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感覺說得挺對,比如我國目前共有19座核電站(其中3座在建)、62個核電機組(其中47個在運行),都建在沿海地區。内陸沿河、沿湖地區根本就沒有一座核電站。
其實這是一個僞命題。看看全球的情況,截至2014年底:
全球在運核電機組442個,有220個建在内陸。
美國有65座核電站,其中39座建在内陸。
法國更厲害,19個核電站,位于内陸地區的就有14個,法國8條内河兩畔都建有核電站。
全球核電站分布圖
美國核電站分布圖
法國核電站分布圖
中國為什麼不在内陸建核電站❓其實這也是一個僞命題。
我國制定的核電發展戰略是“加快沿海核電發展,積極推進内陸核電項目”。到目前為止,湖北、湖南、吉林、安徽、重慶、河南、江西、四川、甘肅等内陸省份,還有廣東、廣西、浙江等沿海地區的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内陸核電廠的選址和初可研工作。這些地區大都有不止一個建設四台百萬千瓦級别核電機組的廠址。
中國核電站分布圖(運行、在建及規劃)
既然規劃了,為什麼現在不建呢❓核電站分布在内陸還是沿海,在安全與環保要求上沒有本質區别,世界各國主要根據所處地理位置、地質、水文、地震、環境、電力需求、建廠條件或成本因素在權衡。但是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發生後,除了上面的因素,安全與社會認知提到了首位,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已經批複的内陸地區核電站,比如湖南桃花江核電站、湖北大畈核電站、江西彭澤核電站等都暫停實施。
江蘇連雲港田灣核電站
為什麼海邊的核電站風生水起,内陸的就搞不起❓建在海濱的核電站,一般直接利用海水來對核電機組進行冷卻,在冷卻水資源、廢熱排放、應急、廢水排放等方面更有優勢,而且回旋餘地大。比如冷卻水,海水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隻要冷卻動力系統和管道系統可靠。遇到核洩漏事故,實在沒招可使時,就先把廢水往大海裡排,不利影響至少不會馬上就出現。
建在内陸的核電站,一般用冷卻塔來對核電機組進行冷卻,相對風險就很大。最關鍵的是水的影響,既怕冷卻水資源不夠穩定,不如江河、湖泊内在枯水期或突遇大旱等極端氣候,冷卻水不夠用就麻煩了;又怕極端洪澇災害,核電站内有水排不出去,就會導緻機組事故或宕機。而且如果真的發生了核洩漏事故,超量的輻射排放不論是通過大氣、還是水路,擴散之後,應急管控都将難度增大。
内陸核電站示意圖(圖中大煙囪是自然通風冷卻塔)
誰着急建設内陸核電站❓一是内陸地方政府,比如湖南省,一次能源不足,通過核電可以改善能源供應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而且核電站建設周期長,也能拉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所以政府發端的前期工作都會對前景描繪得相當完美。
二是部分電力建設公司,最直白的就是又有活幹了,還能養活一幫運營人員,帶動上下遊配套投資和建設,最後還能通過賣電掙錢。所以常見各個電建公司在各種平台對内陸核電站建設鼓與呼。
俗話說站着說話不腰疼,和誰利益相關度小誰就不着急。比如選址周邊的居民,肯定最擔心核事故帶來的影響,會極力反對。
而核電站建設絕不是一個省就能決定的,因此中央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從社會綜合效益、安全和社會認知等角度考慮,也會慎之又慎,絕不會輕易下決心,即使國外已經有很多成熟的案例,因為不容有失。
随着我國三代自主核電、四代核電技術、示範工程建設和商業機組運行的經驗逐步提升,在安全保證方面,比如非能動技術、高溫氣冷堆技術的完善,我國内陸核電站建設還會接着實施,甚至蓬勃發展。
關注@工程師天張,為你講解熱點新聞背後的科學知識。
#全能創作家# #科學燃計劃# #核電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