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相傳為左丘明著,是中國古代一部叙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記史文學作品,它起自魯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1、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左傳·文公五年》
[譯文]空有虛名而無其實,言過其行的人。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2、驕奢淫逸,所自邪也。《左傳·隐公三年》
[譯文]驕橫、奢侈、荒淫、放蕩,是邪惡發源的處所。
3、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左傳·隐公六年》
[譯文]好事不能放棄,壞事不可任其發展。
4、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譯文]節儉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質,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5、兄弟雖有小忿,不廢雠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譯文]兄弟之間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礙他們的至親關系。
6、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譯文]災禍或福分沒有别的來路,全由人們自己感召來的。
7、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左傳·僖公二十年》
[譯文]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少些了。
8、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譯文]面頰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緊密相連;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兩個鄰近國家(或政黨、團體)利害相關、互相依存的關系。
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譯文]言辭沒有文采,流行得不會很遠。
10、樹德莫如滋,擊疾莫如盡。《左傳·哀公元年》
[譯文]修養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斷增長,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徹底幹淨。
來源: 微信公衆号“唐詩宋詞”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