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開闊新視野,分享好知識!《新知問答》是新華網客戶端和知乎聯合出品的知識類問答欄目,緻力在互聯網海量信息中發現、聚合和傳播高品質原創内容。
今天小編帶您來認識一下青銅器中的禮器,它按照用途可分為食器、酒器、水器三大類。
1、食器
有鼎、鬲、甗、豆、敦、簋、簠、盨等,這其中又可分為蒸煮食物所用的炊器及盛放食物所用的食器。
鼎:三足兩耳,圓腹垂傾,三足之間可添柴置火,兩耳便于把持。
鬲(音li,四聲):《爾雅·釋器》:“鼎款足者謂之鬲。”款者,空也。鼎足中空者,謂之鬲。很多人以為鬲都是無耳的,其實有耳無耳并非判斷鼎鬲的标準,足部是否中空才是其根本區别所在。足部中空是為了增加所盛食物的受熱面積。
甗(音yan,三聲):蒸器。可以簡單理解為在鬲上邊增加一個銅鍋(甑),甑與鬲之間用一個帶很多小孔的銅片(箄)隔開。在鬲中放水,甑中放食物,水蒸氣通過箄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其原理和今天的蒸鍋類似。
豆:《說文·豆部》:“豆,古食肉器也。”可知豆這種器物是用來盛放肉醬的。《國語·周語》:“觞酒豆肉箪食。”
敦(音dui,四聲):為盛放黍稷之器。這個器型産生比較晚,最早見于春秋中期。
簋(音gui,三聲):盛黍稷之器。簋與鼎一樣,屬于先秦時期最重要的禮器之一。祭祀時用鼎用簋的數量直接與貴族的等級挂鈎。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一簋。
簠(音fu,三聲):與簋一樣,為盛黍稷之器。二者的區别在于造型,圓為簋,方為簠。
2、酒器
有尊、罍、壺、卣、觥、盉、爵、觚、觯、角、斝等。《禮記》之中凡是盛酒之器皆曰尊,飲酒之器皆曰爵。實際情況很複雜,有不少酒器的功能争議很大。其中尊、罍、壺、卣為盛酒之器,觥有盛酒、飲酒兩種功能,爵、觚、觯、角、斝為飲酒之器,盉為調酒之器。
尊:最重要的盛酒器之一。古人講青銅器,概稱“尊彜”;尊在漢語中表示的是尊重、尊崇之意,可見古人對尊的重視。尊作為一種酒器,其形圓,碩腹侈口。還有很多動物形的青銅酒器,也一概稱之為尊。
罍(音lei,三聲):《詩經》中常常提到的酒器。“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金罍即青銅罍。罍的容量一般來說要大于尊。
壺:這個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脖子細,肚子大而垂傾的一般叫做壺。
卣(音you,三聲):卣之制如壺,差小而有提梁,俗謂之提梁卣。
觥(音gong,一聲):王國維謂觥兼飲酒盛酒之用,而馬衡認為飲酒之觥與盛酒之觥并非同一種器物。《詩經·卷耳》有“我姑酌彼兕觥”一句,酌謂以勺取之,故知其為盛酒之觥;而《詩經·七月》中有“稱彼兕觥”之句,“稱”猶“舉”也,所以說稱彼兕觥,與舉爵揚觯同意,都是執器直接飲酒。所以觥有盛酒、飲酒兩種用途。
盉(音he,二聲):這個其實說不清楚能不能算在酒器裡邊,大部分學者認為它是用來調和酒味的。《說文·皿部》雲:“盉,調味也。”清代金石學家端方在陝西得一新出土的銅禁,其上陳列一尊、二卣、一爵、一觚、四觯、一角、一斝、一盉,前者全是酒器,而盉與這些酒器同列,故結合《說文》的記載推測為調和酒味的用具。
爵: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種酒器。二柱三足一鋬耳,前有流,後有尾。銘文一般在鋬内,也有在柱上的。
觚(音gu,一聲):也是一種酒器(酒器是主流意見,亦有學者認為是單純的祭祀禮器),很像我們今天的花瓶,宋代以後很多收藏家都用觚來插花,所以也叫花觚。其實這個名稱是宋代金石學家給定的,目前出土的青銅觚沒有一件是自銘為觚的,反而有一件自銘為“同”。所以此器型名稱還有待商榷。
觯(音zhi,四聲):觯是一種很典型的飲酒用器。一般尺寸都不大,雙手持之飲酒。《禮記·禮器》雲:“尊者舉觯,卑者舉角。”
角:和爵造型差不多,但沒有柱,前後皆是尖角,所見大部分都是帶蓋的。
斝(音jia,三聲):青銅斝和爵也很像,三足兩柱一鋬耳,區别就是口部沒有流,整體是呈圓形的。
3、水器
有盤、匜、鑑等。水器很簡單,盤、匜屬于沃盥之禮所用禮器;鑑則是用來裝水或冰的大銅盆。
盤、匜(音yi,二聲):古代在祭祀和燕飨之前,都要先行沃盥之禮,即參與祭祀和宴會的貴族用專門的禮器來洗手。古人洗手還是非常講究的,用青銅匜裝水,瀉水于手,底下用青銅盤承接用過的污水。盤一般有雙耳三足(或圈足),匜則與上邊發過的觥非常相似,隻是沒有蓋。
鑑(音jian 四聲):《說文·金部》雲:“鑑,大盆也。”想象一個裝水的大盆子,就是它了。
作者:信古齋主人(知乎用戶)
聲明: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新華網客戶端和知乎的立場及觀點。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