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膈肌痙攣
打嗝是嬰兒期一種常見的症狀。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痙攣,橫膈膜連續收縮所緻。
膈肌運動是受寶寶的神經控制的,孩子出生後一兩個月,由于調節橫膈膜的神經發育尚未完善,當孩子受到輕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氣,吸奶太快時,膈肌會突然收縮,引起快速吸氣,同時發出“嗝嗝”聲。
媽媽們隻需:
當嬰兒打嗝時,先将嬰兒抱起來,輕輕地拍其背,喂點溫熱水或者幾口奶有個吞咽動作。
媽媽們需要注意:
不要在嬰兒過度饑餓或哭得很兇時喂奶,這也是避免寶寶打嗝的措施之一。
很多媽媽除了會給寶寶扛到肩頭拍嗝,其他的方法都不會,今天就教給大家怎麼拍嗝
第一種就是扛起來拍
第二種坐着拍
第三種,趴着拍
趴好後像拍痰似的拍
02
睡覺驚,手腳抖
初生嬰兒的大腦發育還很不完善,但大腦皮層以下負責動作的神經中樞和脊髓在功能上卻已達到相對比較完善的程度,因此新生兒有些動作是受皮層下中樞支配,而并不受大腦皮層的控制,所以常常可以出現不自主的、無目的性的抖動,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更不會影響智力發育。以後随着年齡的增長,大腦發育不斷完善,這種不自主的抖動将會自然而然地減少,以至最後消失,而被有意識的、自主的動作代替。
驚跳反射
有些寶寶在收到聲音刺激的時候出現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者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的情況,有時候一下把自己吓醒,哭鬧厲害,睡覺困難。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莫羅反射,也叫驚跳反射。
這種反射要到寶寶3-5個月才會消失。
但是如果超過4個月還有驚跳反射,我們要帶寶寶檢查一下了,排除有沒有神經的病變。如果寶寶超過6個月還是有驚跳反射那就肯定有神經的病變了。
因為驚跳反射非常容易讓寶寶自己把自己吓醒,導緻睡眠時間短,哭鬧多,害怕聲音,讓媽媽們很頭疼,所以我們在寶寶睡覺的時候給寶寶們打個舒适的襁褓,幫助他們管理好自己的手,不再讓寶寶變睡渣。
有的媽媽說,前幾天我不是講過不能包襁褓嗎?影響髋關節發育!咱們今天講的襁褓隻是包上身。
其實我比較建議大家用紗巾包襁褓,因為寶寶比較怕熱,我們很多家長都不願意給寶寶開空調或者降低室溫,如果再用這些包布打襁褓很容易引起捂熱綜合征。(在發熱那篇講過,包裹過嚴過渡捂熱嚴重的可引起寶寶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
前幾天我發現一種方法特别有創意,就是用絲襪,薄薄的絲襪上面正好包裹上肢和身體,腿部正好可以分開随意踢,既不捂,有包裹效果好!建議媽媽們用新的沒穿過的絲襪,清洗幹淨去除靜電使用!
好了!希望這些小辦法能夠幫助到新手寶媽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