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納斯湖畔的圖瓦人的小屋
秋天踏進新疆喀納斯,天高雲淡風清,群山延綿環抱,湖水晶瑩剔透,映襯銀色雪山,圖瓦人的木屋靜谧安詳,大美的風景如畫。
這是陽光明媚的正午,我們來到60多歲塔良海老人的木屋,依山勢而建,采用原木制成,下為方體,上為尖頂結構,十分精巧别緻,布局坐北朝南,通風采光性強,有冬暖夏涼的功能,很符合中國古代部落先民遺留下的建築風格。
木屋呈3間開,東房是家人起居用房,通間打着木炕,在房門口處留有一平米多的空地,方便家人脫鞋上炕休息。按照圖瓦人傳統習俗,在兒女們未成家時,與父母同住一個房間,隻有到晚輩們成家娶妻或出嫁後才與父母分開生活,這種生活習俗與内地人有很大的不同。西房為招待客人的房間,也打有一個木炕,面積占整個房間近一半,牆壁四周懸挂五顔六色圖案的織毯,後牆中間挂毯上用紅絲綢系着一支叫“蘇爾”的樂器。炕上覆蓋潔淨的塑料布,擺滿整齊的糖果、葡萄幹、巴達木、奶疙瘩、油塔子等食品。
圖瓦人是一個重禮節、尊老愛幼的少數民族,家中來客人、親戚或朋友,尊貴的客人坐正上方;若沒有尊貴客人到來,最年長者在上,年齡最小的總是坐在炕沿邊,方便給客人們傳碗遞茶,以陪客服務的身份入席。年輕人從來不坐上席,以示對客人和長輩的尊重。
塔良海老人的妻子阿斯加瑪麗,坐在炕沿角侍弄着燒奶茶的銅爐。爐前置一個托盤,盤上放着兩個瓷碗,盛着熟牛奶、鹹鹽和一壺茯磚香茶。女主人娴熟地沏好奶茶,恭敬地遞到在座的每個人面前。品嘗熱氣騰騰的奶茶,滿口清香四溢。
當我們4位内地來的客人,邊嘗邊喝完第一碗奶茶,女主人随即添上第二碗,喝完第二碗後,塔良海老人告訴我們,在圖瓦人家裡喝奶茶,必須喝兩碗,因為你們是用兩條腿走進來的,喝完兩碗奶茶,你們再用兩條腿走出去,吉祥平安。老人話音剛落下,引起在場的人哈哈大笑。
茶禮結束,開始上菜品,其中主要一道大菜是甘草羊肉,美味無比。選用一歲羊羔肉,肉上面放适量的食鹽、孜然、辣椒粉,加入甘草等香料,在鐵鍋底鋪一層薄薄的羊油,不用加水,用羊油和羊肉本身所含的水分幹鍋焖熟。在裝入大盤前,放置切碎的皮牙子、香菜提味,再加入熟土豆片和胡蘿蔔丁,使顔色更齊全,營養更豐富。羊肉不油不膩,原汁原味,另有特殊香料的味道,與紅燒、清炖和燒烤相比,口感無比鮮美。平生第一次品嘗甘草羊肉,有一種說不出的新鮮感。
在圖瓦人家作客,肉與酒是絕好的搭配,除了大塊吃肉,一定會大碗喝酒。酒是用牛奶制成的純奶酒,圖瓦人家夏季放牧,奶源充足,主婦們用最原始的方法,将牛奶發酵成奶酒,裝入木桶待用;等3碗下肚,感覺頭暈目眩,身體已發軟。
為活躍氣氛,趁酒助興,女主人用本民族語言唱起歡快民歌,每首歌畢,端起大碗酒,敬獻給客人,名曰“獻歌酒”。一輪過後,塔良海老人覺得還不夠熱烈,示意在場的圖瓦族老鄉陪我們起身下炕,到地上起步跳舞。
此時的塔良海老人,突然從牆壁挂毯上取下蘇爾樂器,吹奏出優美的曲調,旋律時而悠揚婉轉,時而深沉舒緩,時而激蕩澎湃,時而起伏纏綿,很是獨特奇妙,悅耳動聽,仿若世外天籁之音。
被世人稱作“民族音樂活化石”的蘇爾,目前瀕臨失傳。系漢朝時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樂器中的一種。外形與笛子相似,上面有三個孔,是用喀納斯湖畔一種名為“芒達勒西”的葦科植物莖稈掏空鑽孔後制成。
其吹奏方式,人世間少有。吹奏者嘴巴嚅動,好像在說話,其實是開口吹氣,靠舌尖控制進入蘇爾的氣量,能同時吹奏出兩個聲部,用喉嚨的震顫發出和聲;一曲《美麗的喀納斯湖波浪》、《雄偉的阿爾泰山》,将聽衆帶進美麗喀納斯湖畔和阿爾泰山巅。
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的圖瓦族人,是我國北方最古老遊牧民族之一。有學者認為,他們是成吉思汗西征遺留的士兵後裔,另有一種說法,與現在的圖瓦共和國同屬一族,所使用突厥語系圖瓦語,是中國現存的稀有語種。
在4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生活在喀納斯湖畔的圖瓦人,一直沿襲祖先“烏梁海”人以放牧狩獵為生、居深山密林的傳統生活方式,保存着古老、完整的部落和較強的氏族血緣觀念。時近傍晚,我們道别塔良海家人後,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徐志摩的詩句:“我作别西天的雲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心中頓感怅然,仰望喀納斯遼闊的天空,身心已與這裡純淨的自然融為了一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