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究竟有多殘忍?
我們通常認為人類自己是自然界中,最冷血、最殘忍的生物
但有時候,自然界的動物要比人類可怕得多
很多動物存在同類相食的現象
甚至很多動物,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會放過
更加恐怖的是
還有一種動物專門虐殺同類,享受其快感
這種動物究竟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自然界中,十種常見的“同類相食”動物
第一種,黑猩猩
著名的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道爾
以及其他有名的學者都目睹過幾隻雄性和雌性黑猩猩在自己的社群内殺死和吃嬰兒的事件
黑猩猩屬靈長類人科動物,是已知僅次于人類的最聰慧的動物
也是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哺乳動物
與人類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達到96%以上,行為上也近似于人類
黑猩猩的食量很大,食物又很雜
水果、樹葉、樹皮,以及鳥蛋或小羚羊都是他們的食物
甚至它們會吃同類
更恐怖的是,黑猩猩并單純是因為饑餓,沒有食物才吃同類
它們會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故意殺死同伴
而且是虐殺,它們享受這種虐殺的快感!
黑猩猩尤其愛吃同類中的幼年黑猩猩
為了遮同類肉類的異味,會一邊吃同類的肉一邊吃一種植物的葉子
并且黑猩猩是高等哺乳類動物,它們是有同理心的
也就是說,它們可以推知對方在受到自己攻擊時是會疼痛的
所以黑猩猩有虐殺同類的“愛好”
比如科學家觀察到一群黑猩猩虐殺另外一隻雄性黑猩猩時,不會直接馬上殺死對方
而是摘取下對方的睾丸,慢慢折磨緻死
以前有觀點認為,黑猩猩殘殺同類,是因為人類活動導緻環境被破壞
黑猩猩才變得暴躁和嗜殺
但這一觀點後來被推翻
因為在東部非洲的數個黑猩猩群落中,普遍存在這種殺害行為
而這一地區受到人類的侵擾最小
相反,在幾内亞一些受人類活動嚴重破壞的地區
卻沒有發現黑猩猩的嗜殺現象
所以,目前尚不清楚黑猩猩為什麼要虐殺同類
第二種,鲨魚
其中有一種自相殘殺的錐齒鲨
聽名字就知道這種鲨魚牙齒鋒利,前面齒窄長而如鑽子狀,側面齒側扁如刀狀
這個海洋中的嗜血殺手,還未出生時,就已經表現出了殘忍的嗜血特性
沙虎鲨是卵胎生的
幼鲨在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母鲨魚的子宮裡獵食了
雌沙虎鲨的懷孕期長達一年,一母鲨魚一次的産卵數量多達二十個
但每個子宮最後隻會生出1到4隻幼鲨
因為雌鲨的體内沒有足夠多的營養來喂養小鲨魚
所以當這些小鲨魚在母親肚子中長出牙齒的那一刻,他們就會開始互相殘殺來獲取更多的營養
結果就是較為強壯的小鲨魚,會把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吃掉
最後生出來的鲨魚往往都是最健壯的
還有一種加拉帕戈斯鲨魚
它們在淺海将孩子生下來後就不管了,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
一旦幼小的加拉帕戈斯鲨魚想要越界離開淺海
就會被他它們的同類,甚至是它們的親生母親視作敵人
然後被毫不客氣地吃掉
第三種,河馬
河馬是一種兇猛的半水生動物,就連獅子、鳄魚都不是它的對手
盡管是大型草食性動物
但河馬長了一張巨大的嘴巴,角度最大可以達到180度
它的牙齒也不像普通的食動物那樣扁平,而是尖牙
更恐怖的是,成年河馬的咬合力遠遠超過其他肉食動物
是世界咬合力第二高的動物
它的咬合力可以高達上千公斤
能夠一口咬斷一艘小船
2019年,一位攝影師拍到
一隻雄性河馬嘴裡叼着一隻剛出生的河馬寶寶,企圖殘忍地殺死它
雄性河馬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是在控制種群數量
畢竟當旱季來臨時,生存資源非常有限
少一張嘴吃飯,其他河馬或許能生存得更久
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河馬爸爸不會親自擊殺自己的孩子
但它們會放任其他雄性河馬捕殺自己的孩子
而自己又會追捕其他雄性河馬的後代
這時候的雄性河馬攻擊性極高,千萬不要試圖去阻止它殺孩子
第四種,螳螂
當談到同類相食的動物時,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螳螂
交配中雌螳螂有時會吃下雄螳螂的頭,以滋養自己,為即将出生的後代提供食物
而且,雄螳螂一般都是自願被吃掉的
這種行為被稱之為“生殖性同類相食”現象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交配的雄螳螂都會被吃掉
有調查顯示,在雌雄螳螂交配的過程中隻有30%的雄螳螂會被吃掉
兩名科學家裡斯克和戴維斯曾做過試驗
處于喂飽吃足狀态下的雌螳螂在交配後是不會吃雄螳螂的
其實不管是否在交配,雌螳螂隻要饑餓時都有可能吃掉能降伏的同類
最嚴重的是,在極端饑餓的情況下螳螂還會蠶食自己
第五種,土撥鼠
我們印象中的土撥鼠應該算是一種萌寵
不過在它們的繁殖季節,這些小家夥就變得非常兇殘、冷血
它們會以自己的同類為食!
