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禮記二則的題及答案

關于禮記二則的題及答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14:16:52

《雖有嘉肴》

1、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嘉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親身學習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使說理淺顯易懂。(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

2.課文結尾引用《兌命》的語句,有什麼作用?

引用論證。短文闡述了中心觀點——“教學相長” ,再引用古代名言,來強化自己“教學相長”的觀點。

3. 《雖有嘉肴》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教學相長也。人學習之後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後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4. 《雖有嘉肴》說理邏輯嚴密,條理分明,說說文章的論證思路?

①文章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設喻類比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②接着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歸結出“教學相長”的中心論點,

③最後引用《兌命》“學學半”進一步補充論證。

5. 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請談談“教學相長”的道理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1)隻有學習以後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後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2)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6.“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兩者之間是什麼關系?

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節。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系,兩者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後者則隻從教的角度來說明,是對前者的補充。

兩者關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後者是引用論據來補充強調觀點的,兩者是主從關系。

7.《雖有嘉肴》語言有何特點?

1)多使用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

2)有較強的邏輯性。先是以類比強調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讨論其效(自反和自強),最後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

《大道之行也》

1. “大道”指什麼?“大同”指什麼?“大道之行”指什麼?

大道:理想社會的最高準則。

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2. 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3.大同社會怎樣選拔管理者?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怎樣?

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4.“大道”和“大同”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大道”與“大同”之間是前提與結果的關系,施行大道,才能實現社會大同。

5.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

天下為公、夜不閉戶、鳏寡孤獨

6.内容理解(填空)。

(1)“ 大道 ”是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社會的綱領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

(2)選舉社會管理者的标準是“ 賢 ”和“ 能”,即要求“ 德才兼備 ”。(用成語填空)

(3)在“大同”社會裡,現實社會中的“ 謀 ”和“ 盜竊亂賊”等諸多黑暗現象将不複存在,代之而興的是一個“ 外戶而不閉 ”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7《大道之行也》邏輯嚴密,條理分明,說說文章的結構。

第一層 :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天下為公(政權公有化),選賢與能(選舉民主化),講信修睦(民俗民風,講誠信、求和平)

第二層:“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第三層:結語——謀亂不作。“大同”社會。

8.結合全文,你認為大同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當代中學生怎樣做能更接近于大同夢?

大同社會是一個理想社會,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誠信和睦,人人都能得到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社會安定,夜不閉戶。

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從小樹立“天下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9.《禮記》中的名言警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關于禮記二則的題及答案(二則知識點梳理)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