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雖然遭受了洪災、旱災、肥藥價格上漲以及疫情防控等不利因素影響,但是我國農業發展仍取得喜人成就,不僅實現了糧食産量再創新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達到了18931元的曆史新高。
成績雖然喜人,但是農民增收面臨的阻力仍不容小觑,農資價格持續高位,務工崗位供給及薪資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都是擋在已然到來的2022年農民增收緻富路上的攔路虎。為确保農民增收,最近,官方明确将從四個方面加大推進工作力度:提質增效、節本增效、壯大産業、落實政策。
官方定調,為農民增收吃了定心丸,4大利好也将為農業發展的持續向好注入強心劑,但是“幸福是奮鬥來的”,作為生産一線的農民,看清風向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用政策形勢的春風,迎來增收緻富的潤物細雨,才是從生産生活中獲得更大實現感和幸福感的不二途徑。為此,農民朋友可從10個方面做好準備:
1、品種選用
在所有影響農業種植的因素中,品種的作用排在首位,在品種的選擇上,小麥、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應提高對抗病性、抗旱、抗倒伏能力的重視程度,以往以産量為核心的品種選擇意識應适當弱化,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水災、旱災等自然災害頻發,在這種背景下,作物病蟲害、水災旱災對安全生産的威脅越發明顯,這些不利因素對産量造成的影響,可輕易抵消品種理論産量上的增産幅度,因此,相對于品種增産的潛力,安全生産更為重要。
對蔬菜、果樹等園藝作物而言,在品種選擇的理念上,除綜合考慮抗性、産量這些基本指标外,應在綜合評價土壤酸堿性、砂黏性、積溫、晝夜溫差、光照強度、土壤有機質、目标銷售市場特點等因素的基礎上,着重确保品種在本地栽培的适應性和市場的适銷性。以往,一窩蜂式的盲目擴種新品種,不僅栽培管理會重重遇阻,産品品質往往也難以保障,常常造成投資成本折戟沉沙。
2、品質化栽培
以蔬菜果樹栽培為典型,全年來看,我國供需市場基本處于平衡狀态,但是在食用品質、安全品質等指标上,存在結構性差别,集中體現為低端商品盈餘,高品質商品供能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對标目标市場需要,因地制宜開展品質化栽培就成為獲得更高生産效益的良好契機。
走品質化栽培路線,優選适栽品種仍是基礎性的關鍵一環,優良品種的種子價格一般較高,但是為産品品質的賦能潛力也高。在品種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改善栽培管理措施是使品種自身優良品質在産品上得以體現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首要要弱化增産增收的傳統觀念,而提高“提質增收”的意識。
在管理環節,水肥供給是影響品質形成的重要因素。要提高産品品質,通過增施有機肥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并減少化肥的施肥占比,是普遍得到公認的有效措施;在給水環節,根據“順境出産量,逆境促品質”原則,對以提高風味為重點的番茄、西甜瓜等作物而言,在進入采收期之前,要适當進行控水。而對以提高脆嫩口感為主的葉菜栽培、黃瓜栽培而言,則要确保整個生育期給水充足且均衡。
3、品牌打造
品牌是産品最容易識别的身份屬性标簽,品牌打造成本投入較大且回報周期相對較長,但是品牌化卻是産品在市場上行穩緻遠獲得更高溢價空間,實現更高生産利潤的必然途徑。品牌打造同樣也是農産品生産實現增值,農民實現增收的必然途徑。
但品牌策劃定位與推廣,僅靠原本分散式的經營無法實現,必須通過落地生根的專業合作社等形式來抱團取暖,并有地方職能部門或行業協會等來站台與助推。目前來看,具有一定特色和生産規模的農業生産者或組織,對品牌增效已經有較為普遍的共識,但是存在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一是缺少抓手,品牌化道路無從着力,無從入手;另一個是産品特色鮮明,市場認可,但是品牌經營上各自為戰,雜亂繁多形不成合力。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必須有農業職能部門介入,并從整體上進行診斷和謀劃。
4、标準化生産
産品質量不穩定,品質、品相參差不齊,是影響銷售市場接受度和價格穩定性的重要原因,背後的症結與分散式栽培管理、缺少統一的生産過程監督有莫大關系。沒有标準化,品牌化就無從談起,生産經營也就隻能停留在單打獨鬥似的低段位,這樣不利于好的技術模式的高效推廣并惠及衆人。
