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夢華錄》講的就是北宋東京汴梁的事。
書中開篇,第一卷裡,主要介紹的是汴梁這個城市的概況,包括城市規模、城牆有多長,城門有多少座,有多少條河,還有一些重要所在,比如皇宮大内的都有些什麼建築,官家的機構都有哪些。
按《東京夢華錄》的記載,汴梁外城城牆周長有四十餘裡。什麼概念呢,今天,北京的城牆雖然大部分都拆掉了,但格局還在,我們可以看看北京的地圖。現在的二環,就是當年明朝城牆經過的地方,周長是32公裡。
今天我們看到的北京二環是個凸字形,其實當年明朝時,是準備把城市弄成回字形的,由一個外城套着内城,但隻修了南城的一部分之後,明政府缺錢,就沒繼續修下去,才變成了凸字型。
如果不看外城那部分,隻看上面,口字那一部分,大緻就是明清時内城城牆所在,那一圈城牆周長,是23公裡多。
北宋汴梁有四十多裡,北宋的裡,比現在略短,現在一裡是500米,北宋那時候差不多450米多,但相差也不多。這樣算下來,汴梁城牆周長也有将近二十公裡,隻比明清北京的内城略小一點而已。大家隻要看看今天的北京,就能對當時汴梁有多大有一個基本概念了。
汴梁也分内城和外城。
和北京不同,汴梁的城市外形,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回字形,外城是整個把内城包起來的。但是,汴梁這個回字形,不像北京那麼方方正正。内城,也就是回字中間那個口字,有點歪歪斜斜的,好像喝醉了酒的人寫的字。
這是為什麼呢?
按《東京夢華錄》裡的記載,内城是叫“舊京城”的。
因為北宋汴梁的内城,原本是唐朝的汴州城,後來五代的後周擴建汴梁城,把舊的汴州城包在了新的汴梁城内,就成了内城了。所以才叫“舊京城”。皇宮大内就包裹在了内城之内。
所以汴梁雖然是北宋的首都,但城市的主要規制,其實在宋建立之前就已經确定了。不像北京,由于永樂皇帝要遷都,所以對原本的北京城進行了規劃,在此基礎上大規模重建,才使得北京呈現出一種橫平豎直,相當規整的形态。
而且,宋朝建立是960年的事,而朱棣建設北京城,已經是1400年以後的事了,隔了四百多年,城市規劃的水平也不一樣了。
以公元十世紀的世界狀況而言,汴梁那絕對是一座超大城市了。北京号稱四九城,所謂九城,指的是北京内城一共有九座城門,而汴梁的内城有十二座城門,論個數,比北京還多,但内城面積可比北京内城要少不了。
按東京夢華錄記載,汴梁内城差不多周長有二十裡,是外城的一半,而北京的内城是比汴梁的外城還要大一點的。
上次也說過,汴梁的外城更大,至少有二十公裡,城門有多少座呢,按《東京夢華錄》記載,外城和内城一樣,也是十二座城門,但是外城比内城多了六座水門。
明清北京城,是沒有水門這種說法的,汴梁為什麼有五個水門呢?下一期我接着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