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以來,出國留學的熱潮也持續高漲。而對于已經結束的22 Fall來說,縱觀整個研究生申請季,“卷”似乎成了去年申請季的核心話題。
項目太“卷”,往年穩錄的背景标化,今年直接收到拒信一封;學校太“卷”,更新政策,拒絕“海王”,不夠優秀、“專一”統統不要;地區太“卷”,英港“一offer難求”,心理預期一降再降,保底變沖刺…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争,“兩條腿走道”的申請策略不可不考慮,多國家、多地區混申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提高錄取率。
留學地區比較
據國際教育協會(IIE)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超過560萬國際學生在全球範圍内進行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習。盡管由于一些原因留美學生人數有所下滑,但其數量仍位居各國之首。
英國此前一度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留學生出國的首選。政治環境,疫情管理表現,以及對留學生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在很多學生和家長心中,英國是之前疫情爆發前期主流留學地區中做得比較好的。
來源:港中文申請郵件
除此之外,近些年來選擇到香港地區讀書的同學們也一年多過一年。拿22Fall的香港中文大學來講,社科方向的經濟學研究生申請,保守估計将超過3000 ,而一個班級40人,即使增設到兩個班,也至多不過80人,申請難度可想而知。
後疫情時代以來,全球各地已在防控政策上更加遊刃有餘,各大高校也在保證學生健康的首要前提下,逐步恢複線下教學,留學态勢也正趨于正常。
新的一年,留學家庭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化和理性化,多國多地混申已是常态。在前期準備的過程中,需要将哪些因素納入考量範圍,我們接下來也為大家詳細解讀。
美國
1
學制
美國碩士項目的時長為一年到兩年時間不等,其中,最快10個月即可畢業。此外,入學時間分為兩季,春季和秋季。其中,秋季入學可選擇的項目普遍較多。
2
申請時間
一般情況下,頂尖高校的研究生申請會在9~10月陸續開放,優先輪通常在12~1月截止,來年2~5月陸續截止最終輪申請。
3
申請要求
成績要求:建議GPA在3.0 ,相當于各科均分80%以上。
語言要求:對于陸本的學生,如果想申請Top30的學校,需要雅思7.0/托福100,部分學校可能放寬至雅思6.5/托福90。
GMAT/GRE:之前由于疫情影響,申請部分項目可選擇性提交GRE/GMAT分數,但大部分計算機、數據類、商科類項目則必須提交。23 Fall預計大多數項目将恢複正常标化要求。GRE成績在325 或者GMAT成績在700 會比較有競争力。
個人陳述及Essay:在文書中,一般會要求申請者涵蓋的内容包括:對申請專業的看法,自身的學術經曆及過往項目,申請動機等。有的學校還會指定内容,要求申請人多寫一篇學術相關的Essay(比如JHU要求兩篇Essay)。可發揮性非常大,也是招生官最看重的部分。
推薦信:每個學校基本要求2~3封推薦信。
工作要求:部分項目(如商科類)會明确指出需要相關實習/工作經驗。
4
申請重點
- PS文書/CV相關經曆/RL推薦信
- GRE/GMAT分數
- 對本科學校無梯度要求,看重綜合競争力
5
簽證須知
美國對于持有F-1簽證的學生有兩種實習簽證:在校時申請的CPT簽證與畢業後申請的OPT簽證。
一些與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相關的STEM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享有36個月的OPT簽證,而非STEM專業的學生隻有12個月。
對于畢業後想留在美國發展的學生,還需要申請H-1B工作簽證,但需通過抽簽獲得。
今年,美國政府恢複H1B随機抽簽的方式,撤銷特朗普政府頒布的“按薪分配”改革方案,并新增22個STEM專業,也為不少留學生帶來了利好消息。
來源:White House
英國
1
學制
英國的碩士項目一般有兩種:
1. 授課型項目(Taught Postgraduate Courses),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一年制項目,包括MSc,MA,MBA等,為期9~12個月。
2. 研究型項目(Post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s),包括MPhil,MRes等,學制2年左右。
2
申請時間
申請時間線跨度較大,根據專業和學校的不同而變化。大部分院校在9月中旬到10月初開放申請,在來年1~3月份截至申請。
英國院校以滾動錄取為主,先到先得,熱門項目在網申開放後很容易被擠滿名額。哪怕是分輪次審核申請的項目,也建議國際生盡早遞交申請材料。
3
申請要求