如果一片草原上滿是小土撥鼠和哺乳期的母土撥鼠,母土撥鼠就會吃掉小土撥鼠來補充營養因為它們需要産生乳汁來哺育自己的後代!
不過有一點奇怪的是
母土撥鼠專吃與自己關系親近的同類後代,家族之外的同類後代反而不去捕食
第六種,兔子
兔兔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子呢
結果萬萬沒想到吧,你不吃兔子,人家就自己吃掉
兔子有在三種情況下會吃掉自己生下來的幼崽
主要原因是母兔懷孕期如果營養不全,極度饑餓
或者是生産過程中沒有飲水,導緻産後口渴
這個時候,母兔就會吃掉自己的孩子,補充營養
也有可能是産仔或哺乳過程中,母兔受到了驚吓等刺激
比如,有的人會去觸摸剛出生的小兔子,小兔子身上就會沾染上其他味道
兔媽媽發現這不同的味道,就會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孩子,從而咬死小兔子。
這種現象我們叫兔食仔癖
一旦母兔曾經吃過兔寶寶,下次生産時很可能還會這麼做。
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感覺有捕食者在附近
為了保護她和她能幸存小兔子,野兔媽媽有時會吃一個瘦弱、将死的嬰兒
避免死掉的幼崽的氣味會吸引到捕食者
第七種,聖誕島紅蟹
這種螃蟹和一般的螃蟹長相并無差别
不過更像烤熟了的螃蟹,腹部和四肢都呈通紅,背殼卻呈黑色
澳大利亞每年都會有大約五千萬隻聖誕島紅螃蟹,集體前往海岸邊産卵,
每隻雌性紅蟹就可以産下十萬隻卵
五千萬隻聖誕島紅螃蟹剩下的孩子數量,更是讓人頭皮發麻
可能也正因此,聖誕島紅蟹非常愉快的站在自己孩子堆裡吃它們
它們就像吃爆米花一樣,一口一口地把這些小螃蟹塞進自己的。
不得不說的是,聖誕島紅蟹雖然真的吃了不少自己的子嗣
但它的種族仍然很龐大
沒辦法,它們太能生了
第八種,倉鼠
因為其呆萌的外表,倉鼠和貓、狗一樣,成為很多人飼養動物的選擇
很多飼養者應該注意到了倉鼠會吃自己的同類
比如為了避免一隻倉鼠孤單,會給它多配幾個伴
但最後卻發現倉鼠會把自己的同伴吃掉了
這是因為倉鼠是獨居動物
成年後的倉鼠,領地意識極強
對于後面入侵自己地盤的同類,會發動攻擊,争個你死我活
和兔子一樣,在極度饑餓或者感受到外界威脅的時候
倉鼠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将營養留給更強壯的孩子
第九種,鲈魚
鲈魚是一種具有侵略性的魚類,父母和大點的兄弟姐妹有時會吃掉小的鲈魚
最著名的就是尼羅河鲈魚
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生存着200多種本土魚類
卻因為尼羅河鲈魚的到來,遭到了滅頂之災
尼羅河鲈魚是一種食肉性魚類
這種魚的嘴巴特别大,一張大嘴,幾乎任何東西都吃得下
它們把維多利亞湖裡的生物吃了個遍後,開始吃同類
最終将自己吃成400斤的胖球,成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第十種,北極熊
一國外男子在北極拍到一隻北極熊殘忍地捕食幼小北極熊的場面,讓人震驚
俄羅斯北極熊專家伊利亞表示,北極熊之所以會吃同類
是因為全球變暖後導緻北極的海冰逐年減少,是北極熊的食物變少
北極熊才不得不殘害同類以求自保
受北極融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北極熊自相殘殺的現象越來越多
如果人類不停止對環境的污染,将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悲劇上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