要實現标準化并為品牌化道路鋪墊,需要提高農業生産者的組織化程度。同時,地方農技推廣部門從更宏觀、更專業的角度上對生産過程進行過程性監督,是确保最終産品質量穩定、适銷不可或缺的因素。農業生産标準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日本,就是通過農林水産普及課和農協部門的協同工作,定期上門監督來實現最終産品的标準化。
5、專業化社會服務
傳統的農業生産者具有“萬金油”的屬性,在農業生産涉及到的所有環節都要做到樣樣都會,但是樣樣都懂的結果必然是樣樣不精,這樣以來,從品種選擇、肥料選用、農藥配比再到銷售市場對接,任何一個環節如果出現不足夠“懂”的短闆,都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産值水平,從而拉低在擅長環節中的賦值能力。
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才是最終确保每個環節都最大化盡善盡美的必然途徑,而随着涉農勞動力的年齡偏大,以及對新型農機具應用能力相對較差,未來的農業發展,測土施肥、病蟲害診治、收獲儲藏、包裝銷售等環節,乃至土地托管服務等,接入更專業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将是充分發掘土地生産潛能,從農業生産中獲得更高更穩定收益的必然道路。
6、節水節藥節肥
傳統的經驗性農業生産往往造成浪費較大,因為農業生産者對土壤自身肥力水平、作物需水規律缺少準确認知,為了增産增收的需要,往往在水肥供應上會遵循甯可多不能少的樸素标準,這樣不僅會造成投入浪費,而且還會加重土壤此生鹽漬化,不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用藥環節存在的誤區更大,病蟲害種類繁多,市面上各種農藥名目繁雜,基層農業生産者普遍缺乏準确鑒别病蟲害的專業技能,更多的是憑經驗用藥,甚至為了保險起見,多種藥劑一起混施,并盲目加大濃度與施藥次數,造成浪費不說,還會影響葉片和植株的生理功能,并加大農藥殘留風險。
因此做好節水、節藥、節肥,是減少農業生産盲目投入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業生産邁入高效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措施,要做到這一點,農業生産者需要強化自身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逐漸擺脫原來經驗型生産,提高自己的專業化、職業化能力。
7、規模連片生産
如果沒有規模化,農用無人機、大型農機自身的科技含量就無法在賦能農業生産過程中充分施展,也就無法降低單位面土地耕種的成本支出,再進一步講,标準化、品牌化道路也将難以高效推行。要做到規模化連片生産,化零為整,需要充分發揮合作社或村委的宏觀統籌的職能。
8、做強深加工
初級農産品生産,隻能在産業增值鍊的低端獲得微薄且不穩定的收益,對農産品深加工、精包裝則是使農産品實現增值的馬良神筆,這一點已經被屢屢證實,但是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組織化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業生産者在這方面往往涉足較淺。要從農産品生産中獲得更高收益,就需要把更長的産業鍊留住,從而将産品的增值空間留住。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具備一定基礎和實力、影響力的帶頭人發揮扛旗引路的作用。
9、發展鄉村旅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村民看慣不驚的山山水水,往往恰是城裡人放松身心緩解緊張生活、工作壓力的世外桃源;村民一日三餐桌山的食物,往往恰是城裡人夢寐以求的綠色天然的舌尖新奇美味;而村民身上穿的、手上戴的、脖子上挂的飾物,或家裡做裝飾的擺設,往往正是集聚文化價值的載體。而這些習以為常卻又與衆不同的存在,在市場化的當下、在崇尚個性化追求和民族傳統文化逐漸複蘇并受追捧的今天,自身都蘊藏着巨大商業價值。發展鄉村旅遊,是農耕之外,對農民收入水平提升大有裨益的補充
10、培育電商
在廣闊的農村,并不缺少特色鮮明的物産,但是樸素的農民,普遍缺少發掘物産潛在價值的意識和途徑,但是伴随着回鄉創業的時代号召和各類電商的蓬勃開展,融入時代潮流,通過電商平台擴大對物産的宣傳推介,以對接更廣闊的消費市場,是未來鄉土物産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更好價值,并在助力農民增收過程中發揮更多光與熱的便捷快車道。
#2021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