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關于嶽飛、文天祥這些英雄的定義,一直争論不休。
很多人都說他們隻是在内戰,不能算“民族英雄”。
也有人覺得當時他們就是為了維護民族的獨立、自由,怎能不算民族英雄?
但不管曆史是怎樣定位的,他們的愛國之心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是文天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心系祖國,面朝南方,至死不悔。
他留下的兩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年來鼓舞了無數仁人志士。
這兩句出自他的《過零丁洋》,全文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元兵俘虜後所寫,他在廣州被俘,當時元兵正押解着他往崖山而去。
途中經過伶仃洋,一時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詩。
當他到了崖山後,元軍主帥張弘範再三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陸秀夫等人。
文天祥拿出此詩明志,張弘範看了,知道勉強不得,這才作罷。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詩歌開頭兩句說的是他的生平經曆。
“起一經”說的是他科舉考試一事。
對于古代的讀書人來說,科舉是他們進入仕途的最直接的辦法。
然而無論是哪個朝代,科舉考試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十年寒窗苦讀,最後能高中的人鳳毛麟角。
文天祥是幸運的,他在20歲便高中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時,又被宋理宗欽點為第一名,是個不折不扣的狀元郎。
但他又是不幸的,因為當時的南宋,内有奸臣當道,外有蒙古軍虎視眈眈,是真真正正的内憂外患。
文天祥有心扭轉局勢,奈何勢單力薄,很快便被排擠出政治中心。
公元1274年,元軍攻下襄陽,順漢水南下長江,直指建康。
1275年,長江上遊告急,南宋朝廷下旨,号召天下兵馬勤王。
文天祥當即召集了萬餘人,率軍趕到臨安。
從1275年起兵到1278年被俘,恰是四年,所以他說“四周星”。
接着的颔聯進一步描寫國家和個人的命運。
公元1276年,宋恭宗在臨安城裡舉行受降儀式,宣告南宋滅亡。
雖然各地還有反抗,其實不過是臣民自發組織的罷了。
而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這“宋末三傑”,先是擁立端宗趙昱,不料趙昱竟在逃亡的途中驚悸而亡,而後他們又擁立八歲的趙昺為皇,建宮崖山。
苟延殘喘的南宋就像狂風中的飄絮,随時都會消亡。
而文天祥自己呢?他的妻妾被俘,老母和唯一的兒子都在軍中爆發的一場瘟疫中死去。
此時的他就像那暴雨中的浮萍,無依無靠。
這兩句寫出了南宋和文天祥的處境,形象生動,又飽含深情。
而頸聯兩句一語雙關,淋漓盡緻地展現了被俘後文天祥的滿腔悲憤。
惶恐灘原名“黃公灘”,是贛州十八灘之一,水流湍急,令人驚恐,故被誤傳為“惶恐灘”。
文天祥曾在贛州被元軍大敗,妻妾因此被俘,而他逃過一劫,最後經由惶恐灘退往福建。
想起當年的慘敗,再對照如今的被俘,恐無法完成複國大業,所以他的心中惶恐不已。
再看看眼前的伶仃洋,作為階下囚的他,孤苦伶仃,真是見者落淚,聞者傷心。
這兩句不僅對仗工整,更是一語雙關,将他此時孤苦無奈的心情寫到了極緻,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傷感?
而最後一聯筆勢一轉,撥開現實,露出理想,如此豪情壯志,千年來鼓舞了無數仁人志士。
是啊,自古以來誰能長生不死?既然肉體無法長存,何不留下那赤誠的愛國丹心,照亮史冊呢?
詩歌到此,格調頓然一變,再不見原本的沉郁、惶恐,惟剩灑脫,豪邁,以及滿腔的愛國熱忱。
據說元軍主帥張弘範讀了最後兩句也是連連稱贊道:“好詩,好人”。
公元1282年,文天祥慨然赴死,終年47歲。
雖然文天祥早已逝去百年,但他的一片愛國熱忱卻是永不磨滅,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永遠激勵和感召着中華兒女。
不知你還知道哪些愛國詩句,歡迎一起來分享哦。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