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基本精神?作者: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 何香久,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墨子基本精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 何香久
墨子所創立的墨家學派,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争鳴中,是舉足輕重的一家,成為僅次于儒家的一個學術派别,甚至把儒家在思想界的地盤搶去了不少。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分别開列先秦有重大影響的六個學術派别,墨家就是其一。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推舉先秦諸子十家,也把墨家列入其中。戰國末期,韓非撰寫《顯學》一文,更進一步确立了墨家在學術上的位置。他說“世之顯學,儒墨也”,把墨家與儒家并列了。墨子也因此成為跟孔子齊名的顯學領袖。
墨子在孔子之後創立墨家私學,弟子也相當多,比如戰國末呂不韋編的《呂氏春秋》就說:“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與儒家學派不一樣的地方是,墨家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流派,從性質上來說更具有民間社團的因素。
首先,這個社團有自己共同擁戴的領袖,他們稱之為“巨子”。墨子是當然的龍頭老大,禽滑厘差不多是二号人物,副“巨子”。墨子死後,孟勝、田襄子、腹韕等都扛過“巨子”的大旗。
其次,這個社團不像其他學術派别一樣組織上是松散型的,它有着嚴明的組織紀律,其成員在社會各界工作必須交納社團費用。
再次,這個社團有共同的綱領,共同遵守的法規,崇尚艱苦樸素。墨子的一個學生曹公子說他在老師門下穿着粗布短衣,喝野菜粥,而且這野菜粥也不一定頓頓能喝得上,早上有,晚上有可能就沒有了。社團内部以“墨者之法”為準繩,後來成為“巨子”的腹韕解釋墨家“基本法”的内容時說:“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他自己的獨生子殺了人,秦惠王有意赦免其罪,腹韕卻不答應,嚴格遵照“墨家之法”将兒子處死。墨家社團紀律之嚴格,可見一斑。
墨子出身于平民,當過木匠,學過儒學,通曉六藝,他的社團成員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工匠出身,所以後人稱他們為“工匠理論家”。一群木匠、鐵匠、泥瓦匠結成團體研究學術,百家争鳴的那個時代真是個了不起的時代。
在這個能工巧匠的集團中,墨子當居其首。《韓非子》記載,墨子曾制作了一隻木鷹,制作這隻木鷹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僅僅飛了一天就壞了。雖然這樣,也是一件創舉,要知道那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啊!墨子放飛他耗了三年心血制作的這隻木鷹時,弟子們都來觀看,他們齊聲贊揚說:我們的老師真是不得了啊,他竟然能讓木鷹飛上天去!也有記載說,墨子制作的木鷹,在天空中飛了三天才落下來。還有記載說魯班(公輸班)也會制造能飛翔的木鷹,《墨子·魯問》篇還記錄了一段墨子與魯班比賽手藝的故事,故事說魯班削竹刻木,制作了一隻會飛的喜鵲,這隻木喜鵲能夠連飛三天而不落地。魯班自認為他很巧了。但是墨子對他說:你制作會飛的竹木喜鵲這玩藝兒,不如我制作的車輗。我能用一小會兒功夫,砍一截三寸長短的木頭,讓它能承擔50石的重量。此外,墨子對自己能制作會飛的木鷹并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不過是供人觀賞的小技巧,不如造大車的技巧更能付諸實用。對人有用的技術才是真正的技術,對人沒有什麼用處的技術,再巧也是小技巧。
實際上,墨子成功把自己制作的木鷹放飛到天上,這是一件劃時代的科技壯舉,是我們的先民第一次把自己的飛天夢想付諸科技實踐。唐餘知古《渚宮舊事》一書記載,楚國曾用制造木鷹的技術制造出木鸢,“乘之以窺宋城”。這就是中國最早的軍事偵察機了。我們現在有了“神六”“神七”“嫦娥1号”,登上了太空,但想到戰國時代墨子的木鷹,還是會肅然起敬。
墨子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木匠,還精通皮革加工、制陶、輪車等工藝。他給弟子們上課,也常用各種工匠的技藝來打比方。在墨家學派的著作《墨經》中,就舉證了各種工匠的技藝,涉及“為衣”(縫紉)、“舉針”(刺繡)、“禬履”(制鞋)、“铄金”(冶金)、“為甲”(造铠甲)、“壘石”(建築)、“車梯”(木工)等方面。墨子集團的成員都是各方面的能工巧匠,他們平常從事生産勞動、發明創造,也從事教學和學術探讨,一旦發生了戰争,這些能工巧匠又是難得的軍工技術人才。他們制造軍事器材,為守城戰鬥服務。司馬遷《史記》中說墨子“善守禦”,指的就是這一點。《墨子》中詳細講述過墨家制造的各種軍事器械。比如在止楚攻宋的戰鬥中,墨子就曾讓大弟子禽滑厘率三百門徒,用墨子親自制造的守城器械,抵禦楚國的進攻。
《墨子·備城門》記載,這種守城器械就是從井裡提水用的“桔槔”。墨子利用了桔槔的這種“舉之則輕,廢之則重,若石、羽,非有力也”的原理,也就是說,桔槔這種機械,因為利用了杠杆原理,舉物時顯得很輕松,舉一塊大石頭就如同舉起一支羽毛。而把重物從桔槔機上取下放到地上,就顯得很重。正是利用這一原理,墨子造出了最早的抛石機。
墨子和墨家的思想,反映在他們的著作《墨子》中。《墨子》一書,《漢書》著錄71篇,《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唐書·藝文志》《宋書·藝文志》均著錄“墨子十五卷,墨翟撰”(《隋書》作“宋大夫墨翟撰”)。現存《墨子》15卷53篇,佚18篇。《墨子》的早期注家魯勝、清代學者畢沅、現代學者詹劍峰等都認為《墨子》全書是墨子自著,梁啟超、高亨等認為《經》等6篇是後期墨家的作品。胡适走得更遠一些,索性說《墨子》53篇沒有一篇是墨子所作,但同時他也認為這些文字都體現了墨子講學的觀點。我認為,《墨子》是墨家學派的集體著作,這裡面也理所當然包括了墨子自己的作品。《墨子》是墨家學者在科學、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軍事等各方面長期凝聚的智慧結晶。
墨子在當時和後世的社會影響都是巨大的。墨子壯年時,時人對他就以聖賢稱之。墨子向楚惠王獻書時,楚惠王由于書中的一些思想不甚應和他的觀點而對墨子不十分熱情。楚國的魯陽文君就對楚惠王說,墨子是北方的聖人啊,您不親自接見,如此輕謾失禮,天下士子都會因此寒心的。這幾句話說得楚惠王如夢方醒,連忙讓魯陽文君把墨子追回來,許諾封給墨子500裡的土地。墨子死後,其後學繼續高揚墨家學說的旗幟,顯榮于天下數百年之久,直到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燒百家語,才開始出現了一個漫長階段的衰落。
這就是墨子:一個用哲學的翅膀在空中飛翔的大匠。
這就是墨家:一個懷着經世濟民思想的行動者群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