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緊缺的還是醫用防護服。”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後,各地醫療防護物資需求激增。盡管春節期間全國防護服生産企業陸續緊急複工,還是填不上湖北等抗疫一線的物資缺口。2月13日,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在答記者問時坦言,“告急”程度最高的物資當屬醫用防護服。随着央企全力投入防護服等緊缺物資生産,多地民營服裝企業也緊急轉産防護服,連日來全國醫用防護服的産能已大幅增加。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在2月24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目前醫用防護服日産量已經達到20多萬套。
然而,為何一線醫院的防護服資源依然吃緊?
究其原因,除了醫用防護服涉及的材料工藝、加工工藝更為複雜之外,從具備産能到投入市場,防護服生産還面臨無法跳過且頗為耗時的最後環節:消毒滅菌。據澎湃新聞了解,目前國标醫用防護服生産大多采用環氧乙烷熏蒸滅菌——經此方法滅菌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帶有化學殘留,必須經過7到14天解析,使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達到安全含量标準後才能合格出廠。從工廠到醫院,這一解析時間差的存在,正是如今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仍供不應求的重要原因。
需求進入“戰時模式”後,核技術的投入,大幅縮短了醫用防護服的生産周期:傳統的環氧乙烷滅菌通常以天為單位,輻照滅菌則是以小時作單位。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醫療物資保障組印發《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輻照滅菌應急規範(臨時)》(下稱《應急規範》),提出為疫情應急所需,可采用輻照(钴60或電子加速器)方式對醫用防護服進行滅菌,達到《應急規範》所規定的的放行條件時,判定為合格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在有效期内可進入重症隔離防護病區(房)使用。
在核技術作為應急滅菌替代手段“受命于危難”之前,1月底,國内兩大核電集團所屬的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同輻)、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技)均宣布,旗下的輻照企業為抗疫前線急需緊缺醫療物資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免費的輻照滅菌服務。澎湃新聞從中國同輻、中廣核技了解到,各輻照滅菌中心現24小時待命。在通過前期材料驗證後,批量化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到廠即照,滅菌完畢立即裝車運走,争分奪秒為戰“役”搶時間。
輻照滅菌工藝大幅度提升了防護服滅菌速度,将滅菌時間由7-14天縮減至1天以内
輻照滅菌:低調成熟的核能“輕工業”應用
如果将核動力喻為核領域的“重工業”,同位素與輻照技術等非動力核技術就是該領域的“輕工業”,一直是低調的存在。被業内人士喻為“就像曬太陽”的輻照滅菌,利用钴源發出的ϒ射線或加速器産生的高能電子束照射被滅菌物品,由于ϒ射線及電子束具有穿透力,能改變物品中的微生物結構從而實現殺菌。
用輻照技術來給醫療器械殺菌消毒,其實并不算新鮮事,甚至屬于核技術的一項老應用。1956年,美國強生公司首先采用電子束輻照手術衣,開創了醫療器械輻照滅菌的先河。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每年大約有1200萬立方米的醫療器械由輻照技術進行消毒,全球生産的所有一次性醫療器械中有40%以上采用輻照滅菌。醫院裡常見的一次性輸液器、針管、手術器械等,都是經過輻照消毒。
輻照滅菌在食品領域的應用更為普遍,比如方便面調料、脫水蔬菜都利用這一滅菌法。由于輻照滅菌徹底又不像傳統高溫滅菌會破壞口感,僅以2017年為例,200億元左右的川渝兩地袋裝泡椒雞爪食品産業中,70%産品都通過輻射照射消毒殺菌。普通保質期僅3天至7天的袋裝雞爪通過輻照加工後,保質期可延長至6個月。為了保證徹底滅菌,輻照也成為航天食品的主要滅菌方法。在美國,輻照保鮮食品一直被稱為航天員食品,其發端于航天高科技行業的特殊需求,迅速為大衆消費者所接受。
關于輻照滅菌“殺滅”微生物的能力,一個著名的案例是2001年緊随美國“9·11”恐怖襲擊後發生的“炭疽郵件”事件。炭疽杆菌以孢子形式傳播,具備極緻的生存能力,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悄悄釋放,搖身一變成為生物武器。紫外線光照射由于射線劑量太小,殺不死炭疽孢子。後來,美國郵政部在2001年10月購入8台電子束加速器,以輻照滅菌方式對每天通向政府重要機關的信件進行“殺毒”。
