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娃娃菜的美食日記

娃娃菜的美食日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5 10:35:25

本文作者“孟晖”,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清代,京城曾有新秋時節吃白菜包的習慣。這是一種頗為大衆化的食品,用材價廉,簡單易作,但卻擁有四百多年的曆史,而且始終受到宮廷的喜愛,算是經得住時光考驗的一款美食。

娃娃菜的美食日記(新秋的白菜包飯)1

清石濤繪《白菜圃》圖

明代太監劉若愚著有《酌中志》一書,記錄了當時宮廷中的諸多生活細節,其中寫道,每年農曆四月,也就是初夏時節,宮中與民間一樣,要吃“包兒飯”,準備多種的熟肉,切成豆子大,此外姜蒜等也都切成豆粒大小,一齊拌到米飯内,再以鮮嫩的大莴苣葉子把拌過的飯包裹起來,娓娓吃掉。

到了清代,吃包兒飯的時節改為初秋,人們約定俗成,以新上市的白菜葉包飯,稱為“包”、“菜包”或“白菜包”。有意思的是,滿族人把這種菜葉包飯認作本民族的特色食品,并且産生了版本不同的傳說。其中一種說法是,努爾哈赤昔日起兵初期,缺乏軍糧,就命令士兵們撿拾菜葉,包裹野果野菜充饑,後人便以菜葉包飯來紀念往事,含有憶苦、不忘本之意。不管怎樣,據各家記述,清代北京人的白菜包頗為美味,如《王府生活實錄》中介紹王府的吃法,是把小肚、醬肘子、香腸等多種熏醬肉食一一切成小丁,另外再備幾種當時北京家庭常吃的家常菜,包括炒雞蛋(叫做“攤黃菜”)、麻豆腐。其中還有一樣頗有特色的配菜“炒豆腐松”,是故意把豆腐炒碎,以便包裹。然後,把大白菜一片一片的剝開,切掉菜幫,隻留半弧形的嫩葉部分,洗淨瀝幹之後,在葉面上摸一層黃醬(北方流行的黃豆醬),把熟肉丁以及各種炒菜與熟米飯拌勻在一起,再将這混有豐富成分的米飯舀取适量,放到白菜葉上,用葉片包裹起來,即可大快朵頤,名曰“吃包”。

實際上,吃菜包的習慣并不限于北京,東北地區的滿族人也喜歡它,而且将之視為本民族的傳統食品。到近代,菜葉包飯還擴散成東北漢族農民也熟悉的“農家飯”,如今更進入城市人的日常生活有意思的是,朝鮮食品中也有菜葉包飯,看韓劇時,往往會看到劇中的韓國家庭吃這種食物。朝鮮半島與東北山水相連,韓式菜包飯,想必與東北菜包有着互相影響的關系吧。随着風土不同,各地菜包飯總會因地制宜,采用本地多産的食材,像東北會用酸菜葉、曬幹的白菜葉以及小米、大米合成的二米飯,韓式菜包飯則用鮮紫蘇葉或醃紫蘇葉、韓式豆瓣醬,于是,雖然制作程式相同,但各地的菜包飯的口感卻各有千秋。

據說,晚清名臣岑春煊任兩廣總督的時候,非常思念京城的白菜包,令庖廚為他精心制作,就此把白菜包引入了廣東。不過,廣東的巧手廚師們對之加以了改良,用生菜葉代替白菜葉,取消了米飯、醬肉等等,專用炒鴿松做為葉内的包餡,名為“生菜炒鴿松”。品嘗生菜炒鴿松的時候,大概很難想到,它竟與四五百年前明代京城中流行的包兒飯有着淵源吧。

我主講的專欄《吃個宋代冰淇淋》已經在豆瓣時間上線了,我将在這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中國古代的生活細節,來感受一下古人的精神世界心靈世界是怎麼在現實生活中反映出來的。

現在有很多誤解,以為古代人的生活是很荒蕪的、沒有任何物質水平的,認為現在很多基本的享受都是工業革命後西方帶給中國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在這趟複古之旅中,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中國古代的生活細節,希望大家能感性的知道古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感受一下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心靈世界。

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到這裡試聽: https://dou.bz/38QHGi

(全文完)

本文作者“孟晖”,目前已發表了68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孟晖”關注Ta。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