成績要求:同美國,建議GPA在3.0以上,不同梯度有不同的要求,對陸本學生的成績卡得比較嚴格。
語言要求:Top10學校一般需要雅思7.0,普通學校基本要求雅思6.5即可。允許缺少雅思成績遞交申請,拿conditional offer。如果達不到語言要求,可以選擇讀預科或語言班。
GMAT/GRE:基本不要求标化成績GMAT/GRE,但沖擊G5等頂尖學校建議帶成績申請。
個人陳述及Essay:大部分要求和美國一樣。部分項目需要提供2000字的學術論文;研究型的項目需要提交Research Proposal。如有學術/競賽/獲獎會利于競争力的提升。
推薦信:每個學校基本要求2~3封推薦信。
工作要求:熱門院校和專業建議有一定實習/工作經曆比較有優勢。
4
申請重點
- GPA成績
- 本科院校梯度
- PS文書
- 雅思語言成績
5
簽證須知
英國于2020年重新恢複了PSW的2年簽證。PSW簽證是英國專為國際學生提供的,為期2年以上的留英工作簽證。
從2021年開始,符合要求的英國留學生畢業後,即可獲得2年以上的PSW簽證(博士3年)。
加拿大
1
學制
加拿大碩士項目(Master Degree)。授課型一般為1-1.5年,研究型一般為期2-3年。
2
申請時間
申請開放時間主要集中在9月到轉年1月之間。不同學校之間的申請截止日期不同,部分采用rolling的形式。
3
申請要求
成績要求:建議各科均分至少在80%以上。
語言要求:Top5學校需要雅思7.0,申請其他學校雅思6.5即可。
GMAT/GRE:除了部分硬核專業需要提供之外,大部分無要求标化要求。但建議提交
個人陳述及Essay:大部分要求和美國一樣,字數在200-500字以内。部分商科項目有Essay要求。
推薦信:每個學校基本要求2~3封推薦信。
工作要求:部分項目有工作經驗要求。
4
申請重點
- PS文書/CV相關經曆/RL推薦信
- 對本科學校無梯度要求,看重綜合競争力
- 加本學生
5
簽證須知
加拿大碩士學位畢業後,畢業後180天内都可以申請畢業後工簽。
學習時間在八個月以上,兩年以下的課程一般工簽時長與學習時間長短一樣。兩年以上的課程的同學則會獲得三年工簽。
對于有移民打算的學生,需經過省提名以及聯邦階段申請通過,就可獲得永居證明,完成後續的手續就可以成為加拿大正式公民。
香港
1
學制
1. 授課型項目(Taught Postgraduate Courses),包括MSc,MA,MBA等,為期1年左右。
2. 研究型項目(Post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s),分為 M.Phil 和 PhD,學制2年左右。
2
申請時間
同英國碩士申請,申請時間線跨度較大。
港三所在9月中旬到10月初開放申請,多在1~3月份截至申請。
3
申請要求
成績要求:港大、港科大以及港中文要求均分80%以上,對陸本梯度要求較高。
語言要求:建議雅思7.0 。
GMAT/GRE:無硬性要求,但建議提交。
個人陳述及Essay:大部分要求和英、美申請一樣。部分項目需要提供2000字的學術論文;研究型的項目需要提交Research Proposal。
推薦信:每個學校基本要求2~3封推薦信。
工作要求:部分項目有工作經驗要求。
4
申請重點
- GPA成績
- 本科院校梯度
- PS文書
- 雅思語言成績
5
簽證須知
就讀學士學位或以上的非本地生可以申請校園兼職,每周兼職時間上限為20小時,暑假期間兼職時間沒有限制。
畢業後學生可以申請IANG工作簽證,并在之後6年内受聘于香港企業,讀書加工作一起在香港地區連續居留7年後,申請人及其家屬可獲得香港特區護照。
新加坡
1
學制
1. 授課型項目(Master's by coursework),包括MSc,MA,MBA等,為期1-1.5年。
2. 研究型項目(Master's by research),學制為2年。
2
申請時間
與香港地區相似,同英國碩士申請,申請時間線跨度較大。
一般在9月中旬到10月初開放申請,多在1~3月份截至申請。
3
申請要求
成績要求:陸本985/211院校要求80分以上,雙非院校要求85分以上。
語言要求:建議雅思7.0 。
GMAT/GRE:部分專業需要提交。
個人陳述及Essay:大部分要求和英、美一樣。部分項目需要提供2000字的學術論文;研究型的項目需要提交Research Proposal。
推薦信:每個學校基本要求2~3封推薦信。
工作要求:部分項目有工作經驗要求。
4
申請重點
- GPA成績
- PS文書
- 雅思語言成績
- 綜合競争力
5
簽證須知
畢業後的工作簽證類型分為三種:勞務準證(WP)、工作準證(SP)、就業準證(EP),其中,就業準證(EP)級别最高。
本科或碩士留學生畢業後如果被新加坡本地公司錄用,就可以去移民局申請就業準證(EP),工作半年後可申請永久居民(PR)。
混申申請建議
對于申請越來越“卷”的英聯邦地區的項目來說,向美國的錄取政策靠攏是大勢所趨,考察因素包括但不限于PS、實習、本科梯度、标化考試成績、面試表現、實習經驗等綜合背景情況。
此外,由于各大高校的“收緊政策”,22Fall後不提倡“海王式”申請,建議同學們在申請前确定好項目方向及學校定位。多國多地混申雖然是分散風險,但絕不意味着可以盲目狂申。
希望同學們都能早規劃、早準備!确定好申請方向,快、狠、準一擊制勝,收割offer,圓夢名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