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選自網絡
我最近很苦惱,原因是我上初中的侄子出了問題。不知道怎麼回事, 那個小時候全家人的寵兒,現在和家裡人的關系簡直就是水火不相容。親們家裡有沒有這個年紀的孩子?是怎麼教育的?
侄子08年出生,當時弟弟工作忙經常出差,弟媳在一個私立學校做代課老師。而我的父母都剛剛退休,身體也不錯。兩人每天含饴弄孫,生活是其樂融融。小侄子長得活潑可愛,聰明伶俐,家裡人都特别的寵他。不久我妹妹的女兒出生,兩個小娃娃常在一起玩耍,我慢慢的發現,小侄子不但不照顧妹妹,還常常搶妹妹的玩具吃食,有什麼東西也是他挑過了再給妹妹。我有時教育幾句,但老人溺愛,覺得侄子年紀小還不懂事,雖然做錯了,等長大了就好了。我做姑姑的也不好多管。小侄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就随弟弟弟媳去了市裡,隻在寒暑假的時候才回爺爺奶奶家暫住,因為不常回來,全家人也都寵着慣着,就算覺得他有點調皮自私,也認為是小孩子家不予計較。19年的時候,弟弟要了二胎,我又有了第二個侄子,我的父母也搬去了市裡照顧小孫子。也許是覺得小弟弟奪走了屬于他的愛,也許是到了青春期,大侄子的脾氣開始暴躁,變得自私自利,任何的批評教育都會讓他暴跳如雷,打罵說教都無濟于事。卻讓大侄子和家人的矛盾越來越激烈,以至于到了現在拒絕交流的地步。
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中午在抖音刷到了《百家講壇》主講人趙玉平老師的演講,才有點明白我們作為家長到底做錯了什麼。趙老師說在六七十年代那個物質極度匮乏的時期,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的确可以讓孩子成材。但在今天,那套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适應現在的孩子。我們就需要把過去的硬管理方式抛棄,換成今天的軟管理方式。趙老師還列舉了案例:一個初三孩子的媽媽正在客廳做家務,在卧室寫作業的兒子出來喝水,媽媽問了一句:‘孩子,作業寫完了嗎?’沒想到孩子當時就蹦了:“煩不煩,煩不煩,問問問,每天就知道問,再問我就不寫了,以後少管我。”然後啪的一聲就關上了卧室的門。這個媽媽就特别的委屈,拜托趙老師問問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第二天趙老師見到孩子,就問“昨天跟媽媽吵架了?”孩子“嗯,吵架了。”趙老師問:“為什麼啊?”孩子咬牙回到:“他問我作業寫完了嗎?”趙老師笑到:“那孩子你來問我三遍,今天的課講完了嗎?我如果生氣,我就不是人。”孩子也樂了說“老師别來這套,我不是因為這句話生氣的。”老師:“那是為什麼?”孩子說:“自我上初三以來,我媽每天都要問我這個問題,她關心我學習,問問我作業,我能理解。但要命的是我回答後的後續問題。”趙老師問:“那你說說,有什麼後續?”孩子:“我要說做完了,我媽會說‘做完了不趕緊去預習預習功課,就你這種支一支動一動的學習态度對的起誰啊你?我和你爹每天辛辛苦苦的在外面掙錢容易嗎我,你說我這是啥命’……”趙老師問:“那你要是回答沒寫完呢?”孩子說:“我要說沒寫完,我媽會說‘沒寫完還不快去寫,就你這學習态度……你說我這是啥命啊’……”最後孩子說到:“老師,我現在一聽到我媽問我作業的問題我就氣的不行。”在這個案例中,我們有沒有感到一絲熟悉,是不是也一直在扮演那個媽媽的角色?明明是關心孩子的學習,開口卻變成了指責與控訴。就像我們家對待我侄子一樣,從小時候一味地溺愛到現在的一味指責,采取了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而在今天這個時代,簡單粗暴已經不起作用了,我們需要用溫柔和陪伴來教育孩子。下面是趙老師講的一個自身教育孩子的案例:‘趙老師的兒子在剛剛學習幾何的時候,什麼都不會,趙老師就一言不發的陪着他。等他來問問題的時候,趙老師就耐心的講解,一道簡單的幾何題,講了二十四遍,兒子都沒有弄明白。兒子去睡覺了,趙老師卻在沙發上坐了一夜。在這種情況下,趙老師卻沒有發脾氣,沒有說狠話,沒想到第二天,兒子突然就會了。’
圖片選自網絡
是啊,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等待,需要醞釀。而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等不及,直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關愛。小時候是無限制的溺愛,發現小毛病也不及時的糾正,還認為是可愛。等長大一點卻又無限放大孩子的缺點,一味的指責控訴,好像孩子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可我們回頭想想,孩子本來是一張白紙,是我們恣意塗畫才造成今天這種情況。我們家長是不是更該反思一下自己,耐下心來用陪伴與關愛陪孩子走過這不穩定的青春叛逆期。熬夜寫下這篇文章,希望我的父母和弟弟弟媳看了能改變對待侄子的态度,改善家人之間的矛盾。也希望對家裡有青春期孩子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圖片選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