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躍思(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一到秋冬季,
霧霾就如約而至,
這兩天的北京更是霧霾重重!
話說吸了這麼久,
你分得清霧和霾嗎?
今天
知力君就帶你來一次
空氣質量相關名詞大充電
01
霾
霾的氣象學定義為:“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均勻地浮遊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組成霾的粒子極小,不能用肉眼分辨。霾與晴空區之間不能像霧一樣形成明顯的邊界。中國氣象局地面觀測規範中霾的判别條件是能見度小于10千米,相對濕度小于80%;而相對濕度為80%~95%時,則需要人為對大氣成分進行甄别。
02
霧
霧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天氣現象。在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氣溫較低,相對濕度接近100%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純粹的霧,應該對人體沒有傷害,但目前,我國城市區域幾乎不存在這種霧。
03
霧霾
霧霾是科普用詞,是指霧和霾的混合體,氣象部門表示為“霧-霾”,以表示霧和霾的各不相同。目前我國城市區域基本上不存在純粹的霧,也沒有純粹的霾(沙塵暴除外),均是二者的混合物。由于非專業人員難以用肉眼分辨霧和霾,因此,霧霾一詞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形容空氣質量糟糕的名詞。
04
灰霾/煙霞/霭
灰霾一詞來源于英文Dust-Haze,是指“灰塵”造成的霾,而不是指“灰色”的霾;煙霞和霭古時候都是指由炊煙形成的一種煙塵意境,實際上就是由于生物質燃燒形成的霾,英文均用Haze表示。我國香港天文台仍稱霾為煙霞,而霭一詞目前已少有人用。
05
PM 2.5
霾的本質是大氣中PM 2.5 濃度超标。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的首字母縮寫。PM 2.5 是指大氣中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除此之外,還有光學等效直徑和電遷移等效直徑等)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大氣顆粒物的總稱,也被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粒徑大小不到人的發絲的1/25。PM 2.5 的元素組成極其複雜,幾乎包含元素周期表所有元素;一般分為硫酸鹽、硝酸鹽、氨鹽、有機物、黑碳、海鹽和礦塵等七類,涉及萬種以上有機或無機化合物,堪稱“小粒子、大世界”。目前我國中東部地區PM 2.5 來自一次排放源的較少,以一次排放的污染氣體和納米級粒子通過物理和光化學過程生成的二次粒子為主。
今日知識點
中學化學:PM2.5
(文中所用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