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行政區劃調整過程中,改名是很常見的形式,很多城市都有改名的經曆;其中最成功的莫過于大庸市改為張家界市、中甸縣改為香格裡拉市,它們的新名字不但更大氣,而且有更大的名氣,這對于旅遊型城市來說是一個雙赢的局面,因此城市改名也應該辯證的來看。
地名改名現象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況:A打算改名,但最合适的地名是地正在用,一般遇到這種情況,A就會重新考慮一個名字。但也有反其道而行的,A改名用了B的名字,B隻能改其他的名字,比如今天提到的這兩個地方:2016年江西省星子縣撤縣設市并更名為廬山市(縣級),為了避免同名,原九江市廬山區同時改為九江市濂溪區。
作為我國縣級以上的地名,廬山在這次調整中完成了地名遷移,從如今的濂溪區轉移到原來的星子縣,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縣看看廬山之名。
廬山位于江西省廬山市也就是原星子縣境内,又有匡廬、匡山、廬阜南彰山、天子彰等别稱,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作為曆史文化以及旅遊等方面的名山,廬山的地名由來也有多種說法;相傳周代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草廬為舍,故名;另據《中國象征詞典》記載;一說廬山以廬江為名;又據今人研究:廬系古越語地名,意為山麓;其名最早見于《史記》: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
1949年6月江西省成立廬山管理處,1950年4月更名為廬山管理局,同年8月又改為江西省廬山管理局,後幾經存廢,1980年5月九江市升為地級市,同時設置浔陽區、廬山區(此處非後來的濂溪區)、郊區,其中原縣級九江市工農兵、前進、新港、大橋、周嶺、水産等6個公社以及廬山管理局的紅旗、向陽、登廬、東風、高垅5個公社為郊區轄區。
為理順廬山的管理機制,1984年5月九江市廬山區撤銷,另設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延續至今,行政區改為管理區在當時還不多見,同年8月原九江市郊區又更名為廬山區(今濂溪區)。此後1989年位于九江(今柴桑區)的九江南站又改成廬山站。
也就造成了“廬山站既不在廬山區也不在廬山所在地、廬山風景區不在廬山區而在星子縣、廬山區與廬山風景名勝管理區并存卻不是同一個地方”的局面。四個廬山各有所指以及“一山四治”的情況,既給當地管理帶來了不便,也給外地遊客帶來了更大困擾;因此理順這種亂象,更有效地進行社會管理、更好地服務遊客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或許因此,九江在2015年時向省裡遞交了調整方案并在2016年獲批。這次調整可以說理順了“廬山真面目”,首先廬山區改濂溪區既突出了地域特色,又使當地少了一個廬山的概念;其次将濂溪區賽陽鎮廬山雲霧茶場(含剪刀峽景區入口)、廬山茶科所,蓮花鎮蓮花林場,海會鎮廬山茶場劃入以及濂溪區海會鎮劃入廬山市,使得廬山風景區與廬山市在同一個區域,避免了給人們帶來的困擾;最後為紀念有千年曆史的星子縣而将蓼花鎮改為星子鎮,實現了地名文化的傳承。
圖源:匡廬古月胡
也就是說,九江市曆史上先後出現了兩個名為廬山的市轄區,加上由星子縣改設的廬山市,可謂靠山吃山的典型。星子縣改為廬山市之後,成為江西省第二個以景區命名的縣級市,然而星子縣也是有千年曆史了啊。五代吳楊大和年間,在廬山之南設立星子鎮,因境内有石(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而得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升星子鎮為星子縣,城區南康鎮曆為南康軍、路、府治所在地。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