并不神秘的滅菌過程,如何大大縮短醫用防護服投用時間
輻照滅菌的過程,并不神秘:在輻照站,裝有醫療器械的包裝箱随着機械輸送帶陸續進入輻照室,經過射線或電子束的短暫照射後,由輸送帶将貨物自動輸出輻照室進行卸貨,便完成了滅菌處理過程。滅菌速度與貨物的密度材質有關,包裝較薄、密度較小的物品,跑一趟流水線即可,密度大的,翻轉後重複幾次。加工完成後,輻照站對每批貨物的劑量進行測定,出具劑量合格報告後,貨物即可放行運往醫院。
輻照滅菌過程動畫演示圖
環氧乙烷滅菌過程動畫演示圖。圖中黃色是為了高亮,實際上是無色。将醫用口罩放置在環氧乙烷消毒室内消毒滅菌後,需要靜置解析7-14天。
“目前我們公司是采用加速器滅菌的,輻照滅菌的廠房并不大,完成整個滅菌過程的區域就是一條100餘米長的傳送帶穿過的輻照室。一箱箱防護服在操作區被一個挨一個并排放置在傳送帶上,15分鐘,跑完一個100米,箱子翻個,再跑一圈……根據箱内産品輻照劑量的要求,大概4-6圈之後,産品的滅菌任務也就完成了。”中核集團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四清介紹稱,該公司一條生産線1小時的輻射滅菌能力在一百多箱,按每箱裝載30件防護服計算,若産線24小時運轉,每天大緻可完成10萬件左右的一次性防護服滅菌任務。
2月12日,上萬件一次性醫用防護服從運抵北京金輝公司到完成滅菌等待運走,僅用了6小時。
中核集團所屬中國同輻此前宣布,從1月27日起,旗下所有輻照滅菌企業免費為運往武漢地區用于防控疫情的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醫用面罩等提供輻照消毒滅菌服務。同時,為其他地區疫情防控醫療器材提供優先、高效的消毒滅菌服務,直至疫情得到控制。中核集團現有的9座輻照裝置中,位于蘇州、張家港、北京的輻照站主要開展醫療用品消毒滅菌,已列入首批37家防護服輻照企業名錄,北京金輝公司是其中之一。
康四清表示,中核集團旗下另外兩家進入防護服輻照企業名錄的公司——蘇州中核華東輻照有限公司的防護服輻照能力為10萬套/天、張家港市中核華康輻照有限公司的防護服輻照能力1.5萬套/天。“全國列入防護服輻照企業名錄的這些企業産能完全能滿足此次疫情需要。”
據澎湃新聞了解,截至目前,北京金輝公司已完成40萬套醫用防護服輻照滅菌工作。
“從大年初三開辟第一條輻照應用應急綠色通道以來,我們的生産線24小時運轉。”中廣核中科海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勇對澎湃新聞介紹稱,中廣核技研制的電子輻照加速器占據國内市場總量的50%以上,擁有12座自運營電子加速器輻照中心,總功率4500kW,電子束材料改性和消毒滅菌的輻射加工能力居國内之首。其中,位于蘇州、南通、威海、深圳的4條生産線,目前正全力為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醫用面罩等急需緊缺醫用物資提供免費的電子束消毒滅菌服務。
中廣核技的輻照滅菌生産線開足馬力
“目前平均每天完成7-8批次,大約是28萬件/天,最高的一天達到50萬件。”陳勇表示,随着《應急規範》的出台,中廣核技緊急跟多個防護服生産廠家聯系,提供免費滅菌服務,目前有4個生産廠家6批防護服進行了輻照滅菌,還有2個生産廠家剛完成産品輻照滅菌驗證,正準備展開大批量輻照滅菌。另外,還有多家廠商已經送來了樣品,正在進行産品輻照滅菌驗證工作。
《應急規範》出台後,前來主動咨詢輻照滅菌的防護服廠家明顯增加。“廠家對輻照滅菌技術的認識有個過程,原來大家都不太了解還有這麼快的滅菌方式。”在陳勇看來,催生《應急規範》的主要因素,除了疫情中防護服的需求最為迫切、傳統滅菌方法解析期很長外,還與材質有關。“根據我們的經驗,用輻照滅菌方式加工醫用防護服是安全、快捷、經濟的工藝。至于同樣緊缺、傳統方法解析期較長的口罩,原則上輻照滅菌可以大有作為。為确保産品安全和功能完整,必須針對不同品種、不同級别、不同材質的口罩産品,按相關規範進行嚴格的性能和工藝評定後,才能進行批量化生産。關鍵要看滅菌要求與輔助材料耐輻照性能,照完之後産品性能會不會受影響。”
電子束輻照滅菌控制室
疫情形勢的變化直接影響了輻照企業的滅菌産品結構。在陳勇擔任高管的輻照滅菌企業,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在所有輻照滅菌醫療用品中的占比有很大上升。而在疫情發生之前,一次性醫用手套、針管、輸液器、手術線等醫療用品的占比,較當前更大。
事實上,整個輻照行業都在上演這一情景。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秘書長郭麗莉在接受《中國核工業雜志》采訪時稱,“《應急規範》出台後的實際情況是輻照企業在等着防護服的生産廠家,隻要廠家能生産出來,(輻照)企業就馬上可以按照《應急規範》要求進行滅菌處理,這樣就大大縮短了其投用的時間。”
既然使滅菌過程加快的技術手段是現成的,《應急規範》的出台又給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輻照滅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防護服廠家可以直接将大批量産品送去輻照站滅菌了嗎?還差關鍵一步——樣品輻照實驗。這是因為,要最大限度地确保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可靠性。
