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态浮島是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栖息而設計、建造并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種生态設施。這項技術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德國Bestman公司首次提出利用人工浮島保護水生态環境的設想。後來,日本在琵琶湖沿岸建立了人工浮島作為魚類繁殖的産卵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工生态浮島淨化水體的原理是利用自然水環境中水生植物、動物、昆蟲和微生物的吸收、攝食、消化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和化學功能,實現富營養化水體的生态處理。也就是說,這種特殊的光生物載體是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進行拼接、組合和建造,并放入受損水體中。選用馴化後的水生(陸生)植物,具有較強的吸收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功能,植入自制的漂浮載體種植槽中,使植物在類似無土栽培環境中生長,根系自然伸長,懸浮在水中,吸收吸收氨水,水體中的氮、磷等有機污染物,為魚、蝦、昆蟲和水中微生物的生存和附着提供了條件,并釋放出抑制藻類生長的化合物。在植物、動物、昆蟲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淨化水質,修複和重建水生态系統。人工生态浮島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是集污水處理功能和景觀效果于一體的多功能實用生态設施。因此,在當前環境污水處理和水景觀工程中處于有利地位,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和發展前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