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氮化镓可謂是如日中天,各大品牌相繼推出了自家的氮化镓快充,像國民數碼品牌綠聯推出的100W氮化镓快充,剛上市就吸引了大衆的眼球。有些粉絲也向我們咨詢了這樣的問題:綠聯氮化镓值不值得買?氮化镓充電器買多大功率、買幾口才劃算?
為了幫助大家做出更好的選擇,我們購入了綠聯最新推出的100W和65W兩款氮化镓充電器(下文簡稱“綠聯100W”和“綠聯65W”),做了一次對比測試,來看看它們的實際性能表現如何。
綠聯這款100W快充是套裝款,自帶一根雙C口的100W快充線。65W這款有套裝款和單頭款,為排除充電線因素的影響,我們買了套裝款,配的也是雙C口的100W快充線。
兩個充電器的設計風格基本一緻,外殼是黑色金屬漆材質,綠聯65W是小方條造型,100W是小方塊造型,體積上65W大約是100W的一半。
從官方參數來看,綠聯65W重量為128g,握在掌心感覺挺輕的;綠聯100W是215g,拿在手上感覺稍微有點沉,不過比起很多笨重的老式筆記本充電器,重量已經壓縮了不止一倍。
接口方面,綠聯65W有2個USB-C口和1個USB-A口;綠聯100W共有3個USB-C口和1個USB-A口。
兩款充電器都是折疊插腳,不用的時候可以收起來,放進包裡基本不會刮到其他物品。
從官方資料來看,兩款充電器均支持主流的各類快充協議,我們用電流表對每個接口逐一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兩款充電器支持的協議基本一緻,包括PD3.0/2.0、QC3.0/2.0、SCP、FCP、AFC、BC1.2等。這些協議基本涵蓋了市面上主流的筆記本、手機、平闆、無線耳機、遊戲機等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綠聯65W的C1、C2口支持5V/3A、9V/3A、12V/3A、15V/3A、20V/3.25A五個電壓檔位,即最高輸出功率可達65W,而綠聯100W的C1、C2口支持5V/3A、9V/3A、12V/3A、15V/3A和20V 5A五個電壓檔位,最高功率達100W。
接下來正式進入充電性能PK,測試設備為:戴爾XPS15筆記本、16寸Macbook、13寸Macbook Air(2020款)、iPad(2018款)、iPhone 12、小米11、AirPods耳機。
【單充電腦】
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大功率氮化镓快充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給筆記本供電。為了發揮出百瓦快充的優勢,選擇标配96W充電器的16寸Macbook來測試。
在Macbook電量低于5%的情況下,先用綠聯65W的C1口充電,電流趨于穩定後,輸出功率基本保持在50-60W之間,比較接近标稱的65W。
換成綠聯100W給Macbook充電,實時功率高達90.97W,可見充電性能明顯比65W更勝一籌。10分鐘後,電量從2%提升到19%,充電速度跟蘋果原裝96W充電器差不多。
【單充手機】
兩款充電器的C1、C2口均向下兼容20W,我們使用支持20W快充的iPhone 12搭配兩款充電器做了兩次測試,在兩次測試中,兩款充電器的輸出功率都保持在16-18W之間。
從充電效率來看,iPhone從1%提升到60%,用綠聯65W耗時30分鐘,用綠聯100W同樣是耗時30分鐘,兩者是旗鼓相當,都能達到蘋果原裝20W的充電速度。
四、多口充電
【雙口充電】
評價一款多口充電器,當然要看多台設備同時充電時的性能表現,接下來進入雙口充電模式。
使用綠聯65W:C1、C2口分别充戴爾電腦和iPad,C1口實時功率達到43.56W。由于這款iPad 2018的額定充電功率為12W,實測C2口功率達到12.28W,說明成功激活12W功率。
使用綠聯100W:C1、C2口分别充電腦和iPad 2018,C1口實時功率達到47.76W,C2口功率達到12.04W。
