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回族飲食風味特色

回族飲食風味特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6:01:22

回族飲食風味特色?概況 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回族的飲食習慣,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回族飲食風味特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回族飲食風味特色(回族飲食習慣簡介)1

回族飲食風味特色

概況

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回族的飲食習慣。

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緻。如:甯夏回族偏愛面食,喜食面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面、打鹵面、肉炒面、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随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産的青魚、鲢魚、鳇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 回族長于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發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腌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甯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甯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鹵雞和白運章包子,遼甯沈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陝西的牛羊肉泡馍,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地都很有名氣。盛行于甯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肴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别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谥美之詞。

日常食品

居住在城市的回族,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制牛羊肉泡馍,或烙饦饦馍配炒鹹菜吃,或配臘牛羊肉吃,還有的老人喜歡配炒花生米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馍的人也較多,還有很多家庭喜歡吃饦饦馍配炒菜。炒菜一般也較簡單的家常菜,如蓮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絲、醋溜西葫蘆、辣子炒鹹菜、炒辣子醬等。晚餐大多數都吃面條,面條的種類很多,有碎面、長面、撈面、籠面等,也吃餃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餅等。

散居在各地農村、山區、牧區的回族,其飲食習俗多受居住地的影響。例如甯夏南部山區的回民,以土豆、荞麥、莜麥、糜子、豌豆為主食,新疆阿爾泰地區回民吃馬肉和奶食品,米面食品退居次要地位,這顯然是受哈薩克飲食習俗的影響,居住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藏一帶的回民,主食與藏民一樣,吃青稞、豌豆、三餐離不開糌粑和酥油茶。西北地區農村的回族飲食,最有特色者當屬民間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舉辦婚喪禮儀活動中,多用這種宴席招待衆多的客人及親屬。

從總體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鮮明的特點: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傳統主食,其品種之多,花樣之新,味道之香,技術之精,都是無與倫比的,顯示回族人民的聰明才智。據統計,回族飲食中,面食品種達60%多,而其他品種中,也或多或少地運用到面粉。拉面、馓子、饸饹、長面、麻食、馄饨、油茶、馄馍等等,經過回族人的制作,都會成為待客的美味佳品,甚至外國人也是一吃為快,好不留戀。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這和阿拉伯穆斯林喜歡吃甜食有一定的淵源關系。阿拉伯穆斯林婦女生下小孩後,用蜜汁或椰棗抹入嬰兒口中,才開始哺乳;甯夏回族嬰兒出生後,也有用紅糖開口之俗。回族著名菜肴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裡脊等。米面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涼糕、切糕、八寶甜盤子、甜麻花、甜馓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餅、糊托等,甯夏回族還把穆斯林的傳統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調制面團時,給裡邊加入蜂蜜、紅糖等。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回族特别喜愛吃牛羊肉,這和伊斯蘭教的飲食思想有關。伊斯蘭教倡導食用牛羊雞鴨魚等肉,禁戒豬驢騾及兇禽猛獸之肉。劉智在《天方典禮》中說“飲食,所以養性情也”,“凡禽之食谷者,獸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又說“惟駝、牛、羊獨具純德,補益誠多,可以供食”。伊斯蘭教所倡導的食物,都是佳美的食物。所謂“佳美的食物”,馬堅先生解釋說,就是純潔的、可口的、富于營養的食物,更具體地說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觀形象、鮮香的嗅覺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以羊為例,性情溫順,自身潔淨,其肉美味可口,同時還對身體有滋補食療作用。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經常食用羊肉,可以開胃健力,散寒助陽,益腎補虛。

回族飲品

回民最喜愛的傳統飲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飲料,又是設席待客最珍貴的飲料。茶是回族人民飲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西北東北或西南,也無論是城市鄉鎮或農村,隻要到回族家做客,熱情的主人都會首先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酽茶。回族很講究茶具,不少回族家庭都備有成套的各式各樣的茶具。過去煮茶或沏茶所用的壺,一般都是銀和銅制做的,形式多樣,别具一格,有長嘴銅茶壺、銀鴨壺、銅火壺等。現在沏茶一般都用瓷壺、蓋碗或帶蓋瓷杯,煮茶多用錫鐵壺,夏天講究用紫砂壺。

蓋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種獨特的飲茶方式,相傳始于唐代,相傳至今,頗受回族人民喜愛。蓋碗茶由托盤、茶碗和茶蓋三部分組成,故稱“三炮台”。每到炎熱的夏季,蓋碗茶便成為回族最佳的消渴飲料;到了嚴寒的冬天,農閑的回族人早晨起來,圍坐在火爐旁,或烤上幾片馍馍,或吃點馓子,總忘不了刮幾盅蓋碗茶。

回族人還把蓋碗茶作為待客的佳品,每逢古爾邦節、開齋節或舉行婚禮等喜慶活動,家裡來了客人時,熱情的主人都會給您遞上一盅蓋碗茶,端上馓子、幹果等,讓您下茶。敬茶時還有許多禮節,即當着客人的面将碗蓋打開,放入茶料,沖水加蓋,雙手捧送。這樣做表示這盅茶是專門為客人泡的,以示尊敬。如果家裡來的客人較多,主人根據客人的年齡、輩份和身份,分出主次,先把茶奉送給主客。

喝蓋碗茶時,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葉,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盤,右手抓起蓋子,輕輕地“刮”幾下,其作用是一則可滗去浮起的茶葉等物,二則是促使冰糖融解。刮蓋子很有些講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每刮一次後,将茶蓋呈傾斜狀,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連吞飲,也不能對着茶碗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飲。主人敬茶時,客人一般不要客氣,更不能對端上來的茶一口不飲,那樣會被認為是對主人不禮貌、不尊重的表現。

回族禁忌

回族穆斯林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别人在自己家裡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顔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回族穆斯林在飲食方面最突出的習慣就是禁食一些食物,而且有比較嚴格要求。在肉食方面,回族隻食蹄分瓣反刍的動物肉。如牛、羊、駱駝、鹿、山兔的肉等;禽類中隻食雞、鴨、鵝、鸠、鴿的肉等;在水産中隻食魚、蝦。在這些可食 動物中,不吃自死的,也不吃外族人屠宰的;必須是清真寺四掌教(刀師傅)或阿訇屠宰的方可食用。

回族穆斯林除了不吃豬肉外,還不吃下列動物的肉:有爪子的、不反刍的獸類,如、騾、驢、貓、狗、象、虎、豹、熊、狼、狐狸、鼠、貉的肉;性情兇暴的禽類,如鷹、鹞、鹫、枭、烏鴉的肉;兩栖類的蟒肉,爬行類動物中的蛇肉;水産類中奇形怪狀的生物,如龜、泥鳅、蛙、蚌、海參、蜇、蟹等(但海産品的禁食範圍有些變化)。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是穆斯林行為的最高規範。《古蘭經》上既規定禁食,那麼,所有穆斯林就必須遵守這些教規。這些禁食的教規,經過長期的曆史發展,逐漸演變為穆斯林的生活習慣。這些食物禁忌習慣,已被廣大穆斯林所接受曆代相襲。

(明天開始介紹甯夏各地特色美食及做法,敬請期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