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10米健将

10米健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21:23:30

來源:廊坊雲報

10米健将(十米杆上見功夫)1

廊坊日報訊“動作要标準,手再往上擡……”3月20日,在文安縣左各莊鎮左各莊杆會會址,今年71歲的左各莊杆會第五代會長蘆德祥正在輔導30多名青少年學習杆藝。隻見學生們圍着一根8米左右的粗杆,爬上爬下,做着各種表演動作。

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左各莊杆會,因其表演難度大、功夫深,堪稱世間雜技一絕。左各莊杆會創辦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年少時,小夥子們爬上杆頂表演;中年之後,便在杆底扶杆,保護表演者。這一上一下,凝聚了一代代左各莊人的堅守與傳承。

在練習和表演中,人們不僅練就了超高的技藝、鍛煉了健康的體魄,還磨練了堅毅勇敢的心智。更可喜的是,當不少非遺項目面臨傳承尴尬時,2018年,左各莊杆會在當地校園掀起非遺傳承新風尚。

一根老杆 580年曆史

左各莊鎮位于千裡堤上,奔騰的澱河之水給這裡帶來了富庶和繁華,可謂人傑地靈、物阜民豐、文化璀璨。

據不完全統計,左各莊鎮有幾十道花會。每逢年節或重要活動,各類民間花會便紛紛亮相,大顯身手,或吹或打,或拉或唱,或演或跳。花會成員都是土生土長的莊稼漢。在這些花會中,杆會可圈可點。

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源于古代春秋兩季的祭祀活動。在佛事、廟會、春節等重大活動或節日,包括杆會在内的各種花會集會同時表演,形成競技場面,稱為“會”或“鬧社火”。關于左各莊杆會從何時創辦,又是由誰發現,至今沒有文字記載。唯一的證物就是左各莊鎮崇新村保留下來的一根大杆。這根老杆高8米,平均直徑22厘米,杆的底部刻有“明永樂十三年”字樣,杆體泛着溫潤的光澤,保存至今有580年的曆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左各莊杆會之所以出名,全靠有合适的大杆。這是我們的寶物,祖祖輩輩都供奉着。”蘆德祥說。

百年技藝 享譽四方

與其他地區杆會不同,左各莊杆會主要使用活杆,表演時,杆不必固定。人們将杆插在一個木盤上,十來個中年男子踩着盤、扶着杆,一個或多個演員爬到杆頂表演動作,表演結束後,其他演員再陸續上去表演。

“我爺爺也曾是會裡管事的。在我小的時候,他總給我講杆會的故事。我父親當過村長,他也很支持杆會。”蘆德祥,皮膚黝黑,身闆直挺,透着樸實和硬朗。他從8歲起練習杆藝,曾一度是左各莊杆會的主要演員。

上了年紀後,蘆德祥不再上杆,他便開始專心制作表演用的套子等道具。采訪中,蘆德祥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親手制作的幾十種套子(類似繩子,便于演員在杆上做動作),它們大多是用麻繩搓成的,非常結實。套子的質量關乎演員的安危,制作過程複雜。“出會前我都要檢查一遍。一個套子頂多用一二年,有的套子需要承受5個演員的重量。”

多年來,杆會不斷推陳出新,提高難度,從單人表演發展到多人表演,從蹬、支、摔、扣、倒等發展為雙挂、三卧、四坐等動作。蘆德祥介紹,杆會表演首先從爬杆、亮相、童子拜佛開始,然後進行展示。目前,杆會能表演百餘種動作,最多可由 七人表演。随着杆會不斷發展成熟,演藝水平越來越高。

1996年,左各莊杆會獲全國花會大賽表演獎;2006年,央視《聚焦三農》欄目對左各莊杆會演出進行了5天的跟蹤報道;2011年,左各莊杆會參加央視《歡樂中國行》欄目錄制……

杆房内,展示着近幾年來杆會的部分榮譽。一次次精彩亮相,使左各莊杆會深受廣大觀衆喜愛,在國内引起了熱烈反響。2008年,左各莊杆會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如今,左各莊杆會有會員百餘名,其中演員40餘名,年齡最小的6歲,最大的75歲。杆會擁有固定的專用訓練場地,每年都會參加全縣花會調演及鎮政府春節彙演,并深入鄉村、企業演出,活躍了城鄉文化。

走進校園 接續傳承

與大部分非遺項目不同,左各莊杆會上杆演員年齡全部在40歲以下。40歲以後,隻能做一些後勤工作。培養接班人對于杆會來講極為迫切。

“12歲至16歲是學習杆藝的黃金年齡,20歲以後,提高的空間就有限了。一旦到了40歲,最多45歲,體力下降,就上不了杆了。”蘆德祥介紹。

早在十多年前,左各莊杆會便注重培養孩子兵。“杆會需要的是青少年,青少年哪裡去找,隻能是學校。”蘆德祥說,目前,杆會裡的40餘位演員,有30餘位來自文安七中。

2018年初,文安縣第七中校長楊鴻鳴和相關教師利用教師例會、班主任會等時間,對師生進行宣傳動員,最終确定在每周三下午第一節課授課。楊鴻鳴特意在學校食堂騰出空地,用于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12月22日,左各莊杆會的小演員們登上了央視大舞台。他們現場爬上9米高的杆頂,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引得台下觀衆拍案叫絕。

楊鴻鳴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讓“非遺”走進校園,不僅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嘗試。通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參與,讓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63年,我的高杆人生一眨眼就過去了。看不到杆會的傳承,我怎能放心?”今年2月18日,左各莊杆會第四代會長張家棣病逝,眼看着老一代傳承人一個個離開,蘆德祥心裡很不是滋味,“如今,‘杆’進了校園,我便沒有遺憾了。”

(記者 張泰源 通訊員 王晖 文/圖 編輯 李雨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