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開始流行“老公”這個稱呼的時候,我很不習慣,聽到誰說“我老公”如何如何,我不由渾身起雞皮疙瘩,說不出的尴尬。如今這種叫法是越來越普遍了。想想也是,不這樣叫,又能叫什麼呢?
聽不慣,說不出,是我個人的問題吧。但我固執地避而不用。
年齡相仿的女同胞在一起聊天,免不了要說起自己的另一半。我的一位同事總說“我們家那個誰”,讓我覺得很别扭,既然大家都認識她愛人,何不直呼其名呢?
另一位女友,文靜含蓄,她總是很輕柔地說“我家林林他爸爸”。那神态,會讓我想起徐志摩的詩句“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我居住的小區門口賣馍的女人,熱情爽朗。有時我去了,不巧她車裡的馍賣完了,她趕忙說:“再等兩分鐘,掌櫃的馬上就到。”她家“掌櫃的”開一輛面包車來給他送馍,送到了隻幫她收收錢。她在家要照顧癱瘓的婆婆,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除了安排好一日三餐還要發面蒸馍,蒸好了馍先騎着三輪車到附近幾處固定的訂戶送馍,然後再到小區門口張羅着賣,嚴冬酷暑,風雨無阻。她就是這麼吃苦耐勞。一聲掌櫃的,道盡了她對他全部的愛:雖然是她在更多地支撐着這個家,但她還是把他當做自己的天,再多的辛苦忙碌也是心甘情願!
在古代小說、戲劇裡,妻子稱呼自己的丈夫為“官人”、“相公”、“郎君”,雖然顯出了在當時社會男女地位有尊卑,但我還是覺得要順耳許多。想那多情眷侶琴瑟和鳴、舉案齊眉的情景,是多麼溫馨動人啊。“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問郎花好侬顔好”,這詩句裡的嬌羞,俏皮,引人無限美好遐想。
無論古今,夫妻之間的稱呼多是一對一對的。
黃梅戲裡,那“相公”一句“娘——子~~~”,尾音拖得長長的,聽了忍俊不禁,我倒認為,這是古代丈夫對妻子最動聽的稱呼。
想起年少時讀《關東傳奇》,書裡的漢子都是粗犷豪爽的,好像很不屑提起自己的“婆娘”,偶爾說起,都隻用“屋裡的”代替。這讓我很替婦女們感到不平。好像女人就隻配呆在家裡,圍着鍋台轉,沒見過世面,上不得廳堂。
現如今的稱呼,有老公,便有老婆——被人稱作老婆,一開始也很難接受的,覺得那麼俗氣,好像當姑娘時的清爽雅緻都被一掃而光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聽一些小夥子說“俺媳婦兒……”小夫妻之間的濃情蜜意盡在其中。然而,“媳婦”這稱呼似乎不适合一直叫到老吧。
還有一種很文雅莊重的稱呼:“先生”——“夫人”或“太太”。頗有些尊貴崇敬的意思,是平凡我輩覺得不好随意用的。似乎在港台作家的文章裡還常看到這樣的說法。
相關的稱呼,年代不同,地域差異,叫法也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可是想來想去,順應時代潮流,又比較平實妥當的叫法,還真不好找。依我看法,最親切還是稱呼對方的名字。我一好友,大家都叫她現在的名字,而唯有她男友(現在早已是孩兒爹)還叫她中學時的曾用名。喚一聲“珍珍”,流露無限寵愛,感覺有青梅竹馬一路走來的親昵。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許,當相濡以沫的愛人,攜手相伴到了晚年,當“老公”、“老婆”改成了“老頭子”、“老太婆”,那才是人世間最動情,最溫暖的稱呼吧。聽起來,還真是比“親愛的”、“寶貝”都要浪漫一百倍呢。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