郭麗莉在上述報道中介紹道,對于醫療器械而言,在注冊申報時就要說明滅菌和消毒工藝,生産過程要按照此執行。醫療器械的生産有一個受管理的固定的流程,保證其能夠完整溯源。比如GB19082-2009《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規定了環氧乙烷滅菌。由于環氧乙烷滅菌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為滿足應急的需要,建議采用輻射技術來滅菌,《應急規範》由此出台。“對于原來沒有用過輻照滅菌方式的産品,生産廠商聯系上輻照企業後,就會拿他們的樣品來做實驗,判斷是否适合使用輻照滅菌、确定最大劑量和最小劑量,廠商還要對産品性能進行檢測,完成實驗和檢測以後就可以對産品進行批量化輻照滅菌。輻照單位與生産單位之間有一個相互溝通協調并達成一緻的過程,以确保産品性能。”
據陳勇介紹,不同廠家、不同材料的應急醫療物資,在首次批量滅菌前,要進行為期數天的輻照後産品性能評價、輻照工藝确認,驗證後才能大批量送至輻照中心滅菌,這是行業标準和企業質保體系的基本要求。
“輻照滅菌有相應的國家标準和輻照滅菌執行辦法,通過已知的産品初始含菌量(生物負載水平)和要實現的滅菌目标值,用相應的輻照劑量去照射就可确保實現滅菌的效果。最終結果可以通過微生物檢驗來驗證。”中國同輻總工程師杜進表示,輻照隻要不破壞材質的控制指标,就可保證輻照後的使用安全與防護作用。“防護服大批量輻照前我們先完成樣品輻照實驗,測試輻照滅菌效果及防護服性能,确定最優輻照劑量,确保産品安全及防護作用。”
滅菌徹底又利索的輻照技術,到底有副作用嗎?
輻照滅菌後的貨物會不會有副作用,比如,殘留放射性?這或許是許多人的疑惑。
對此,郭麗莉做了環氧乙烷滅菌法與輻照滅菌法的對比:使用環氧乙烷有環保的要求,要考慮有毒氣體對環境的影響,還有環氧乙烷是有毒物質,滅菌完成後需要解析才能達到國家标準要求的産品放行标準,但是不管怎麼解析,終究會有環氧乙烷分子的殘留。“相比之下,輻照滅菌的方式完全沒有殘留問題。因為它是利用射線,物品隻是接收了射線的能量而已,是個物理滅菌過程,不添加化學物質,與放射性物質并沒有直接接觸,所以既沒有化學殘留,也不會有放射性污染。”
杜進用“安全、環保、高效、可靠”八個字來概括醫療設施輻照滅菌的優勢。“目前食品的滅菌與保鮮、适合于輻照的醫療産品的滅菌很多是通過輻照方法完成的,輻照産品已經廣泛的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針對輻照加工,國家出台了相應的各種标準,隻要按照标準執行可确保安全。”杜進介紹稱,輻照滅菌是一個物理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廢水、廢物和化學物質排放,産品不會産生化學殘留。由于輻照過程簡單,滅菌速度快,滅完菌後的産品開箱即可使用。此外,輻照滅菌産品是在不破壞包裝的情況下實現的,這種方式不會産生産品的二次微生物污染。
“作為一種通用的滅菌方法,輻照滅菌在既定能量下進行。”陳勇補充道,根據相關标準,加速器輻照能量不超過10MeV,被照過的産品就不會再次發生輻射,“專業術語叫不會産生感生放射性,輻射滅菌的安全性是經過國際上幾十年的實踐認可的。”
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超過40%的醫療用品輻照滅菌率,中國采用輻照技術消毒滅菌的醫療用品隻有10%多一點。澎湃新聞了解到,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經濟性因素,目前輻照滅菌成本比環氧乙烷高,另一方面是防護服材料本身的限制,也就是說,目前國内生産的防護服有一些材料不耐輻照。
陳勇認為,從長期來看,醫療一次性防護服輻照滅菌如果要從“應急替代”成為常态,必經之路是對原材料的開發驗證。“從成本角度看,随着我國加速器産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内實現了钴源自主化生産,輻照加工産業也正蓬勃發展,滅菌成本逐步降低。現在制約我們的因素主要是耐輻照材料的問題,通過這次疫情之後,大家都意識到制約我們産業發展的瓶頸在哪裡,國防科工局、行業協會已經開始組織耐輻照材料攻關。”
郭麗莉也認為,材料,是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輻照滅菌走向常态化當前的“症結”所在:“從常态化來看,如何促進我國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或其他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材料升級是當務之急,我們所用的材料和發達國家之間還是有差距的。因為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一些積極作用,輻照滅菌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這也是利用核技術來促進國家産業升級的一個契機,從材料上我們也希望能夠推動相關産業的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