在兩次充電過程中,C1口給電腦充電的功率基本穩定在40W以上,iPad也能按照額定功率進行充電,說明供電的分散并不會影響電流的正常輸送。
【全口并用】
從雙口同充的表現來看,兩款充電器性能上并無明顯差距。不過,要真正一決高下,還得看“全口并用”的終極應用場景。
使用綠聯65W:C1、C2、A口分别充戴爾電腦、iPhone 12、小米10,C1口實時功率仍然達到了43.58W,而C2口和A口的功率均在10W上下波動。
使用綠聯100W:C1、C2、C3、A口分别充戴爾電腦、Macbook、iPhone 12、AirPods,C1口輸出功率仍然達到了43.27W,C2口則保持在20-30W之間,而C2口和A口的功率在10W上下波動。符合官方标稱的“45W 30W 10.5W 10.5W”功率分配模式。
充電速度上,用綠聯65W充電30分鐘後,戴爾電腦從4%電量提升到31%;而100W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在比65W多充一台電腦的情況下,30分鐘後,戴爾電腦從4%電量充到35%,速度比65W更勝一籌。
五、發熱PK
對于高功率快充,出現發熱現象總是難免的。一般來說,持續輸出功率越高,設備發熱越厲害,尤其是在多口同時輸出時,發熱是最明顯的。另外,有些充電器體積小,可能會導緻熱量散發不出去、損耗内部器件。
雖說發熱是正常的,但如果設備發熱嚴重,就會影響充電穩定性和安全性。為檢驗兩款充電器的安全性,我們同步對設備進行發熱測試(注:室内溫度為27-30°C)。
在多口同充的40分鐘中,使用測溫槍監測充電器、電腦和手機的實時溫度,每隔5分鐘測2次,最終得出最高溫度如下:
使用65W充電:充電頭最高溫度為59.5℃;使用100W充電:充電頭最高為60.4℃。遠遠低于國标标準規定的充電器發熱極值75°C。
使用65W充電:電腦最高為47.1℃;使用100W充電:電腦最高為47.8℃。一般來說,筆記本保持在溫升30°C範圍内,也就是60°C以内都是比較安全的。
使用65W充電:手機最高為42.1℃;使用100W充電:手機最高為40.1℃。兩者均低于國家安全标準規定的手機發熱極值48°C。
(注:因測試設備精度有限,本次評測的數據僅代表個體,不具有普适性。)
這些溫度都在安全标準内,可見兩款産品在散熱性方面還是值得放心的。結合官方資料來看,兩者都内置有智能協議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和同步整流芯片,具備過壓、過流、過溫等保護功能。雖然100W功率高得多,但由于體積做得更大,散熱效果并沒有明顯輸于65W款。
總結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對綠聯氮化镓快充有了一定認識,兩款充電器總體表現不錯,兼容廣泛,可為各類數碼設備提供充電,能以合理的功率分配為不同設備進行同時充電,而且快充安全不發燙。
要說孰優孰劣,客觀地講兩者是各有所長。65W款在價格和便攜性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就算對比市面上同規格的快充,這個價格也是蠻香的。當然,就充電效率來說,100W款是優于65W的。至于應該選擇哪款,還是要看個人的實際需求。為了方便大家查閱,這裡用表格形式給大家做一個對比。
我們可以設定兩種場景:
1、你的電腦标配充電功率在70W以下,平時最多隻需要給3台設備同時充電,那麼65W已經能滿足使用需求,用100W就會有點“性能過剩”了,選擇65W能省一百多塊錢,明顯更劃算一些。
2、你的電腦标配功率為70W以上,平時需要同時給兩台電腦提供快充,再或者是同時給4台設備提供充電,那麼65W就有點hold不住了,更建議選擇100W。
好了,本次測評分享到此結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最後想問一下大家選擇充電器會考慮什麼呢?來聊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