

子江:長江在揚州到鎮江間的一段,古人稱為揚子江,因其地有揚子津和揚子縣。

流霜:空中的飛霜。

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子長形,似蘆葦,秋天開紫花。

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

雲開霧散,東南的天空一片澄碧,晨光映照得江面火紅一片。

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

昔日的英雄如飛鴻一去,渺然難追,隻有壯美山川照應着雪霁晴空。

英雄:這裡指嶽飛、張浚等名将賢相。

鴻去:語出蘇轼《和子由渑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形勝:(山川)壯美。

攜瓶自汲(jí)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

過江時攜帶着瓶子取一瓶江水,煮清茶一杯,在金山絕頂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12

  這首詩開頭寫江上景色。

  首聯上句寫空中流霜,寒氣猶在,見其時為晨;下句寫風平荻靜,江水無波,狀其日為晴。

  颔聯出句寫雲開霧散,天色澄碧,複狀其晴;下句寫旭日東升,光芒似箭,又見其時為晨。若詩到此結束,那也不過描寫了清晨江面晴朗、平靜的景色而已,但緊接着的一聯,為全詩開拓了一個新的境地。

  頸聯對句的一個“晴”字,将前兩聯的描寫作了一個概括。但與“六朝形勝”連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寫氣候的晴朗了。揚子江畔,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與南朝十分相像。此時宋金已締結和議,宋朝以屈辱的條件,換得了一個苟安局面,因此揚子江畔,這古戰場也漸趨平靜。這裡的“晴”字,除指氣候外,也含有形勢平靜之意。“雪”字與出句“鴻去”呼應。此處“飛鴻”,指“千載英雄”,也就是楊萬裡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絕句》中提到的嶽飛、韓世忠、趙鼎、張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飛鴻一去,渺然難追,空于山川形勝,照應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勝中寄寓了對英雄人物的感懷和對局勢的憂慮。

  尾聯回到題上,“汲江心水”,正是過江之時,攜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時詩人正在迎接金國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絕頂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這兩句看似曠達,實則流露了對現實的無奈

創作背景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孝宗禅位,宋光宗即位。當年九月,楊萬裡奉召還臨安(今浙江杭州)為秘書監,冬,以煥章閣學士頭銜,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當時,宋金兩國每逢年節,皇帝生辰等,照例派遣使臣,作禮節性的互賀,對方則有接伴使迎送陪伴。楊萬裡此行是取道鎮江北去的。這首詩就是他從臨安赴淮河迎接金國使者途中,自鎮江過長江時所作。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13

6.隻餘鷗鹭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出自宋代楊萬裡的《初入淮河四絕句·其三》

兩岸舟船各背馳(chí),波痕交涉亦難為。

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

隻餘鷗鹭(lù)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隻能看到鷗鹭無拘無束無人管束,自在地在南北之間飛翔。

鷗鹭:鷗鳥和鹭鳥的統稱。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14

  因眼前景物起興,以抒發感慨。淮河兩岸舟船背馳而去,了無關涉;一過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設之界。這裡最幸運的要數那些在水面翺翔的鷗鹭了,隻有它們才能北去南來,任意翻飛。兩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見。“波痕交涉”之後,著以“亦難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轉,頗具匠心。詩人采取了虛實相生的寫法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弛、波痕相接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後兩句實寫鷗鹭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一、人民自由往來的願望。

創作背景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裡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詩以抒懷。

楊萬裡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小荷尖尖柳條拂塘)1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